□ 叶属峰 温泉
(作者单位:叶属峰,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温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强烈且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生态脆弱带。这样一个由陆向海的狭窄过渡性区域,兼具陆海特征而自成特色,属于典型的生命共同体,是海洋工作的重点区域。在海洋强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海岸带管理的核心应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新时代海岸带生命共同体。
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2013年11月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二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生命共同体的“脊柱”,也是生命共同体的血脉,以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一了地球自然系统。在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中,还重点要考虑“海”的模块。从太空来看,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是海洋之岛屿。我国蓝色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3,拥有巨大的资源和生存发展空间。海洋通过大气环流与海洋环流,将水、风、能、物质等进行输送,是地球作为生命星球的重要支撑。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协调性与连通性三个重要特征,其核心是关爱自然界和生命。生命共同体强调依赖性,特别是人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人类以劳动为中介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变换,建构特殊的生态位,通过其实践活动与自然生态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在相互作用中协同演进。
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应考虑海岸带具备海域海岛及高强度人类活动这两个重要特征,将这个生命共同体的概念稍作拓展,增加“海”与“人”两大模块。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海-人”的海岸带生命共同体,坚持陆海统筹和以海定陆,要着重强调由人地关系发展延伸至人海关系,关键在于人海关系的和谐构建。
海岸带的生态重要性,特别是其生态屏障功能,目前还缺乏系统分析与深入研究,远没有达到海洋地质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及海洋生物学方面的认识深度。在构建海岸带生命共同体过程中,我们要从生态学角度对海岸带重要性特别是其生态屏障功能进行再认识。
广义上的海岸带指向陆上延伸10千米,向海到大陆架。狭义海岸带是指潮间带,即波浪作用的最上限与最下限之间的区域。在我国社会经济调查统计中,则把沿海占有海岸线的县级行政单位或设市的市区行政边界(重点是海岸线以上10千米范围),作为海岸带的陆域范围,向海至领海外部界限。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大气间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也是全球人类经济活动最频敏区域,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最富有生命力的地带。占地球表面8%的海岸带提供了全球28%的生物生产,距海不到200千米的海岸带地区集中了全球50%以上人口。
与地球上其他区域相比,影响海岸带最为显著的三大驱动力有三个:一是全球气候变化,二是人类高强度活动,三是海洋性气候。因此,通常将海岸带海域作为抵御海洋灾害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育幼、避难等重要栖息生境。
在我国,海岸带包括大陆海岸带和岛屿海岸带两大部分,是践行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实现东部地区率先优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带,是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涉及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个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海岸带地区集中了全国30%的大中城市、近20%的人口和35%的GDP总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
2010年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了“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即“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这是我国的绿色发展生态轮廓,遗憾的是,其中没有包括具有海上生态屏障作用的海岸带。
2014年颁布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虽然已将海岸带作为海岸线看待,纳入到“两屏三带一线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表述之中,不过,有关表述,仍然难以全面体现海岸带海岛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从陆海统筹和我国海陆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建议将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由“两屏三带”改为“三屏三带”,增加的“一屏”为海岸带海岛生态屏障,代表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海岸带生命共同体,既是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需求,又是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新时代海洋管理新模式的需求。
构建海岸带生命共同体,须以国土空间为载体,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原则,统筹陆域和海洋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重点处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区域、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根据陆海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适应力、恢复力进行空间规划,以“多规合一”模式,协调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经济社会资源的空间配置。
海岸带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建设内容可以用28个字来概括,即“生态文明、陆海统筹、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管理、以海定陆、多规合一”。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两大原则,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管理”的措施,实现“多规合一、多法归一”的管理目标。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新时代海岸带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目标是,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新模式,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增强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改变过去一贯使用的要素化、条块分割的模式,而要从增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与协调性入手进行。其中,重点目标是建设海岸带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管理,提高海岸带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服务。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构建海岸带生命共同体,一要将海洋与陆域放在同等地位来考虑,二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与协调性,三要坚持以海定陆原则,考虑海之“低”与“大”的特征。
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有了广泛实践,如海岸带海域范围内实施的田园综合体、海岸带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国家级海洋公园、滨海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蓝色港湾整治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的海岸带生命共同体实践,应更加注重发挥海洋特色。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为理论基础,以海洋文明社区构建为管理单元,以海洋文化培育传播为构建方向,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内容。特别地,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化高技术,在海岸带生命共同体建构中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