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的重要基础 监测评价衔接

2019-01-21 14:19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4期
关键词:陆域陆海海域

为什么必须实施陆海的监测和评价衔接?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是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既然陆域海域是一个系统整体,生态治理要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就必须做好陆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衔接。

生态环境部的职责之一,就是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价、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监督问责。

重点需要解决哪些“不衔接”?

1.环境功能的空间不衔接。

陆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没有考虑与海域功能区划的约束与衔接,海域功能区划没有考虑河流淡水和海水相互混合区域。

2.关键要素和指标不衔接。

陆海监测评价体系都缺少生态系统这个重要要素,难以体现生态系统单元、生态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变化,难以反映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

陆海各自的水质指标都缺少总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陆域治理对海域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

陆域监测评价缺少河流入海径流量指标,导致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变化无法评估。有些地方入海径流量锐减甚至断流,河口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等问题。

3.监测技术不衔接。

陆海监测布点没有充分考虑水质连接要求。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来源于地表水或海水,不能够完全适应陆海双向运动影响的感潮过渡水体。

陆域海域监测频率差异很大,前者为月度或季度,后者为一年或三年,且采样时段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研判分析比较困难。

4.陆海环境质量标准不衔接。

主要体现在陆海两个标准之间氮、磷物质的指标设置完全不同。

地表水二类水与海水水质相比,仍为劣四类海水。按照岸海水水质标准评价,多数河口水质都严重超标。

衔接,从哪里着力?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中陆域与海域空间管控衔接。

建立陆海衔接的营养盐关键控制指标体系。

建设统一的天地空全程监测网络,建立严格的陆海衔接的监测技术规范。

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陆海监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建设陆海监测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处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

整合原有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陆海环境信息,实施陆海监测信息共享,推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沿海地区间共享。

猜你喜欢
陆域陆海海域
中国陆海经济发展水平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陆海之纵
遗落海域
与你晨昏四季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江苏省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设计与实现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码头后方陆域软基处理施工要点探析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