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1-21 10:54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李慧芳
天津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小学生

■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 李慧芳

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按照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和引导,通过传授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意识,促使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生态文明伦理,升华生态文明情感,严守生态文明制度的指导性活动。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在明确目标要求、完善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探寻对策路径。

一、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要求

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具体目标包括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升华朴素真切的道德情感、培养理性合理的行为模式等三个方面。

一是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教育者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进而让行为习惯更加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小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理性对待俭与奢的关系,形成绿色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正确看待得与失的关系,不向自然过度索取,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打牢思想根基。

二是升华朴素真切的道德情感。小学生大多是处于6—13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天真无邪、纯真烂漫,对山山水水、花鸟虫鱼充满好奇和热爱,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密感。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施以正确影响,继续延续和激发孩子们的这份朴素、天然、真切的情感,培育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和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是培养理性合理的行为模式。小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今天的日常行为模式就是明天生活方式和行为表现的预演。能否培养他们养成理性合理的生态文明行为,直接关系到未来一代人的行为习惯,决定着未来世界的面貌与命运。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特别是周围伙伴的影响,形成跟风攀比等不理性行为。因此,教育者必须坚决落实“生态文明从娃娃抓起”的任务,注重培养小学生理性的生态文明行为模式,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为建设生态文明打下终身基础。

二、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要通过教育让小学生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要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主人翁意识的最佳时期。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们加以正确引导,调动、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们的主体责任感去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二是生态文明道德教育。首先,要树立热爱自然之德。通过教育,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从灵魂深处认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不断增强生态责任感和道德自觉性。其次,要培养明辨是非之能。通过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再次,要加强道德自律。引导小学生自觉将生态道德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自觉加强对行为的自律规范。

三是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靠道德的感召,而且要靠法律规范的强制约束。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让小学生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自觉做到学法、知法、用法,发挥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路径

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繁重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以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为主线,以丰富课外活动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氛围,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教育为补充,由校内到校外,由知识到实践,密切协作、有序展开。

(一)以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为主线,让生态文明知识入脑入心

首先,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融入小学教学各学科的课程,建立符合生态文明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生态文明知识更加高效地传授给学生。通过直观讲授法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知识、遵循自然规律,培养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课堂讨论法加深小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理解,引发不同观点的分享与交流、碰撞与争鸣,进一步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帮助小学生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不断增强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示范引导法帮助小学生激发学习先进榜样的赶超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保护生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以丰富课外活动为重点,着力培养生态文明兴趣

除课堂教育外,各类课外活动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要多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并鼓励和支持小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让他们体验垃圾分类、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循环利用废旧物品等活动的重大意义,加深情感体验, 引发深层思考,培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习惯,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扎根于心。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氛围,着力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小学生行为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运用墙壁文化、校园广播、环保图画、名言警句等各种载体,打造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在建设绿色校园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亲手种花种草、浇水锄草,以实际行动参与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在建设法治校园过程中,积极普及宣传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把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融入读书活动;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积极推进生态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建设道德校园过程中,组建小学生生态检查小组,定期检查校园的环境卫生情况,评选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少先队员”,提高小学生参与生态保护的荣誉感。

(四)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发挥好第一任教师的重要作用

家长在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对家长的生态文明教育。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灵活的家长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让家长明白: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必须以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家长要注意以身示范,自觉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自觉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其次,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既要避免权威至上、过分严厉,又要防止娇纵放任、听之任之,还要避免简单粗暴、枯燥说教。家长要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多采取民主平等、和风细雨的鼓励方式进行教育,多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再次,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加强与家长联系,倾听家长心声,解答家长疑惑,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合力。

(五)以社会教育为补充,着力打造全方位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依靠校内各种教育主体,而且要借助校园外的多种社会力量一起发力。要在开发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用。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践,把生活教育、体验教育和自主教育结合起来,让源于生活的生态文明教育重新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在体验教育中收获生活感悟,在自主教育中得到成长进步。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小学生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是小学生
文明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