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静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水务局 云南宣威 655400)
宣威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形地貌复杂,石灰岩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全市共有人口153 万人,农村人口127 万人,全市水资源总量24 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620m3,为全省的32.4%、曲靖的22%,低于人均1700m3的缺水警戒线。多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但百分之八十集中在6 至8 月,冬春干旱少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同时并存,成为阻碍宣威市发展的瓶颈。针对宣威市水资源紧缺造成的“先天型”贫困问题,宣威市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4.36 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404 处,基本解决了86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3.46%,2016 年—2018 年累计投入1.43 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21 件,受益人口57.95 万人,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兴水强势”战略,解决全市86 万人的饮水难题。其中饮用含氟超标水人口达23.53 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6.68 万人。预计到2020 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以由现在的73.46%提高到90%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饮用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必需品,饮水的不安全会给人民带来严重伤害,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我们应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本次研究特意对宣威市农村地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查阅万方知识数等数据库中关于饮用水问题及解决措施发现,建立完善的农村供水服务模式,要结合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开展有偿供水,利用价格杠杆原理实现农村地区节约用水的目标,这样才能良性运转。
宣威市地质中的岩石漠化后氟溶入水中,水体氟含量超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的储存水体的时间长,没有卫生防护措施,这时,水中氮化合物和微生物都是超标状态。现在的工业化、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宣威市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河流和水库受到污染,这样的现状导致的结果就是含氟量和总固体超标。这样的现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宣威市格宜镇龙山村委会上八乐村,40 岁以上的男女都有常年腿疼的症状,这就是由于水体中含氟量严重超标而造成的。
(1)水源选择存在差距。在引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源点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宣威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往往形成枯期水量不足或断流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水源地不能达到饮水安全卫生标准,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本身最大的效益;(2)供水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受资金和基层业务技术的制约,供水工程无论是材料选用,还是使用功能上都还不够完善。如没有净化设备、无户表等;(3)施工标准偏低。由于农村引水工程点多且分散,不便宜集中施工管理,大部分由于群众自建并参与投工投劳,因此建设质量和标准偏低。
国家正在逐步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通过连续十几年的稳定高投入,宣威市农村人饮困难已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建后管理不到位,诸如:水费收取困难,无人管理维护,局部工程的人为破坏而使整个工程报废等等。这就使得很多地方多次投入仍未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既浪费国家资金又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对环境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够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水质监测力度不足,导致水质和水量都不够稳定。
农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不合理使用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水质安全。随着近几年化肥过量的使用,土壤板结,土壤和肥料容易流失,化肥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的作用,利用率低,影响了耕作质量,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但当化肥利用率很低的时候,就会造成氮、磷元素不能被吸收,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的方式进入了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水体的污染。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让农药残留随着雨水进入水体。一瓶农药中,由10%~20%会被农作物吸收,剩余的农药都会流失到土壤中,可见,化肥和农药对水污染的情况多么严重。
宣威市现有集中式供水工程3053 件,供水人口1000 人以上工程166 件,受资金投入限制,1000 人以下工程基本没有净化设备,水质不达标水源,水质主要是大肠菌群超标,净化水质以投放消毒药剂为主,水质稳定性差。
随着人口的增多、地表植被的变化及工业发展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原来农村靠一股山泉水就解决饮水问题的村庄,现在却出现枯期水量不足,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有的水源虽有足够的水量却被污染而不能供人畜饮用。为此,宣威市自“十五”以来,大力实施兴水强市战略,大力兴建水源工程。逐步形成了市区供水以中型水库为依托,集镇供水以小(一)、(二)型水库为依托,村庄以小(二)型水库和小塘坝为依托的供水水源建设模式。自“十五”以来,共新建中型水库3 座,小(一)型水库6 座,小(二)型水库9 件,小塘坝90 件;除除加固中型水库两座,小(一)型水库11件,小(二)型水库56 件。通过加强水源建设,现在全市28 个乡镇街道基本实现了以水库为农村饮水供水水源,基本解决了集镇供水水量的保障。
宣威市自“十五”以来就连续稳定高投入解决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十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6 亿元,根据农村实际,以水库、塘坝、山泉等为水源,采取自流管引、提水、地窖等不同方式共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由3505 处,分散式工程5066 处(水窖、打井),解决全市86 万人的饮水难题。预计到2020 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以由现在的73.56%提高到90%以上。
加强水源地保护,一是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内,清除点源污染,即清除工业废水、集中养殖场废水的排放,做到不审批项目入注水源地保护区或达标排放。二是减少面源污染: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选择病虫害少的良种种植,并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对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精准施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的污染;实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精准施肥,并在冬季种植绿肥,利用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残留污染;有条件的尽量退耕还林还草减少面源污染。如供市城饮用水源地就采取了坡地改台地、垃圾定点堆放清运、人畜粪便废水统一集中处理等方式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以确保水源水质保持在三类水质以上。三是增建物理化学水处理设备,在所有集镇供水和大的村落供水中都增加了水质净化器并投乙氯发生器等净化设备,确保供水水质达标。让农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抓好建后管理,才能让饮水工程发挥持续的作用和效益,否则,今年建,明年坏,后年申报又重建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为此,宣威市人民政府于2017 年出台了《宣威市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把全市饮水按三个类别来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城区供水,依托偏桥和羊过水两个中型水库,以宣威市自来水厂为经营主体,经水价听证定价收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乡(镇)集镇供水,以乡(镇)为主体,成立供水公司,以政府管理带动公司经营,逐步发展壮大过渡到公司管理。水价以听证定价收费为依据。三是各自然村组的供水,以成立用水户协会的方式由村组自我管理,水价由村民代表召开会议确定。截止目前,所有已建饮水工程实现了件件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确保了投资和工程长效性。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路长,单件工程造价低,这就给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人为破坏时有发生,使得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难度增大。为此,必须加大水事案件执行力度,确保水工程正常运行。
以宣威市农村地区的农民用水情况为研究资料,宣威地形地貌复杂,石灰岩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全市共有总人口153 万人,农村人口127.5 万人。发现全市饮用含氟超标水人口达23.53 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6.68 万人。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宣威市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农民对饮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将整体和部分相结合,将我国经济发展同宣威市农村地区的饮水情况进行结合,找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宣威市农村地区饮水问题主要有:水质不达标、安全管理不到位、供水净化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从修建水源工程,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解决。总结本文可以知道,想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民进行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在保障饮水供用量充足的同时,才能追求饮水的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中关键的环节。解决宣威市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体现饮水的“安全性”,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进而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