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冀英
(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运城 044000)
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社会性的调查工作,旨在准确把握我国的土地资源使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并将其作为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土政策调整优化的重要参考。2017年10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正式开始,这是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国土调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急需全面、完善的国土调查结果作为后续发展的依托。但必须注意的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体量庞大、程序复杂的工作,涵盖多样化的调查内容,这就要求调查及建库过程必须遵循《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及国土调查基本原则,采用现代化的调查技术,从源头上保障调查工作的精准程度。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历来都是国土调查中的重要内容,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流程是依照相关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依照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开展系统的调查,其中,县是最基本的调查单位,要立足于这一基本单位,严格依照特定的调查地底图,对各个地块图斑的地类、位置、面积等实际情形开展针对性调查[1-2]。
土地权属调查的重点区域集中于农村,也与当前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相互照应,基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拥有的土地所有权调查结果以及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国土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土地权属问题是关系到土地所有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其对于土地权属的确定极为关注,如果不能做好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很容易激化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土地权属调查人员应当意识到造成土地纠纷的原因,遵循土地权属调查的相关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亲自到达土地调查现场,把握好技术规范与法律要求,保障土地权属调查的准确性,维护土地合法权益。
国土三调中,专项用地调查也是一大重要内容。这一调查主要立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是依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等调查成果及自然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同时在调查中要严格落实集约用地评价、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原则,对于各类专项用地的实际状况进行真实有效的把控,从而达到优化自然资源利用的效果。第三次国土调查专项用地调查的主要内容有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永久基本农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四项内容,这些将为今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专项用地调查对于系统掌握已通过审批但尚未进入使用阶段的土地具有重要作用。
国土调查中,必须坚持一切调查与法律标准契合,拒绝主观臆断与随意性,保障法律的规范地位。尤其是在土地权属调查中,对依法获取的数据和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调整和修改,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认真调查[3]。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因素的影响,既要参考第一次土地祥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结果,又要认识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历史上的自然资源状况及现状,同时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的发展实际及现行规章制度,力求实现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综合参考的理想效果。
国土调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调查技术的优势,以实现高效率的工作推进。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应当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并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严格贯彻下去,从而在面对复杂的调查问题时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避免因人为失误而产生误差,最大程度地保证国土调查的准确性,得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的准确结果;在实践中,可以参考所调查区域的以往调查记录,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应用实际,在此基础上推进完善的作业体系建设,同时重点落实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等领域的调查试点工作,并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将成功经验应用在调查工作中,切实提高调查质量,加快调查进度。
新时期,国土三调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保障后续调查的有序完成。具体来说,其基础准备与内业处理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正射影像图数据、土地权属资料、不动产统一登记结果、永久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河流水系分布资料、城乡建设规划及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资料、规范性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等资料都需要在调查的起始阶段收集齐全。
(2)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将自然资源管理和原有相关调查数据及相关部门资料转换为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提取出关键图层,从而提高其实用价值;严格依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规定,在进行内业判读及绘图工作时,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土地利用图斑。
(3)调查底图的制作要基于高分辨率DOM 正射影像、套合所有权数据、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不动产登记结果、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不一致图斑、省级初始库信息等资源,以工程文件形式制作并打印标准化调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
(1)依照统筹性的调查目标及具体的工作方向,对于本区域的调查工作加以明确,重点关注国家下发的不一致图斑、自行提取的不一致图斑等特定问题,参考相关数据资料,开展系统的调查工作。
(2)利用调查底图逐宗地核实,主要内容有:图斑划分、地类认定、权属界线是否与实地相符;重点是对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临时用地、光伏发电用地的认定要认真对照规程;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河流和沟渠等现状地物以图斑方式调查,保证道路和水系的连通性;图斑标注,是为了将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更好地应用于农、林、水、交通、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而进行的细化标准,有耕地种植属性标注、种植园用地细化标注、草地标注、工业用地细化标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标注等;全面进行湿地调查,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基础支撑作用。
(3)要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补充调查地物的测量边界及其范围输入数据库中。
(4)实地举证需要遵循严谨的工作流程,同时综合利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具体来说,主要是由调查人员携带拥有卫星定位与定向传感器的异动终端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实时、便捷的操作,设备中安装有全国三调办统一制作的互联网+举证软件,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互通。在工作人员拍摄完举证照片后,此类可以反映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的照片可以集中上传至一体化的举证平台,留为后续复查备用。举证照片需在图斑实地拍摄,包括全景照片、局部近景照片、建构筑物内部和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利用特征照片三类。这三类照片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举证职能,其中图斑全景照片以整体化的视野反映实际的利用状况;局部近景照片可以反映当前图斑的利用状况;如果在调查中遇到部分新增的建设用地以及设施农用地图斑,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内部利用特征照片的拍摄。如果影像与调查地类存在冲突,则应当通过局部近景照片加以举证。
(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适应复杂的工作需求,要强化国土三调专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综合调动以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体现国土三调的现代科技水平。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调查工作,这一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从源头保障这一工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品种多样、规模庞大,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立足于整体性的调查目标,协调各方的力量,以达到高质量的调查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各项工作存在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性,要扎实推进,每一阶段成果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保证成果质量。要充分认识到国土调查的复杂性,制定出清晰、明确的技术方案,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力求打一个漂亮仗,为国家的国土政策调整与优化提供全面真实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