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探析
——以湖南省为例

2019-01-21 04:23王欢芳陈惠宾厚何燕子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

王欢芳,陈惠,宾厚,何燕子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的前进方向,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增长动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提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在“十三五”规划中多次强调,如强化中国经济新指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此外,十九大报告也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循环型社会”,进一步阐释即倡导以创新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代替传统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低碳、循环,推动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湖南省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从湖南省中观主体出发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有助于加快实现湖南省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更优化、增强经济协调可持续,从而使得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朝着更加绿色、循环的方向发展。

THara 提出对任何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而言,准确地预测新兴技术出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Chang 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和大学传播的具有价值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2]。杨震宇认为我国应尽快转变产业发展政策思路,积极向重点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向迈步[3]。李平研究提出可以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转换三层面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4]。徐永慧等研究认为效率提高伴随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赶超效应是在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提升TFP 的主要方式;对高收入经济体而言,自主创新是其最佳选择[5]。王哲等通过DEA-malmquist 指数,从产业整体与分产业层面实证测算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08—2015年的TFP 和其变化率[6]。刘菁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7]。申俊喜等通过混合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未充分高效使用技术设备等是阻碍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的股权集中等则是积极推动因素[8]。

综上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发展完善中。回顾现有文献可知,以湖南省为研究视角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简介

国家政策是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各省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要坚持以中央政策为导向。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立涵盖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七大产业为我国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湖南省委、省政府也相应制定了《湖南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增加值15%以上的年均增长,总量可达10 000 亿元,占湖南省GDP 的比重约为25%。由此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湖南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湖南省从党中央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参照其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的同时,本着坚持从省情出发和积极发挥本省产业特色原则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定位,提出将重点开发和培养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7 大产业。

湖南省作为实现中部崛起的六省之一,享有丰富资源和人口优势。经多年发展沉淀,2017年湖南省GDP 总量达34 590.56 亿元,GDP 实现增速8%,人均可支配收入23 103 元,实现增速9.4%;2018年1—3月,全省城镇、乡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了8.1%与8.6%的增速。基于此,湖南省在经济发展的“量”上已取得巨大成绩,但实现经济的持续、绿色发展仍须注重“质”的培育,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正是湖南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高质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现状

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用来衡量生产效率,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效应是其3 个来源。

1.2.1 效率改善增强

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三大来源之一,实现效率改善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根据2018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省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46 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8.8%。这充分说明经济实力明显得到提升,经济规模逐渐扩大。此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3.4∶47.7∶38.9 调整为2017年的10.7∶40.9∶48.4,反映出湖南省产业发展结构得到极大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效率的改善,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1.2.2 技术进步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关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湖南省创新开放步伐大幅加快,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科技进步贡献率5年来提升了3.6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湖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2.3 规模效应提升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 914.7 亿元,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2016年提高了0.7 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 499.24 亿元,是2012年的1.5 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较2012年的10.3%增加了0.9 个百分点。2013—2016年,年均增幅为11.4%,高于全省经济增长平均水平2.4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和年均增长率的增加,有助于形成和增强规模效应,助推湖南省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1.3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问题

虽然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整体较好。但因其起步较晚,仍存在基础薄弱、规模性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3.1 人力资本积累较低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本发展状况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根据湖南统计局2015年的人口抽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中,符合大学教育(指大专及以上)水平的人口为713.74 万人;满足高中教育(含中专)水平的人口为1 376.77 万人;具有初中教育水平的人口为2 591.46 万人;符合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口为1 836.87 万人。简言之,湖南省接受低层次教育的劳动者占绝大多数。从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角度来看,低人力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不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2 产业规模优势不足

相较于湖南传统产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制约了产业规模优势的形成,继而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根据湖南省统计局2018年一季度的产业园区发展分析报告,产业园区各类企业总数为45 913 个,其中新兴产业企业总数仅为4 301 个,相应占比9.3%。从中不难得知,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占全部湖南省产业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较小,不具备较强的规模优势。

1.3.3 研发投入总量较低

目前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虽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等不足,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特点,使其对风险资本的需求较高,发展资金相对短缺。湖南省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 688.5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 396.0 亿元,增长17.5%,占比23.1%;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 328.1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7 258.4 亿元,增长13.5%,占比23.2%。总体看来,2016—2017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比仍较小且升幅不大,加之产业基础薄弱导致自主创新能力弱,而较低的自我创新能力不利于技术进步,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 国外提升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经验和启示

2.1 国外提升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做法

为竭力保持自身发展优势和减小国家间发展差距,各国皆致力于如何实现本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作为有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目标的中国来说,应积极向他国学习,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晚的现状,寻找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一是着重提高人力资本,培养创新型人才。2015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当今中国(35~54 岁)高层次人力资本占比小于10%,大约与韩国和日本1970年的水平相当。中国经济目前正积极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群体大多是接受低层次教育的劳动者,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不足6%,人力资本的低下,极大地加剧了中国经济未来实现转型跨越的难度。中国主要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以及拉美经济体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鉴于此,须积极面对并予以调整,从而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提高消费份额,助力经济增长贡献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和消费占比也相应发生着改变。在经济发展早期,常会出现降低消费来积累物质资本的现象,从而表现出消费和人力资本积累双低的特征。在经济发展中期,应凭借投资对消费的取代,加强积累物质资本来提升增长速度。在经济发展后期,应提升消费需求尤其是知识消费需求,淡化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步伐放缓的事实。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中国在2014—2016年期间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6%,59.9 和64.6%,其平均消费比重为58.7%,远低于美、日、韩等国家1970年以来80%以上的平均消费比重。故应大力提高消费份额,不仅应包括基本物质需要,更应包括知识消费需求,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与转换经济发展动能。

三是提高经济服务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现期中国与1925年的美国、1945年的加拿大和1965年的日本大致相当,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农业与工业占比有待进一步减少,服务业份额有待大幅增加。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为51.6%,远低于西方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平均70%占比的水平。对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服务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2 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启示

综合国外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可得出以下提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开发,稳固科技创新人才基础。较高层次人力资本的积累与优化配置更有助于提高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增加产出总量,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故政府不仅应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养,更应在实践中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人力资本的有效累积与优化配置。

二是积极扩大消费份额,稳固科技创新动力基础。政府要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高质的提升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消费政策;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消费效率,立足需求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挥需求侧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可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

三是加大R&D 投入和累积,稳固科技创新物质基础。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鼓励建立研发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科研财政资金,大力呼吁广大企业积极投入到研发活动中;鼓励社会各类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建立责任监督制,提高研发资金明细度。

3 提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路径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其所处的政策环境二者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规划,湖南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计划的同时,更应积极为其营造有利的政策发展环境,从而真正地促进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建成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3.1.1 深化顶层设计理念

湖南省共确立了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七大产业为重点开发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对该七大产业应进行系统地专项规划和总体地协调规划,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并尽力减少突破的时间成本消耗。此外,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控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技术效率提升。同时要积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和区域结构,完善产业链,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协调发展。

3.1.2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从提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出发,湖南省政府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继续大力深化改革,创造优胜劣汰的企业发展环境,让资源重新配置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支配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循环增长。三是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如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建立良好的企业激励机制以及政策评估机制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度,最终达到提高行业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目标。四是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合理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改善和优化目前研发投入总量不足的问题, 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从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层含义,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创新的最佳指标。

3.2.1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或区域层面,技术进步都会极大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技术进步优势,首先应加快建立和施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促进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总量,为科技创新建立坚固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不断以技术创新助推企业优化升级,稳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技术创新体系中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产学研优化组合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技术创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进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积极效果。

3.2.2 大力加强体制创新

制度是一切产业生根发芽的土壤。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来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自然也离不开政府创造的良好的制度环境。湖南省在加强体制创新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目标导向。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现今“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求和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准。坚持在此目标指引下,带动全省各主体主动积极作为。二是培养创新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开发中,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唯有加强体制创新,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阻碍,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资源更加有效配置。此外,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发展方式,增加制度弹性,减少硬约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优化传统的人口红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由粗放式增长转向内生式增长,促进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优化要素产业配置,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产业要素配置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主要从人力资本、产业规模以及R&D 投入角度出发,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3.3.1 提升人力资本积累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今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人力资本正经历从“重数”到“重质”的转换过程。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科技成果的创新和成功转化与高层次人力资本联系紧密;从要素配置角度来说,人力资本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人力资本会促进产出增加。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言,湖南省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本省实际,创新人力资本开发方式,以积极培育高层次人力资本为目标,从而真正发挥高层次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未来实现转型跨越的积极作用,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3.3.2 扩大产业规模总量

产业规模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湖南省应充分发挥中部优势,积极落实承接产业转移任务。外资进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土资本不足的问题,同时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故湖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主动把握发展机遇。既要加强吸引国际性产业转移,适时调整与优化自身产业结构,也要积极关注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在建立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约型增长方式,进而提高湖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创新生态强省。

3.3.3 提高R&D 投入效率

R&D 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来源。现今我国面临R&D 投入总量增加但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的局面,较低的R&D 资源配置效率是根本原因。R&D 投入的低效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故湖南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大R&D 投入和累积,稳固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如通过设立专项科研财政资金,大力呼吁广大企业积极投入到研发活动中;鼓励社会各类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等。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R&D 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只有尽可能优化要素产业配置,才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