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为波,杨丽娟
(1.山东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
重金属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运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治理中,具有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其发展前景良好,研究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原理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1]。
在真菌细胞壁被动吸附金属离子的过程中,细胞上存在的部分物质(如多糖)为重金属的离子交换提供了交换点,在结合点饱和的情况下,真菌就需要通过络合作用富集重金属离子。有研究发现,在适当条件下,姬松茸子实体中的Cd质量比可达到5~ 16 mg/kg,姬松茸内含有较高含量的特定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可以结合Cd,进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同时部分结合蛋白也可以络合固定重金属离子。
微生物可通过矿化固定作用将重金属固定,在生物作用下,离子态的重金属被转化为固相矿物,重金属离子沉淀,降低了重金属对生物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具有治理重金属的作用,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含有磷酸根离子与硫离子,这些离子接触金属离子后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沉淀,原本有害、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的金属沉淀物。
Cd2+离子与H2S经化学反应生成CdS沉淀,可对Cd2+离子予以固定;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硫化物,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沉淀钝化,经过碳源和沸石的配合,2 d内可将100%的可交换态Sr与Ba钝化;革兰氏阴性细菌接触磷酸酶后,分泌的碳酸氢根离子于细菌的表面结合重金属形成矿物。有研究者向BaCl2、SrCl2溶液中加入尿素酶,化学反应后的沉淀呈碱性,其主要成分为BaCO3和SrCO3。
除此之外,真菌体内的酸根离子也能与重金属反应,进而生成沉淀,几丁质等真菌细胞壁组分物质对重金属具有钝化固定的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土壤中原本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的移动性降低,重金属被固化,此时宿主植物即可不受重金属的毒害。
常见的微生物固定金属类型如下:微生物中的尿素酶可固定Sr、Ba;微生物中的有机酸根离子可固定Mn、Pb、Cd以及Cu;微生物中的碳酸根离子可固定Cd;微生物中的磷酸根离子可固定Sr、Ba以及Cd;微生物中的硫离子可固定Cd、Sr、Ba、Pb、Zn以及Ag等[2]。
生物淋滤也被称为微生物湿法冶金,它利用部分杆菌的微生物代谢,将重金属被氧化还原成重金属盐。其具有较为理想的溶解度,可以分离浸提固相中的硫、重金属以及其他不溶性成分。有研究者接种嗜酸性硫杆菌复合菌株,利用生物淋滤作用来处理生活垃圾飞灰中的重金属,发现其对Pb、Cu、Zn以及Cd的去除率分别为29.3%、72.6%、81.8%以及89.7%。
细菌表面产生的活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具有水溶性,因此具备自由穿过土壤微孔的能力,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的亲和力极强。利用其分子小的特点,表面活性剂络合重金属后,对含有重金属的土壤进行清洗即可去除污染物。
微生物的转化作用主要包括甲基化与去甲基化、间接还原和直接转化等。
微生物可促使Pb、Cd以及Hg等重金属离子发生甲基化。例如,微生物可以将Hg2+甲基化,将其还原为Hg,其他有机汞、甲基汞化合物也被裂解并原为Hg。
汞离子可以被部分匙形梭菌、厌氧产甲烷细菌转化为二甲基汞和甲基汞,导致汞的危害性增强。人们可以利用部分假单细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氧化铁硫杆菌、芽孢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的作用,将有机汞化合物或汞离子还原为金属Hg,生成的金属Hg扩散至空气中被稀释,因此其毒害作用减轻。假单细胞菌K62可以将有机汞、无机汞转变为金属Hg;变形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可以将汞离子转化为金属Hg;燕麦核腔菌、粗糙脉菌、青霉以及黑曲霉对有机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性[3]。
硫还原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一是经硫酸盐合成氨基酸(其中包括脱氨酸、蛋氨酸等),硫经脱硫作用被分解,之后与Cd反应生成沉淀。二是硫还原菌呼吸期间,硫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而被还原。
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包括肠状菌属、脱硫弧菌属,二者将硫酸盐还原,最终生成硫化氢,肠状菌属菌体的金属硫团结合汞,汞被富集于菌体上,在体外或膜上的生化反应作用下,汞被还原或降解;肠状菌属还与Hg2+反应而产生HgS沉淀,因此Hg2+的活性被抑制。
部分微生物可以利用直接转化重金属离子,被转化后,重金属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重金属离子的稳定性也发生改变。例如,部分细菌可氧化As3+、Fe2+,部分细菌可还原Se4+、Hg2+以及As3+。
随着重金属的价态发生改变,重金属的络合能力也不断变化,部分微生物产生的分泌物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使得重金属的毒性降低。此外,微生物可以产生具有还原性的产物,促进金属离子的价态转化。
4.1.1 经细胞壁吸附重金属
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与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关系密切。生物吸附是指细胞表面存在多种官能团,细胞表面带有电荷,经络合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将重金属离子予以固定。微生物吸附期间,细菌的细胞壁表面具有阴离子,因此这种细菌极易结合金属,能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
真菌经细胞壁吸附重金属时,一是形成无机沉淀,导致重金属污染物在细胞壁上沉积,或出现物理性吸附;二是细胞壁上存在的羟基、羧基以及琉基等活性基团经过络合、配位结合以及离子交换等定量化合反应吸收重金属离子。
细胞具有螯合作用,可以吸附重金属,这与真菌细胞壁的结构有关。例如,细胞壁具有多孔结构,因此活性化学配位体得以合理排列于细胞表面,减轻与金属离子的结合难度[4]。细胞多糖提供的硫酸根、氨基、羧基、羟基以及醛基等官能团均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络合能力。
藻类细胞壁的酚醛树脂、羧基、羟基以及醛基可以与重金属结合而形成复合物。例如,扁藻属用于吸附Cd2+,钝顶螺旋藻用于吸附Cu2+等。
4.1.2 利用细胞外聚物吸附重金属
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多聚化合物,其中含有羧基、羟基等官能团,官能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进而螯合或吸附金属离子。生物膜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理微环境,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以及氧化物等沉淀,沉积于特定部位。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吸附重金属时,微生物细胞并非与重金属等量,避免生物膜中的细胞被重金属完全毒害,同时重金属也并非均匀分布于微生物膜中。
微生物的吸收累积作用是指微生物活细胞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细胞内的金属硫蛋白(MT)与微生物积累重金属具有密切的关系,MT对Ag、Cu、Cd、Zn以及Hg均具有明显的亲和性,因此重金属出现富集,同时重金属的毒性被抑制。诸多微生物通过包括金属硫蛋白在内的蛋白质,调节金属离子的含量[5]。
多数真菌细胞内均存在金属硫蛋白,金属硫蛋白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二者结合后,重金属离子发生转变,产物不具有生物活性,也无毒,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当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其修复原理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同时,受土著微生物的干扰,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有待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以便明确其修复原理,扩大其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