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波, 吕 谋, 梁风超, 王珞桦
(青岛理工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多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严重,暴雨严重影响城市排水,影响城市排水的原因很多,如城市不透水率增加、雨水管网承载能力不足等[1]。地表径流系数增大、下渗率下降,导致暴雨天气下易发洪涝灾害以及地下水补给不足。降雨径流控制主要为降雨径流总量、洪峰流量、雨水污染物控制,其目的为减少管网荷载、降低内涝风险、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的影响[2]。
研究采用低影响开发(简称LID)措施进行降雨径流源头控制[3],LID是一种土地规划和雨水管理方法[4],旨在通过促进更高的渗透和雨水处理来更好地模拟自然流态的策略,因地制宜改善下垫面属性,增大下渗率,降低径流系数,利用自然过程(如渗透、储蓄)来减少径流量,尽可能地控制径流来源,同时削减污染物改善水质[5]。常用的LID措施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渗渠、植草沟等[6,7]。
研究以东部某城市海绵城市试验区域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雨水管网模型[8-10],对比分析LID模式和传统模式汇水区径流、节点积水、管道荷载和排放污染物负荷情况,研究LID水量水质调控效果。
根据测绘实测数据,通过GIS提取管网信息,增加SWMM模型所需字段并赋值处理计算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工具自动绘制子汇水区域,根据DEM数据进行坡度分析,生成各汇水区域坡度。通过INP.PINS软件将shp文件转换为SWMM平台inp模型文件,简单调整模型,精准快速构建模型。
在水文特性中添加LID控制措施,研究采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设置各个措施属性,在子汇水区域添加LID措施。
对比分析布设LID措施前后降雨径流量、洪峰流量、节点积水、管道荷载、排放污染物负荷变化,比较子汇水区径流量、冲刷污染物量,分析节点积水信息、管道充满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推断LID措施对水量水质的调控效果。
选取东部某城市部分区域为试验对象,根据测绘GIS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自动绘制子汇水区域,通过坡度分析计算各汇水区平均坡度,在雨水井、管段、字汇水区域等属性表中增添SWMM模型所需的字段,并通过字段计算器批量赋值。通过INP.PINS软件将元素shp文件转为SWMM模型inp文件。试验模型占地5.27 hm2,共有雨水井31眼,雨水管31条,排放口2个。SWMM模型示意图见图1。
图1 SWMM模型示意图Fig.1 SWMM model diagram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公式如下:
q=1 919.009×(1+0.997lgP)/(t+10.740)0.738
(1)
式中: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2);t为降雨历时,min;P为重现期,a。
采用5 a一遇芝加哥雨型降雨曲线[11],雨峰系数取0.4,生成3 h降雨过程曲线,降雨过程曲线见图2。
图2 降雨过程曲线Fig.2 rainfall process curve
模型采用霍顿下渗模型,最大下渗率为60 mm/h,最小下渗速率为4 mm/h,下渗衰减率取4 h-1,演算模型采用动力波。研究区域土地划分为房屋、街道、绿地3种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参数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参数Tab.1 Land use types pollutant parameters
降雨径流源头控制多采用改变下垫面渗透性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常用的LID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渗渠等,这些措施通过增加地表渗水率、增加雨水滞留量、吸收储存雨水,降低汇水区径流系数,减少径流量削减雨水污染物。不仅有良好的调控效果,还有美观环保、造价低,符合自然生态理念。
研究选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3种LID措施,对模型所有子汇水区域均布设LID,LID措施参数设置见表2。根据试验区域,因地制宜布设LID措施,生物滞留设施分散布置且规模不易过大,满足占汇水区面积5%~10%的标准;为美观小区,布设一定比例的雨水花园,修改部分不透水道路为透水铺装。LID措施布设情况见表3。
表2 LID措施参数设置Tab.2 LID measure parameter settings
表3 LID措施布设情况Tab.3 LID measure deployment
模型参数在经验范围内选取,采用构建好的模型对3场降雨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降雨排放口监测数据对比,分别选用洪峰流量的相对误差(dF)、COD峰值浓度的相对误差(dC)。模型仿真模拟许可误差范围为-20%~10%,径流洪峰量允许误差范围为-25%~15%。两目标函数为:
dF=(F实测-F模拟)/F实测×100%
(2)
dC=(C实测-C模拟)/C实测×100%
(3)
3场降雨数据信息及相对误差统计见表4。
由表4中可知,目标函数相对误差率定结果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模型水力和水质情况模拟可信度较高,能真实反映试验区域水力水质情况。
表4 3场降雨数据信息及相对误差统计Tab.4 3-field rainfall data information and relative error statistics
在5 a一遇降雨过程曲线下,分别在有无设置LID措施下模拟4 h,对比分析两种结果。对子汇水区进行径流、冲刷分析,分析径流量、污染物冲刷量;查看雨水井积水信息、分析管段荷载,分析排放口污染物负荷。推断LID措施的水量及水质调控效果。
以子汇水区S2为例,分析LID模式和传统模式(无LID)汇水区径流及污染物冲刷情况,模拟时段S2汇水区径流变化曲线见图3、径流统计见表5,S2汇水区污染物冲刷量统计见表6,S2汇水区LID功能对比见表7。
图3 S2汇水区径流变化曲线Fig.3 Runoff curve of S2 catchment
表5 S2汇水区径流统计表Tab.5 S2 catchment area runoff statistics
表6 S2汇水区污染物冲刷量统计表 kgTab.6 Statistical table of contaminant erosion levels in S2 catchment
图3、表5可看出,LID模式汇水区径流量一直小于传统模式,总径流量下降38.4%、洪峰径流量削减31.8%,径流系数下降。表6可知,污染物冲刷削减方面,LID模式SS、COD、TP、TN污染物分别削减52.2%、52.2%、58.3%、57.0%,可有效改善径流水质,降低污染物负荷。从表7得知,LID措施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量,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花园同时拦截储存部分雨水量,LID模式通过增加雨水下渗、拦截储蓄雨水达到降低径流量、削减污染物负荷的目的。
表7 S2汇水区LID功能对比 mmTab.7 Comparison of LID functions in S2 catchment
分别查看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试验区域雨水井节点积水情况,统计节点积水数量、积水量、持续时长、峰值流量等信息,传统模式和LID模式节点积水信息表见表8。积水最严重节点为N25,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节点N25水深和洪流变化曲线见图4。
表8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节点积水信息表Tab.8 Node water accumulation information table of traditional mode and LID mode
图4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节点N25水深、洪流变化曲线Fig.4 Node N25 water depth, flooding change curve in traditional mode and LID mode
相比传统模式,LID模式仅有2个积水点,总积水量减少99.4%,积水时长及峰值流量大大减小,有效缓解节点积水现象,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降低内涝积水概率。图4可看出,最严重积水节点N25,在传统模式下积水量为30.03 t,布设LID措施后积水削减为0.278 t,显著缓解最不利工况。
选取上中下游3段不同位置管道P8、P14、P12,查看管道充满度、流量变化情况,模拟时段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选取管道充满度曲线见图5,传统模式和LID模式管道流量、充满度对比表见表9。
图5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选取管道充满度曲线Fig.5 Curve fullness curve of selected pipe in traditional mode and LID mode
表9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管道流量、充满度对比表Tab.9 Comparison of pipe flow and fullness of traditional mode and LID mode
可以看出,相比传统模式,布设LID后管道充满度降低、平均流量及洪峰流量下降、满管流时长减少。其中,选取管道平均流量下降34.6%~38.2%,平均充满度降低27.4%~34.3%。设置LID减小了管道荷载,缓解管道过载现象,使其可承载更大的降雨冲击。
取排放口1,查看模拟时段传统模式和LID模式部分污染物SS、TN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统计两种模式下两排放口流量、污染物负荷信息。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排放口1SS、TN浓度变化曲线见图6,传统模式和LID模式排放口流量及污染物负荷对比见表10。
图6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下排放口1部分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Fig.6 Curv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outfall 1 under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LID mode
表10 传统模式和LID模式排放口流量及污染物负荷对比表Tab.10 Comparison of outfall flow and pollutant load in traditional mode and LID mode
图6可看出,设置LID后,模拟时段前中期排放口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大量降低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模拟中后期两种模式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均大量下降,LID模式浓度稍高于传统模式,是由于排放流量降低幅度略大于污染物总量幅度。从表10可知,相对传统模式,LID模式排放污染物总量减少,平均流量及洪峰流量下降,雨水总量削减37.2%,SS、COD、TP、TN总量分别削减49.9%、49.7%、54.9%、55.5%,保障雨水排放水质,可实现水量和水质的控制。
基于GIS和SWMM构建雨水管网模型,对模型水文水力参数率定,模拟分析LID措施对汇水区径流控制、节点积水、管道荷载和污染物负荷调控效果。结果表明,LID通过增加雨水下渗、拦截储存雨量,减少雨水径流,削减洪峰流量;缓解节点溢流积水情况,减少积水量99.4%,显著缓解最不利节点积水工况;降低管道充满度,缓解管道过载现象,减小对雨水管网的冲击;削减雨水总量37.2%,降低污染物负荷,SS、COD、TP、TN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9.9%、49.7%、54.9%、55.5%。LID具有降雨径流和水质良好调控效果,大大降低了城市内涝积水和面源污染风险,解决最不利积水影响,使其可应对更大降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