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仙女山旅游公路观景台设计

2019-01-21 02:31
北方交通 2019年1期
关键词:观景武隆观景台

曾 敏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重庆市 40112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的第三产业发展,国务院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公路建设,要求创新理念、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实践探索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应主管部门的要求旅游公路沿线应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适当原则,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等旅游服务设施,提供停车、休闲、风景观赏等服务。观景台作为旅游公路重要的服务设施,有利于增强游客舒适度,舒缓旅游途中的疲乏,让游客感觉不只有景区才有景观,增加行程乐趣。

1 项目概况

武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十分丰富,有仙女山、天生三桥、天坑地缝等具有风格各异,互补性强的景区。武隆至仙女山复线旅游公路(以下简称武仙路复线)于2015年7月开工,2017年10月建成通车,主线技术标准为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8.5m的三级公路。项目属于典型的沿山展线道路,经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沿线精心筛选,在项目K5+000处左侧视野开阔、地形相对较缓、地质相对较好,植被茂密、崇山峻岭、乌江峡谷风景优美,还可俯瞰沿线优美的公路连续回头弯道,有设置观景平台条件,且工程量小,景观优美,可远眺山景、江景及城市景观,能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图1 武仙路复线观景台效果图

2 观景台布设

2.1 布设原则

首先,公路与观景台的关系是“线”和“点”的关系,旅游公路观景台本质是公路的附属,也是公路中特色突出的部分,其设计应不同于普通景区观景台的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一个观景的地方,还将承担旅游交通的停靠,旅途劳累的休憩场所,所以平台在布设时应考虑停车位、便民设施、绿化、景观小品等必要组成。

其次,旅游公路沿线观景台应与景区有一定距离,以免游客对景点产生审美疲劳,且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再次,旅游公路交通量往往存在“节假日交通”现象,高峰交通时间段车流量较大,进出观景台的车辆将对主线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根据调查显示,82.63%的游客只会在同一条旅游公路上停靠1~2个观景台,所以同一条旅游公路设置的观景台不宜过多,间距以不小于10km为宜。

2.2 地质情况

工程的建设必须考虑该地点的地质情况,武仙路复线走廊带属于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位于乌江河谷北岸,区内地势渐高,地形多陡峻,以深丘、低山、沟谷为主要特征,山脉延伸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

观景台处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崩坡积层(Q4c+dl)块石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及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其特征及分布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崩坡积层(Q4c+dl)块石土:灰色、土黄色,主要由灰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粒径约5~50cm,含量约50%~60%,稍密、稍湿。该层厚度约1.7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2)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土黄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无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呈可塑状。该层厚度约1.5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3)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灰黄色、灰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体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该层强风化厚度为1.20m,土石工程分级为Ⅴ级次坚石。

图2 武仙路复线典型断面图

根据本观景台的断面显示,左侧除变速车道外均为挖方,挖方高度0~6m,挖除后场地基本出露灰岩基岩,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2.3 线形、平面布设

武仙路复线观景台位于K4+969.398~K5+100段左侧,该路段主线平曲线半径50m,缓和曲线长度40m,观景台位于平曲线外侧,视距良好,纵坡2.6%,设计标高505.1~506.4m。利用左侧路堑挖方整平后形成观景平台,为保证平台线形的优美,平面布设时首先确定以K4+038处左侧为加宽最宽,然后由该桩号与加、减速车道加宽后的K5+010、K5+070边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相接。其面积达2384m2(含480m2观景平台,710m2停车场)。设计时同时考虑到自驾游、团队游的停车需要,设置小客车停车位共23个,大客车停车位共2个。

观景台减速车道、加速车道长度分别为45m、40m,路基边线K4+969.398~K5+010段、K5+060~K5+105.477段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宽度渐变计算公式:

BX=(3K2-2K3)B K=X/L

式中:X—任意点至加宽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渐变段长度(m);

B—加宽宽度(m)。

特征点桩号及宽度:K4+969.398、 K5+105.477宽度4.25m,K5+010、K5+060宽度9m。

由于观景台位于公路边缘,为利于平台排水,横断面形式为利用公路主线单侧加宽,纵坡与超高横坡均与主线一致。

图3 武仙路复线观景台平面布置图

3 观景台其他设计

3.1 停车场

停车场路面材料采用与主线一致的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底基层各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停车位铺装采用预制六角空心块,空心块中填种植土植草。小客车停车位划线尺寸为5.0m×2.5m,大客车停车位尺寸12.0m×4.0m,白色实线标线宽度0.15m。

3.2 观景台及人行道

观景台于左侧沿停车场外缘设置,人行道高出停车场15cm,宽度3.0m,设计时考虑到景观效果及耐久性,观景台、人行道铺装层结构为6cm厚花岗岩+3cm厚砂垫层+15cm厚3%水泥稳定碎石,观景台花岗岩采用芝麻面灰色,人行道花岗岩采用芝麻面黄色,规格为60cm×30cm×6cm,路缘石采用40cm×20cm×49cm花岗石。

3.3 排水设施

由于观景台外边缘全长106m且平台高出车行地面15cm,导致该处容易积水,设计时将公路的明排与市政雨水口排水方式相结合,观景台排水采用雨水篦+横向排水管排水,雨水篦间距20m,横向排水管采用Φ30pvc管直接排出平台以外,排水管用40×40cm混凝土包封,在平台外边缘设置一圈浅碟形排水沟,雨水汇流处设置一处盖板沉砂池,再由埋置式管道排至既有冲沟。

3.4 栏杆

观景台栏杆采用当地石材加工且符合地方特色的镂空栏杆,栏杆最低高度不小于110cm。

3.5 隔离设施

为分离主线与平台交通,观景台停车场与主线之间设置1.2cm隔离设施,隔离带与主线行车道边缘一致,采用弧形布置,隔离设施内种植灌木绿化。

3.6 观景台简介

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到《变形金刚4》,再到《爸爸去哪儿》,伴随着一部部在武隆取景的影视大作相继热播,《印象武隆》登上国际舞台,让武隆旅游声名鹊起,已由“重庆的武隆”升级为“世界的武隆”。为向全球宣传武隆旅游区特色、人文环境等,在观景平台边缘设置一块简介牌,简介牌采用石材雕刻制作,内容为本观景台和武隆其他各旅游景点简介,文字翻译为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提升武隆国际形象。

图4 武仙路观景台断面及铺装

3.7 绿化

景观绿化是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考虑到仙女山交通四季皆旺的情况,对公路沿线、观景台及周边的植被、花卉、树木采用四季常绿、四季常开的方案,让游客深切感受到武隆仙女山的季节美。

4 主要规模

本次设计的观景平台为公路主线修建完成后新增,在工程量计算时已扣除主线工程量,主要规模见表1:

表1 观景台工程数量及造价表

5 存在的问题

观景台由于是单侧设置,且位于弯道处,节假日交通量大,对于左转进出观景台的车辆会对主线交通形成干扰,对此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尤为重要,投入使用之前,增加了停车让行标志牌,主线增加了震荡减速标线。

6 结语

对武仙路复线观景台的设置背景、平面布设、各部位具体尺寸均作了阐述,对今后的观景平台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项目也有不足之处,武仙路复线沿线地处灰岩地区,底下岩溶发育,地表水无法集中,且沿线居民稀少,无自来水通达,故未设计公共厕所、小卖部等便民设施。随着旅游交通的发展,对沿线经济的带动,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吸引居民在沿线及观景台附近开设农家乐等经营场所,以解决游客应急和购物的需求。

猜你喜欢
观景武隆观景台
麓湖春天观景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旋转房屋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登峰造极——意大利Ötzi山巅观景台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影像背后的“山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