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俏如
健康,是每个国民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
历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人民健康水平的飞跃提升举世瞩目。
回首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着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普遍流行,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水平低下的严峻形势。
70年走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并逐步形成一条符合国情的医改道路。我们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持续发力,推动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三个文件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绘就了“施工图”。
基层医疗强筋壮骨
临近国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人流如织。年过六旬的王女士脊椎患病多年,最近6年来,王女士每个月都会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就诊、开药。谈到就诊体验,王女士向《中国经營报》记者赞叹:“这里环境好,服务也好,比大医院看病拿药方便,每个医生都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
这座五层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涵盖全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预防保健科等多个科室,患者就诊有条不紊。实际上,内设崭新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今已经有了20余年的历史。
1995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社区卫生与健康示范工程”在北京月坛地区启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开始探索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复兴医院心内科医生杜雪平等48名医生集体来到基层创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中心创办早期,管理体系不完善、医生人才缺乏,不仅老百姓很难认可,医生们也信心不足。
为吸纳人才,中心主任杜雪平设计了奖励机制,提出待遇优先、职称评级优先等政策,逐渐吸引了优秀医生人才加入,同时中心也在老百姓中建立起了信任度。
早在2009年,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提出了以“疾病预防在社区、小病解决在社区、早期干预在社区、病后康复在社区、计划生育在社区、终身健康在社区”为目标的新型社区卫生工作模式。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如今月坛社区已经形成了以三级医院为依托,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月坛地区4.11平方公里,为15万居民提供全方位卫生服务。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患者管理分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老年群体和慢性病群体四类。其中对慢性病患者还要进行一年四次的面对面免费随访。
目前,月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总人数达3万人以上,其中以重点人群占多数,老年人、慢病人群为主。为方便管理签约病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定期了解病人病情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有无新发并发症等,使患者真正体会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
笔者了解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辖区内适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同时定期为居民举办急救知识科普、口腔健康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活动,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不同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只有一层楼的面积,内设约4间诊室。在服务站大厅的宣传栏内,摆放着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脑卒中基础知识等传单。到这里就诊的居民,多数为老年人。一位患者告诉记者,自己患高血压,需要每个月到服务站开药。由于服务站患者少、就诊便捷、药品报销比例高达90%,辖区内很多慢病患者会首选到这里开药,免去大医院患者拥挤的烦恼。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背后,是我国居民疾病谱的重大变化。
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健康的“守门人”,三甲医院负责疑难疾病攻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作为后盾,在这样一张巨大的健康守护网络下,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取得显著进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相比于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翻了一倍还多。同时,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背后,是我国居民疾病谱的重大变化。
今年6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7年,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取代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成为疾病负担的
主要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等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所合作完成。
研究显示,1990~2017年,中国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了33.5%,慢阻肺标化死亡率降低68.6%。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慢阻肺等疾病死亡率下降超过50%。
得益于经济水平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传染性疾病国家防控计划的实施,近30年来中国在减少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营养相关疾病负担和伤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显示,中国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加了20.6%,肺癌死亡率增加了12%。目前,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国人过早死亡的前三位杀手。
2017年,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是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三大危险因素。其中,吸烟是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的最大危险因素,高血压导致250万中国人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大幅上升,从2000年到2017年增幅超过50%。1990~2017年,十大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中,增长最快的是超重和肥胖,增长了185%。
当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已经从传染性疾病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病,慢性疾病防控刻不容缓。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通篇从影响居民健康的前端因素入手,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
“要大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广泛普及健康知识,鼓励个人、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在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今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居民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带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颁布,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实施15项行动,并对组织实施作出部署。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通篇从影响居民健康的前端因素入手,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表示,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实施防治行动,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并为公众从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给出指导建议。
“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这条由全民实践探索出来的卫生健康事业之路日益广阔,健康中国正融入到关系国家发展的具体政策中。
健康中国梦,我们正一往无前,勇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