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欣 段怡彤 白旭光 康会杰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每日生产的各类垃圾总量尤为庞大。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垃圾产生量更是持续增加,一旦这些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或是处理速度没有跟上产出速度,那些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垃圾就会变为存量垃圾,从而对周围的大气、土壤环境、水资源等带来极大的污染。
所谓存量垃圾[1]是指伴随各类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受无害化处理垃圾实行时间较短、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因素影响,从而使得部分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或是处理速度没有跟上产出速度,而这部分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垃圾就是存量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简易填埋场、卫生填埋场或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一共1549座,对于垃圾的处理能力合计421776吨/日,总占地面积为36262公顷。倘若每座填埋场平均使用年限以15年时间进行计算,那么在今后的5~10年时间以内,陆续进入封场阶段的填埋场数量将达到1649座,高效安全处理存量垃圾已经势在必行。
2.2.1 填埋场底数不明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对于垃圾处理也没有较好的技术手段和投入较大的力度,从而导致数量不少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散落分布在各个位置偏僻的地点,从而使得在开展统计工作的时候,这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很多都没有被统计进去。
2.2.2 欠缺风险评估体系
虽然也有相关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简易垃圾堆放点或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风险评价工作,一定形式的风险评估体系也逐步形成了,但是由于统一的评价标准的缺乏,从而使得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欠缺,难以有效准确评估这些简易垃圾堆放点或垃圾填埋场的风险。
2.2.3 没有形成盈利模式
目前,对于存量垃圾的治理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从而使得难以将社会处理存量垃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导致存量垃圾的处理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对于一些非正规、不达标垃圾填埋场中的存量垃圾,对其进行原地挖开,或是通过人力,或是通过挖掘机等方式对其予以筛分,然后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以及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原地好氧处置是指借助微生物分解原理,将富含氧气的空气注入垃圾填埋场之中,促使填埋场中的垃圾发生好氧生物反应,从而加速和加剧自身腐蚀程度。对于长期填埋中的存量垃圾而言,其内部往往已经是处于厌氧状态了,这里氧气是非常稀薄的,所以好氧生物反应已经难以发生,那么就需要将充满氧气的新鲜空气注入进去,使得他们所处的环境得以改变,从而为好氧生物反应的发生提供先决条件。
所谓全量转运异地处置即是指将垃圾填埋场中的存量垃圾开挖出来后,不经过处理然后就直接转运到其他地方再进行相关处置或利用。全量转运异地处置方式的好处在于使得原垃圾填埋场被彻底搬走,能够实现原垃圾填埋场存在的污染隐患被彻底解决掉,也使得得到治理后的原垃圾填埋场所在地能够尽快得到开发与利用。
采用原位封场处置方案能够使得垃圾填埋场中污染物的排放从过去的自然排放转变为能够被控制的排放,在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对垃圾填埋场中填埋的垃圾的逐步治理。
总而言之,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形势背景下,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及措施来处理非正规、不达标垃圾填埋场,处理这些存量垃圾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