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苍松
人们常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也一直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寿山石雕刻艺术亦是如此。寿山石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深受国内外文人藏家的喜爱。它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技艺创造力,不仅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就艺术而言,“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那么传统文化技艺是要“传承”还是要“创新”,该“传承”什么,又如何“创新”呢?
寿山石雕刻艺术流传至今,且深受爱石人士的喜爱,离不开“传承”二字。据了解,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开始,因其色彩丰富,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便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宋代时,寿山石雕就已经达到可以玩赏的水平了。由此可见,“寿山石文化”历史悠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成果的积累,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寿山石雕刻艺术,包含着先辈对自然的理解和总结,是自然与先辈智慧的结晶。从各时期寿山石雕刻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对于这样的优秀传统工艺,我们应当传承它,让其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化传承,态度极为重要。寿山石雕刻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雕刻刀法多种多样,有轻、重、徐、疾之分。先辈艺人流传下来的刀法,是当代年轻雕刻从艺者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继承的。在学习面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吸收先辈经验,尊重其智慧的成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技”的传承,更是内在精神的传承,即 “艺”的传承。不同历史时期的匠人,创造了不同的美。自古以来,精益求精、专注细节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创造了高品质产品,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因此,弘扬“工匠精神”,也是传承文化中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就出现了传统文化应传承还是创新的问题。习总书记曾说过:“对待古老而富有生机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事实上,传承与创新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文化传承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在传承中文化成果才能得以积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实践的结果上开启新的征程。丢弃传统而盲目地追求时尚与创新,或一味地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都是错误的。我们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吸取其中的养分。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众多石材雕刻中,寿山石雕刻艺术水平始终处于高处。寿山石雕刻艺术发展至今,是雕刻家们代代相传且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而总结出的一门艺术。不同材质、形状和色泽的石材,在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中,都有着不同的用处。艺术家因石而作,赋予每块原石以不同的灵魂,发挥其应有的艺术价值。
创新是发展的实质,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内外爱石、玩石、赏石、藏石人士遍布各个阶层。因此,对寿山石雕艺术品的需求也更为多样,雕刻作品的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唯有不断进行技艺创新和题材创新,才能为寿山石雕艺术注入源头活水,寿山石文化才能持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优秀的石雕艺术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艺术家的智慧与情感寄托,杨璇作品刀工娴熟,构图紧凑,造型自然生动;周彬擅刻人物,其作品人物刻画细腻至精,神态逼真,昂首嬉笑间形神兼备。我们只有吸收先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突破,才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佳作。
无论何种文化,要想经久不衰,永留于世,传承与创新二者缺一不可。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为文化成长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当然也不能固守传统,止步不前。如果说传承是一种历史责任,那么创新则是一种时代责任。唯有不断创新前行,方能不辜负先辈的努力成果,让民族的文化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