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
作为世界生产大国,我国近几年加大强化装备制造业的力度,生产技术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并且由于机械加工行业的庞大规模和其重要性,需要一支专业且数量庞大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社会对于机械加工类的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预计机械加工专业也是当前及今后最具发展活力的专业之一。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技工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职业教育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增强专业竞争力,为了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办学实际,分析了目前技工院校该专业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针对该专业建设原则,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能为技工院校职教发展提供科学又行之有效的借鉴。
机械加工专业主要是面向汽车、机械等制造行业,培养在服务以及生产技术第一线从事产品加工工艺的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我校的机械加工专业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应用、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制造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主要从事自动化、机械设备以及产品生产流水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等工作,以及工业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技术服务等与机械加工应用相关的工作。目前机械加工专业型人才被国家列为21世纪社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10大专业人才之一,在2017年的机械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第一,并且随着机械加工行业进入最佳的行业发展期,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还在上升。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性学科,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特点就是对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较高,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难度。为了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实现成功转型,教师们应该不断进取,积极创新,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对机械加工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一套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体系。
机械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都有赖于机械加工行业为其提供工业设备。“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而据统计,我国机械加工专业的人才数量只有86万人,而在未来的2-4年内,机械加工专业的人才缺口总额将达到120万人,培养符合适应市场需求的机械加工应用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紧要任务。因此技工院校在进行机械加工专业建设的时候应该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服务上,培养具有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机械加工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应该突出实用性原则,适当增加实际操作的课程比例,侧重于培养能熟练掌握各类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调试以及维修技能,熟悉各类机械制造工艺,适应企业机械生产第一线的机械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直接从事机械设备管理、企业现场生产操作和车间管理等岗位的技术工作。
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应该加深机械加工专业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学习工程中了解电工、数控、机械维修等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及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其专业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实践,是长期行业内实践的总结。所以教授和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和教师多参与到生产一线中,及时接触新工艺产品,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获得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最优方案。但是由于学校的空间以及经费的制约,实习训练平台不完善,实践条件有限,实践教学课时通常容易被课堂理论教学给取代,使得目前技工院校普遍面临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目前学校的技能方面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习交替进行,4-5人一台机床,课题相对陈旧。并且虽然领导、老师有机会外出参加相关展会、交流会把先进技术工艺带回学校,但是做不到全校的普及与推广。
机械加工专业包括了数控机床、模具制造、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等课程,并且部分课程内容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近几年来又有一系列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出现需要不断充实,因此这门课的课程内容繁多。但是,由于社会各行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日趋增加,技工院校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大部分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时间数都进行了缩减,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60-70学时之内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给任课教师的教授以及学生的理解都提出了极大挑战。
目前,我国现有的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很多还是20世纪末出版的,教材上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制定的使用标准都已经是过去时,不符合现在企业的需要。由于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短这一特点,如果教材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学生不能接触最新的产品和工艺,对新研制的产品设备知之甚少,那么将远远达不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在毕业后还需长时间的缓冲期来与社会接轨。
机械加工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对任课教师的技能以及素养要求较高。不但需要教师就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有熟练的现场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原有的专业授课教师不是老龄化严重就是现代化知识不足,新进的年轻老师大部分为留校学生,实际操作经验缺乏。并且机械加工专业涉及知识面广泛,需要综合电子、仪表、机械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大部分教师都是侧重一方面的知识,不能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应用。学校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培训体系安排也不合理,不能做到定期培训,与时俱进。
重新调整课程结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对部分课程进行简化,以产学结合的方法具体对重点需要掌握的部分进行讲解。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科特点,在课程培养计划的设计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首先,可以在日常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实践性操作项目,通过真实的训练,让学生对学有所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机械加工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在学期末安排校内实训或者校外实习,时间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可以在校内的实训平台也可以到校外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岗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明白企业对其以后毕业进入社会的技能要求,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自己。
对于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机械加工行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程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教师的耐心指导。授课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以及重要参与者,其业务水平能力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到底能到接触、吸收、掌握多少技能和知识。因此,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侧重筛选有机械加工工作实践经验的应聘者;(二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再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更多的教育素材;(三是)招聘部分企业自身机械工程师来校担任外聘教师,帮助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以及教师的工程实践培训。
通过与机械加工类的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加大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企业把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要求与学校进行沟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完善学生培养方案。一方面,可以解决机械行业专业型人才急缺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方便学校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培训基地,在学期末或者穿插进学期中,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加深对课上知识的理解,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校企双方各取所需的同时,双方都节约了时间、经费,互惠互利,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具体合作方式可以是,学生在入学第1-3年在学校常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课程学习,第4年上半年在校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技能实践,下半年进入企业实际实习,然后毕业时企业可以安排接收学生就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工艺机械设备相继出现,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推动了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为了保证学生及时的接触到当前社会前沿的科技设备,掌握最新的加工技术,没有资金经费的支撑是不行的。因此,技工院校应该将实践平台的专业学科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合理分配科研经费,在采购大型价格昂贵的机械仪器时要先开好论证会议,确定好最优的价格,保证设备的各项配套服务都顺利到位,发挥最大科研效用。
综上所述,本文以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为例,对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当前机械加工专业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与机械技术的发展,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机械加工专业学科建设原则以及本校实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包括调整课程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校企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在内的四点建议。以期改变目前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为社会、企业更好的培养大量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