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勇
(重庆梁平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重庆 405200)
环境监测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出发,提高环境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监测与管理。要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就要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应用,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活动进行集中性的监管,保证监测的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
我国在环境监测领域发展较晚,质量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境监测水平较低,质量得不到保障。在环境监测中监测水平的不足,会使整体上的管理水平受到影响。要使环境监测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环境质量管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监测方法和运行标准不规范,检测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影响着环境监测的水平。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流程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缺乏紧急应对措施,影响整个监测质量。在环境监测时,部分技术人员只注重监测的结果,而忽略监测的过程,导致整个监测效果得不到保障[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完善的管理机制有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现阶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结构不能良好的适应管理要求,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质量管理体制难以深入,管理要求缺乏实际作用。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环境治理中重要的部分,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整个环境监测之中,需要技术人员积极的配合。环境监测工作对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的环境监测能力。只有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高效进行,保证工作的质量。
现阶段对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职责划分不明显,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门对于人员的工作分配不合理,环境监测人员对自身的职责无法准确定位,只专注于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对于环境监测中的其他事物不抱有关注。环境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工作缺乏主动性。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能力有限,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对监测结果不能进行准确探究,报告做的不够完整全面等问题,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对于工作缺乏自主性,会使环境监测的不同部门缺乏协作,工作不能较好的连贯起来,最后影响环境监测结果[2]。
环境监测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较高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求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准确、完整。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每个检测流程需要符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制度要求,使工作规范合理,只有按照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客观、真实。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要不断的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检测人员要认真落实自己的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负责的完成环境监测相关任务,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监督管理,把环境质量管理评估制度补充完善,弥补漏洞,对环境检测人员进行鼓励,加强人员工作之间的协调性。要加强监测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迈进,提高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关注内容,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环境监测中的不足,增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加强环境采样的客观真实性,对监测设备不断进行调整更新,保持技术先进,对现场进行监督,使环境监测的流程步骤逐步的标准化,加强样品采集、运输、处理,避免其余因素,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部门也在积极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平台,要做好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及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环境污染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快环境质量管理的速度。相关部门要加快网络建设,对技术手段进行协调统一,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环境监测平台,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现代化。
目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方面,质量管理监测水平不足,监测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管理缺乏全面的信息化建设。要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需要完善质量控制模型,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水平,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