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

2019-01-20 18:56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人才

于 江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知识分子是指以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在生产中运用知识的脑力劳动工作者。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孕育形成了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而这一思想的生成是建立在“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之上,有着缜密的逻辑生成。深入挖掘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对坚定广大知识分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勇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逻辑

以196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为例,提及“知识分子”相关问题共有112处(正文部分约12处、题目与注释约100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专门论述知识分子的著作,更没有定义“知识分子”的本质属性。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系统的知识分子理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搭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中,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作用、政治参与等问题,均作过相关分析和论述,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1.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极少使用“知识分子”一词,却很早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阐明了立场。社会分工造成了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分离,“在各种劳动者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1]。马克思首先对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进行了判定,研判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是否存在脑力劳动的方式,因为“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2]。1848年2月21日问世的《共产主义宣言》提到,“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3]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指出了从事脑力劳动职业的知识分子也是被雇佣的劳动者,知识分子与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一样同属于资本家剥削的对象。雇佣劳动者和剥削阶级的本质区分就在于是否占有资本或者生产资料,是否出卖劳动力,人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阶级属性。这个观点奠定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问题的基础,后来贯穿于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中,非常肯定了知识分子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知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甚至讲“蒸汽机、电力和自动机甚至比马尔贝斯、拉斯拜尔、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4]。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世界科技史,发现“科学技术越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而生产产品所占用的体力劳动就越小,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越大”的规律。而当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会消失。由此推演出: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化程度越高,就更需要依赖掌握生产力起关键作用的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中最优秀的阶层(包括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越知识化,这种力量就越强大。当这种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3.关于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广泛参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为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知识分子广泛参与,而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热情根源于他们对事业不懈追求与合历史规律的革命运动的统一性。恩格斯说:“如果我们有哲学家和我们一起思考,有工人和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奋斗,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我们前进呢?”[5]马克思恩格斯已意识到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恩格斯在同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中再次指出:“如果明天我们掌握政权,就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6]面对日益尖锐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并取得胜利,没有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是无法完成革命任务和历史使命的。于是,恩格斯向工人阶级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并不断提高知识分子的革命意识,与工人阶级一道并肩战斗。

(二)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正确判定是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党史逻辑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中就明确提出,“党内、党外的革命知识分子并无异于产业工人”。毛泽东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也指出,“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7]其后,毛泽东又在1933年发表的《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和《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明确,“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出身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分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式决定;从事非剥削别人工作的知识分子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8]。1939年12月,毛泽东负责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造就自己的无产阶级知识队伍”的任务,并且提出了“知识分子工农化”的想法。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反映了革命早期党内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说明党在革命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可造的革命战士”,并且属于劳动者的一员,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的文献资料均没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类似论断。可见,我党对知识分子是否属于“我们”范畴的理解和认识上依然呈现模糊性,为后来“异己”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政治问题埋下了“隐患”。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表现出“两重性”。政治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经济上,国内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主要工作,亟需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了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9]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指出,“凡有专门技能或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从事脑力劳动,取得高额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例如工程师、教授、专家等,称为高级职员,其阶级成份与一般职员同”[10]。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表述,政治意义非常重大。然而,此时党内基于对于知识分子世界观上的资产阶级属性认知并未改变。从1949年到1955年底,“团结、教育、改造”成为了知识分子政策的主题。1953年以后,政策上又倾向“教育”与“改造”两者并举,从而影响了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从1956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产生了曲折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认为,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立场,还是世界观上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下培养的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主体力量。1956年周恩来在知识分子会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1]。但这种思想并未持续下去,在中共八大预备会上,又把知识分子归为小资产阶级的范畴,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周恩来又指出:“我国当前还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和资产阶级右派,另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12]随着“极左”思想在党内、国内的蔓延,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出现徘徊。1962年二届人大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知识分子归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1964年阶级斗争扩大化后,又将知识分子划属资产阶级。十年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被人称作“臭老九”。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当作“资产阶级学阀学霸”“反动学术权威”“国民党特务”遭到批斗和劳动改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彻底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严重脱离中国具体国情,对国家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才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知识分子的曲折认识历程启示我们: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知识分子工作是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实践逻辑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并根据党情世情国情发生的新变化,科学论证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作用,奠定了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实践基础。

1.明确知识分子的无产阶级属性,知识分子政策重回正确的轨道。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13]。这段讲话实质上恢复了“1962年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正确判断。1978年11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组成部分”的阶级属性。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重申,“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14]。该文件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在政治上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恢复并提升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在生活上给予知识分子关心照顾,提高经济待遇,解决知识分子后顾之忧。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皆受到极大鼓舞。

2.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知识分子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知识分子问题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考察知识分子的社会历史作用提供了三个客观维度:从生产力维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强调社会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知识分子是知识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只有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从文化维度,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技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社会越进步,先进文化的价值就越大,知识分子作用就会愈凸显。知识分子应该在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上发挥作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促进者;从利益维度,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得到代表与实现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密切。中国知识分子不应成为自己根本利益得到代表与实现的“局外人”,而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代表与实现的积极促进者。

3.始终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论断,发展了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加速,与之伴随的是在体制机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调整变革,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阶级属性定论不动摇,提出一系列新的知识分子理论:一是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15]二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我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战略目标,在全社会形成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三是发挥统一战线的职能优势,为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发挥服务社会作用,把知识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分地挖掘和释放出来,更好地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深刻揭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作用不可替代性,指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二者犹如“车之两轮”,同等重要。

二、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探索知识分子工作形成的成功经验,而且以其“独特眼光”“特殊感情”“独特胸怀”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这一思想跨越历史时空,既可以从党史中追溯,又可以从习近平个人经历中探寻,从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到现在,从河北正定到闽、浙、沪再到中央,始终对“如何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新时代如何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

(一)明确了知识分子的时代新定位

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新定位确立,不仅需要从当下视角去考量,而且需要放之历史、着眼未来。

1.历史视角。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之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结束,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雄证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结这段历史指出,“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历程中,广大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2017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听取意见和建议时又提到,“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在长期发展中已然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及政治优势,这一样态在新时代只会得到不断强化,而不会削弱。

2.当下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知识分子瞄准高科技前沿,“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作为。但是,知识分子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诸如:有的知识分子总是将西方理论嫁接于中国社会;有的知识分子总是钦慕西方文化与生活;有的知识分子习惯于依附“官僚阶层”等等。习近平知识分子思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指导实践为目的、以彰显时代担当为旨归,及时破解知识分子群体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知识分子创新创业,为全方位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等一系列论述。

3.未来视角。有句经典台词是:“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经历了20年的时代变迁,知识分子作为人才的典型代表,更是为社会进步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我国已是制造大国,正向制造强国发展。可以预料,未来世界科技必将迅猛发展,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建设“制造业强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创新能力。各行各业对知识分子的依赖也是越来越大,知识分子作用越发突出。加之,我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历史方位,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在即,皆需要依靠知识分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也要靠知识分子。在未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就在“知识分子”。

(二)提出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考量

“四个伟大”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出的“大智慧”“大战略”“大谋划”。知识分子是进行“四个伟大”的中坚力量。一是进行伟大斗争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同时,全球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国应对外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这些都需要知识分子的智慧去化解;二是建设伟大工程题中之义。知识分子既是国家的人才,亦是党的人才,党员知识分子的鲜明身份特征是党员。据中组部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知识分子在党员中的比例逐年升高,截至2017年底已达到48.3%。加强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积极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加入党的队伍,紧密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有利于党始终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三是推进“伟大事业”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党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聚集起更多的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贡献。作为知识分子应当主动担当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围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制约社会发展瓶颈、阻碍文化进步因素等方面主动问症结、解难题、寻答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实现“伟大梦想”重要保障。伟大事业源于伟大梦想,而实现伟大梦想,需要知识分子保持奋发向上的奋斗姿态,需要党和国家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政策,倾听广大知识分子的建议和意见,健全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知识分子释放才华的政策环境。与知识分子形成最大的共识:我们共有一个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指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6]这里的“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即是新时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方法艺术。

其一,慧眼识才是前提。习近平曾经讲了宋朝范仲淹、明朝戚继光、当代林俊德等三个人物的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三人皆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爱国情怀”“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无怨无悔的担当”等特质。这些特质也是习近平评判各类人才的重要依据。同时,习近平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不拘于一格。2016年4月19日,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说:“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其二,诚意爱才是保障。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点对点”爱才、“实打实”爱才、“浓又浓”爱才。“点对点”爱才,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知识分子,实施“精准关爱”,以契合知识分子的利益关切点,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普遍关爱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将关爱送到知识分子的心坎上。“实打实”爱才,实打实建立关爱知识分子的制度,构建做知识分子工作的考核体系,把对知识分子的关爱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党建目标考核范畴,明晰奖惩的标准。“浓又浓”爱才,在全社会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的浓厚氛围,激发知识分子创新创造的“乘法效应”。

其三,大胆用才是关键。对于党的优秀知识分子,要大胆选拔思想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对于科技知识分子,要大胆使用勇于创新、敢想敢干、开拓意识强的人才。对于人文知识分子,要大胆使用善于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心服务社会的知识分子。

其四,雅量容才是核心。容人之长,共产党人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甘于打下手,乐于做绿叶,退居幕后做足功夫,坚定不移配合知识分子做好每一项工作。容人之短,共产党人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团结人才干大事,团结好人干好事,团结意见不同的人干成事。容人之过,共产党人要旗帜鲜明地为先行先试者容错纠错,宽容创新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知识分子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五,良方聚才是目标。要达到各类人才“望旆来归”“群贤毕至”目标,一是打造人才高地吸引人才,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为他们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提供舞台。二是匡正用人风气凝聚人才,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岁、不唯选票、不唯背景。三是营造良好环境聚集人才,特别体现促进人才合理充分流动的市场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鼓励干事业、支持成事业的服务环境。四是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强化“硬激励”,进一步减轻人才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其更好地放开手脚干事业。

(四)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核心原则

习近平曾引用《管子·修权》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形容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的关键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才的定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作用是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改革的目标是让人才充分流动,做好人才工作的终极目的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党管人才,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把知识分子团结在党周围,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第一,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在当下,知识分子占据了党员的半数,没有知识分子伟大的事业就无法保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建设,引领知识分子坚定跟党走。当前,可以在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如:“集中培训”“讲坛论坛”“实践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知识分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让知识分子在理论上学懂弄通、入脑入心,更为重要的是要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自愿凝聚在党的周围,将自己的智慧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第二,深入持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除了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的“过硬本领”,还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秉持“党的初心即我心”。“对于党内知识分子,要加强党性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精神补钙。对于党外知识分子,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其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循序渐进地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认识。”[17]

第三,加强党对知识分子政治吸纳。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千千万万有共产主义觉悟、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各方面的知识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政治属性定位已深入人心,知识分子入党没有政策政治障碍,增强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单位党建工作。同时,将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发展成党员,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分子队伍。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人才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