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置聋人艺术设计专业,距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跟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比较起来,我们国家的聋人特殊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服务等层出不穷。艺术设计是为了服务大众的社会生活等审美需求,这就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逐渐向应用性高、审美水平高的方向发展。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技术,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精神、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才能适合社会的需要。而且随着整个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残疾人的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就需要我们的高职教育要迎接挑战,在数字化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出自信、自立、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全面发展的听障大学生设计人才。
高职阶段的听障学生是在接受了中学教育后,具有较强的学校学习适应能力和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学生本人希望进入高校,享受大学的学习生活,接受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训练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带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和他们自身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有关系。
听障大学生身心和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一是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具有相对的视觉思维能力优势,因为听觉能力的缺失使得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相对较强,对事物的辨别和观察敏锐度高于听觉健全人群,记忆力也相对较强。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视觉观摩,然后进入实践训练过程。二是由于沟通阻碍、延伸的过度“自尊”,使得他们听障人群的“抱团”意识强,学习过程适宜以团队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并注重交流沟通。台湾特殊教育学者曾说:“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沟通问题。”三是聋人之间手语沟通方式相对简单,其性情耿直、单纯,对外界的信息接收、处理能力相对差一些,在阅读和书面表达、逻辑思维等领域存在一些困难,学习内容的理解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而且每个学生由于自身听力的等级差异、家庭、经历、以及原来知识体系和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对新知识的接收、转化能力也不相同。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根据听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德国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设计,教师与听障大学生课堂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听障大学生从专业视角看世界、达到活跃思维、启迪心智、寓教于乐的学习成效,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是德国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体系的基本出发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设计进行的。这种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来传授,设计的教学项目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行动和思想在学习过程中相结合。我们教师将这种教学组织活动方法应用在自己专业的教学中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咱们的国情努力探索人文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度融合。
如今艺术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必须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计划和步骤,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并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因此德国这种项目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最终能够做到独立地进行设计工作计划、实施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走向更加独立自主、良好团队合作形式下的学习。
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化的任务安排,在专业教学方面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培养目标,又要有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两者要相互融合、互为补充。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专用技能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同时兼顾提高学生学习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构成设计”是艺术创作的视觉基础课程,是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构成设计”这门课程主要研究视觉构成要素点、线、面、体、色彩、空间的关系,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通过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来进行,分解了设计的知识要点和构成设计各项能力的训练任务,训练任务从易到难,逐渐提升训练难度,任务需要贴合工作实际教学情境来设计。同时在这些任务实践中通过大量的手绘方式来进行训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夯实学生实践绘画能力。
我们的教学形式由以前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构成设计”这门课程中,教师布置好相关的阶段性教学项目,学生按小组学习,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彼此沟通、团队协作,制订方案、安排各自的分工,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动手实施、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载体,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合作等非专业的综合能力,因为而这些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来讲尤为重要。
课程在课堂实施上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模拟广告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与客户,通过这种环节的设计,学生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与角色相符的言行,并完成与他人有效而又友好、得体的沟通,使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些有计划的工作安排与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也就完成了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完整的工作行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伴随着对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与反思。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趣味性的环节,例如:“构成设计”这门课程中遇到一些理论知识时,教师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分析、思考问题,将关键词写下来。然后,通过扩展小组法,讨论确定关键词;在展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向全班展示讲解。通过这些环节,提高了学生独立查阅、分析、总结、概况资料的能力。在这种形式的小组工作中,锻炼了听障大学生的文字理解、概况、处理能力。学生得到了沟通、协作的训练,在合作中学会坚持与妥协、展示与表达。
课程结束之后,我们教学成果的考核和验收是根据项目化任务制作的作品来完成。例如:在课程中学生设计绘制的京剧脸谱、马勺面具、团扇、各种糖果的包装盒等,根据各组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找到不足,学生共同商讨弥补不足的方法和策略,积极发现设计作品中的优点,思考借鉴这些长处,以便于应用到后期的学习中。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和正向的引导,提升听障大学生的自信心。
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里,中西方各民族都曾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我们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艺术形式。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中西方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态,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并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美术。所以我们将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引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对我们的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加深了解,并建立起感情。
基于聋人群体特征,结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多样性,从多种角度、多维度的教学形式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而且根据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普通+手语+媒介”形式,即:老师讲解、手语翻译,再加上多媒体等现代网络信息形式的辅助教学方式。如: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教学内容的网络视频、网络相关信息,慕课、微课、设计相关平台、相关网站等信息资源,丰富学生的信息来源,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构成设计”相关内容时教师提供一些相关优秀网站,如:艺术与设计、民间艺术网、艺术中国等网站,引导学生从相关的网站中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在这种虚拟空间中,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形成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虚拟博物馆,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就有如置身于博物馆中畅游,学生可以尽情欣赏博物馆中的每件艺术作品,在这种虚拟空间中学生可以看到画作就在自己眼前,立体的瓷器或者雕塑则是360度全方位的欣赏,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地感受美、体验美,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
此外教师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的时候,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等维度,即作品的时代特色、相关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风俗特点、传承人和传承故事等多方面内容。
学校还邀请一些民间手工艺人、设计大师等来到校园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我们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民间手工艺工作室或者参观设计公司。例如:参观版画工作室,体验精雕细刻的版画技艺。参观印染工作室,观看并动手体验民间传统扎染技艺。参观广告制作公司,了解平面广告的制作流程。让学生一方面在学习、分析、体验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及工艺制造中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严谨的工匠精神,并将美学与工匠精神传承运用在现代设计之中。
根据听障大学生的生理、思维、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与企业用人单位调查,分析听障大学生独立进入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实施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教育”的教学思路,探寻适合听障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听障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注重培养听障大学生与正常人交流、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的能力,培养听障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利用适合听障大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听障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培养听障大学生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利用课程需要的专业实训室,增加信息技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弥补听障生理缺陷,搭建“融合教育”学习、沟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适合其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积极开展了“融于学习、融于活动、融于工作、融于沟通”的教育实践。让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起进行课程学习、企业实践,享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活动,并开展有效的自我管理。例如:在课程中加强听力正常的学生与听障大学生共同走出校门参观各种美术展览、参观博物馆、进行风景写生等活动,帮助学生开拓艺术欣赏领域、提升美学欣赏能力。这样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获得一种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将其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成员。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考虑听障大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充分挖掘听障大学生的优势,并结合所学专业,设计适合于听障大学生的项目化任务,在趣味性的课堂中进行小组化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使用听障大学生与正常听力的学生融合性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有效实施、团队分工合作。培养听障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等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努力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掌握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听障大学生的艺术专业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服务于社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