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微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

2019-01-20 17:09天津市第七中学李淑范
天津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信息技术

■天津市第七中学 李淑范

一、研究意义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建语文微课教学的优质学习资源。

微课是指经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针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系统、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微课整合,并在此研究过程中,转化课程功能定位,使微课的设计与信息技术更趋多元化,同时转化教育理念,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二)理论支撑

近年来,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正在逐步取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成为支持课程教学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在未来课程网络教学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网络教学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将成为网络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法

为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从报刊、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系统归类,了解、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该课题当前研究的起点,并从理论上界定课题的特性,确定微课案例有效运用的特点和方法,明确教师使用微课视频教学的作用。

(二)实践验证法,问卷调查法

在使用微课教学实践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鼓励学生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

(三)经验总结法

将每次使用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整合,写出运用心得,与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中的应用。

2.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发优质的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资源。

3.将信息技术与微课制作深度融合,形成个性鲜明、高效共享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渠道。

(二)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题将着重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微课深度融合,着力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以及如何在两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制作出个性化的、满足高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微课程资源。

(三)具体内容

1.借助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开发微课资源,借此来培训和吸引全校教师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将教师微课开发与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微课制作的质量。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群,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分享功能,轻松实现了从“云端”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微课资源从云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通过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组里的每位教师可以随时把自己制作的微课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既方便学生反复学习,也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切磋、共享资源。通过把学生课前预习检测的题目推送到平台,教师以投票的形式统计学生的检测结果,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确课上的探究任务。

3.借助“为知笔记”,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教师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VBA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的即时反馈功能进行学习效果检测,同时教师也能利用测试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出必要的指导。

4.借助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科信息化课程的特点,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堂讲授中注重“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强化合作学习。牢固树立课堂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在课程建设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根据教授内容的特点,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案例”开拓学生思路,以“研讨”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五、研究价值

(一)给施教者带来的改变

1.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堂教学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媒介。微课的出现让教师可以做到“以小取胜”。一节课中的重难点可以单独呈现给学生,集中、有效地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耗时短,内容明确,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运用灵活。

2.教学形式的改变。

微课的特点就是微小,不必强求讲授的完整性,更不必苛求知识前后的衔接。以文字、图画、音乐等形式,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点,形式生动、灵活,画面感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微课制作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点滴的体悟、片断的讲授都可以。

3.师生关系的改变。

通过制作微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解放了教师,方便了学生,改变了面对面解答的局限性,让师生关系从现实的教学中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虚拟世界。

(二)使受教者主体发生的改变

1.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新的教学形式总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

2.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因为知识点小,形式新奇,学生接受得就比较快,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3.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

即便离开了学校,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及时得以解惑。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甚至反复学习其中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影响。

4.让学生的学习更长久、更持续。

借助微课,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复习、课后检测、考前知识梳理。微课成了学生“移动的百宝箱”,更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总之,把微课不遗余力地做全、做精、做出特色,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借助微课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养成爱学习、会学习、持久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期许的目标。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信息技术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