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的国家“普九”验收,中国用25年的时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要求。截止到目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教育环境得到改善。但目前部分农村学校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生源少。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长更愿意选择城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生源数量出现明显下降。但这就意味着家长要负担更多的择校费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经济压力,出现“因学致贫”问题。
二是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生源无法补充,造成办学规模有限,基础设施资源的投入力度不足,部分学校出现办学条件差等情况。
三是教师资源短缺。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通常都未接触到专业化的高等教育,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无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对学生成长产生冲击与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近年来围绕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在深度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已经得到初步改善,但距离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探索更多元的方法。“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兴起,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式。目前这种模式已经相继在农村学校推行,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了达成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该模式的实施至关重要。但也要注意,该模式的推进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想要形成系统的发展框架,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因此,该模式的实现要注意做到:
一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明确的政策要求下,地方政府要联合教育部门,做好本地区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建立围绕“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的工作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让该模式有章可循,在本地区农村学校得以推行。政府部门持续发力,提供政策、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最终目的是确保该模式得以推行,发挥显著效用,为农村教育环境优化,学生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二是学校提高重视。农村学校作为基层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有效性是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的重视关系到“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的推进。农村学校在环境上,要为该模式的推进提供便捷条件,制定明确的实施规划,打造适合优质教师走教的环境,提供最大的教学便捷,整合教学资源优势,为优质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必要支撑,以此来改善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资源环境上的支持十分关键;建立校际之间的联系,为“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的实施提供便捷。农村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利用该模式无论是对在校教师还是广大学生群体都有着积极意义。
三是走班教师对该模式的重视。走班教师多为优质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独到见解。这一群体要对工作本身有着较高的重视程度,并针对不同学科做好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而不至于在陌生的学习环境中出现学习压力和负面的心理情绪。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学,才可以说是高质量的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个“走班”教师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