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农田水利现状及改革经验分析

2019-01-20 12:31
治淮 2019年2期
关键词:漯河市农田水利全区

一、漯河市源汇区概况

漯河市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河南省交通枢纽,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1h车程,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连南贯北,漯宝、漯阜铁路,南洛高速公路承东接西,铁路、高速公路呈“双十字”结构。

1.水文地质

漯河市源汇区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沙河和澧河两条大河,是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其余较大一点的排涝河沟主要有马沟、新沟、姬沟、代沟、湖沟、草河和唐河。

漯河市源汇区属沙颍河水系冲积平原,地层情况规律性强,土壤以黄棕壤土为主,干容重1.46g/cm3左右,田间持水率根据有机质含量多少不同,一般保持在20%~28%之间。农作物临界日需水量为6mm/d。

2.气候

漯河市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h,全年无霜期为216~225d,降雨量平均为789.1m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

水面蒸发:根据漯河市水文统计数字,年均水面蒸发1120mm,陆地蒸发605mm,干旱指数r=1.38,主风向偏西,常见风速为1~3m/s,一般不超过3.4m/s,蒸发大于降水,气候偏干旱。

3.经济状况

漯河市源汇区辖 5个乡镇,3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02km2,总人口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全区耕地面积18.6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

漯河市源汇区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烟叶、蔬菜、大蒜、瓜果为主,复种指数为 1.8。近年来,源汇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正进一步加快。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8万亩,总产量142581t,实现农业总产值69710万元。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68465亩,总产量86631t,单产496.4kg/亩。玉米播种面积140595亩,总产量56734t,单产403.5kg/亩。

二、漯河市源汇区水利工程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水利工程建设,漯河市源汇区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源汇区境内的水利工程主要有三类:拦河闸、机电井和机灌泵站。

境内有中型水闸1座,位于唐河上,主要用途是防止倒灌而形成内涝。境内有橡胶坝1座,位于澧河上,主要用途是供水和改善环境,因管理不善年久失修。全区现有机井3515眼,排涝沟长约575km,配套桥涵1885座,中、小型排涝闸15座,发展低压管道输水长度达2046km,控制面积3.41万亩,喷灌1.59万亩。全区灌溉面积达18.6万亩,排涝治理面积达18.52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65。

三、漯河市源汇区自然灾害情况及加强农田水利改革意义

1.自然灾害情况

漯河市源汇区地处中原腹地,黄淮之间,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年际变化大,年内降雨时间分布极不平衡,造成旱、涝、洪、霜等自然灾害,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对农业和人民财产威胁很大。其中旱、涝灾害在全区发生十分频繁,一般规律是夏季多发生旱灾,秋季多发生涝灾。旱、涝灾害的交替发生是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首先从旱灾上分析,全区在抗旱问题上受浇水设施的制约,存在着只浇保命水的习惯。而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往往受移动软管的限制,不能及时浇水,只有在干旱使作物不能忍受时,才毁苗浇水,造成作物一定程度上的减产。其次是涝灾,夏季的涝灾多发生在作物将要成熟时,这时作物的抗涝能力较弱,田间稍有积水,就会引起作物早死而减产;秋季的涝灾多发生在苗期,这时气温较高,田间积水过长,可致使作物青枯而造成绝收。

在 1998年、2000年、2004年秋季涝灾,夹河套及其他低洼易涝的农田基本上绝收,农民损失惨重。1999~2000年冬春连旱给农业生产以致命的打击,2009年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受灾面积达3万亩,损失惨重。

2.加强农田水利改革的意义

针对漯河市源汇区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及农业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急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及改革,改变现状。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惠民利农的工程,能有效地对抗涝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促进农业增收,鼓舞农民生产与发展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漯河市源汇区农田水利改革经验

1.创新农业用水方式

为加强漯河市源汇区农业用水管理,首先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推进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科学确定农业用水水权和用水定额,合理分配水资源, 制定可实行的水价标准,促进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

2.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相对分散的特点,为便于使用和管理,按照工程属地和“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大多数工程由受益村直接管理使用。近年来,根据上级对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和现实需求,漯河市源汇区也探索性的对全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形式上,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和大小,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对于各村所建的低压管道工程和新打机井,各村组建用水协会,并民主选举协会会员,用水协会负责全村的供水以及水费征收和工程管理维修,以保障工程持续运行。针对涵闸和桥梁由河道管理单位和乡村指定人员负责管护,各乡河道、沟渠由乡 (镇)人民政府负责统一管理,确定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循环机制。

3.创新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创新漯河市源汇区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首先,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把农田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优先保障领域,还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其次,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如积极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等多种形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将社会资金投入部分变为股份,使投资者变为水利设施的股东,充分调动受益主体参与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4.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人才对漯河市源汇区农田水利改革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就要加大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为留住人才,就需要进一步落实水利(务)站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水利(务)站人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另外,还要定期和不定期邀请省市水利专家对水利站人员进行培训,采取专家授课、专业进修、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

漯河市源汇区在对农田水利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下一步,源汇区需要积极学习其他县市先进经验,继续探索完善农田水利改革之路,努力走出一条利长远、惠民生的农田水利新道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另外,还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享受农田水利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漯河市农田水利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生实事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漯河市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