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近年,积极心理学已被人们认知,高等职业院校所需人才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果说技能是每位高职学生的基本保证,而积极健康的心理则是要确保学生实践基本保证的本质条件。近期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少高职学生都有心理问题,由于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缺乏面对挫折的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不少学生失眠,记忆力下降,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承担着高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是否可以让具有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人才真正的成为社会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积极心理学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应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上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研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等多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积极意义。现如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热点,究其根本就是在说教育到底是什么,要怎样教育人的根本问题。换一种更直观的说法,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生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必由阶段,学生本身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这一过程内在的自然规律,而心理学正是在研究成长规律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这一分支在心理学中正好切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题。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从业者面前的关键问题。1979年英国的教育机构就提出为应对社会文化与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提出要培养贯穿学生一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一词最早的应用。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招生率提高,生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甚至在高中时学的文科,为了方便入学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选择了理科。这就使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一步的自我否定,对学业方面没有信心和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高中阶段,自制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考勤方面不重视,导致多门课程挂科。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创新点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适应,这就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也需要老师细心关注学生的出勤和学习状态,告知学校的相关考勤管理规定,同时为了鼓励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告知学院奖学金及评优办法,挂科无法评奖评优,如班委有挂科,则不可继续担任班委职位。
目前90后高职生占多数,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居住在市区内,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且在家长的过度照顾下,独生子女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导致高职生的生活独立性较弱。举个例子,每逢新生入学时,学校迎来天南地北的新生,随之而来的还有各位家长亲戚们的护送。其实,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家长没必要送,学生缺少的不是独立意识而是独立能力,也就是生活独立性的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他们步入大学校园之前,几乎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其实,家长的过分呵护并不利于学生生活独立性的培养。还会造成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无法适应大学生活。
现行背景下,责任心的培养是学校培育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部分高职生长期处于父母溺爱下,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安排解决,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沟通力。开学初在校生教育,清点返校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位学生,既没跟老师请假也没有和同学打招呼,还默默的退出了班级QQ和微信群,处于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老师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才得知该生欲退学,以不愿沟通,交际能力差为由,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之后的退学、退宿相关事宜都不管了,全权由家长负责和老师协商。该生年迈的父亲从外地赶到学校,跑上跑下的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假如有责任心的学生,绝不会像这样“撂担子”撒手不管的,本应该亲自把事情处理好,而不是由家长代劳。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会发现,学生遇到问题,经常推卸责任,埋怨别人,而不是自我反省,这些都是责任心缺失的表现。
由80后的老师引导90 后的学生,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在学生教学管理、心理调适方面反映出来的困惑和问题也格外显著。
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是指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反应,问题的本质是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的差距,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这种差距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高职生经历了叛逆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本年龄段正是由不成熟逐渐过渡到成熟的阶段。部分高职生自我评价不当,自我估视过高,不切实际且自我中心意识严重。举个例子,班级评优秀时,评选出优秀班干部,名额只有一个,本是班级群里匿名投票选出结果,当结果公布后发现优秀班干部不是平时干活最多的班长,于是班长就归结于匿名投票不公平,疑似有舞弊情况。为公平起见,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开班会现场投票,重新选取优秀班干部,投票结果依旧跟原来一样。班长的问题就在于自我评价不当,自视过高,当遇见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弱,出现问题不自我反省而选择逃避和归咎于别人。此时,就需要老师积极帮助和耐心引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心理活动比较单一,形式种类不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加强开展力度,分工明确,健全工作体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建立积极又健康的生活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同样,部分学生家长态度也相对消极,关于学生学习问题跟家长联系时,部分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在校没有惹事就放心了,至于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上心,孩子能安分在学校等到毕业时能领取毕业证即可。
社会风气对高职院校的文化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一些消极的社会风气,促使学生学习消极。有些同学工作家里已有安排,到学校就是感受下什么是大学或者说混个文凭;努力学习的同学在就业时却由于缺乏所谓 “关系”而“望尘莫及”,这是整个社会风气造成的,但是坚信在习总书记的治理下社会风气会有所好转,公平、公正、公开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新方向。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社会的黑暗面,而是应该看到更多的正能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为国家培养技能高、层次高、综合素质高的职业型人才。当下社会对人才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注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1.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身心素养和合作、实践能力,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学生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提高学院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基本职业素养证书内容框架
素养证书包括:“六卡、两表”。六卡为:基本职业素养课程学习卡、学子形象卡、社区社会实践卡、爱护校园责任卡、职业身心健康卡、实习就业劳动卡,两表为:素养荣誉表、素养评价表。
以基本职业素养证书(简称素养证书)的形式对学生思想、行为、素养、关键能力等予以记录,并制订标准作出评价。素养证书记录与评价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学子形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艺术传承、身心健康等成长情况;通过线上与线下、课程与活动、表现与评价等方式,呈现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成绩、荣誉和资格,督促其自我管理,促其达到诚实守信、遵规守纪、严谨认真、沟通合作、创新创造、热心公益、环保节约、关注安全。
1.确定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建设和完善,促使学生激发内在潜能,行为有方向的指引,动作有规范的约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品质,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强化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督促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丰富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把积极心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充实积极心理学教育框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新模式。主要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以丰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目的。多数人认为学校里只有极少数的人存在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极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即可,然而并没有运用积极心理学解决问题。
3.探索多样化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采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多为个体辅导方式,主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点为积极品质的培养,通过高职院校塑学子形象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品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即使遇到问题时便不会轻易遭受打击,产生挫败感,从而预防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
高职院校设有专业的心理健康社团,班级选取心理委员,每学年有相应的“5.25心理健康月—和谐团队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体验和锻炼平台,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成长。同时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橱窗、板报等校内媒体,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努力创建积极正向的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多方面发展和学生幸福感等多个领域。积极心理学指导学生如何自我心理调试,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积极心理学指导加强从创新驱动发展、大国工匠培育等方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