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西山小学 马俊文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发自觉比被动去做效果要好,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一直在探索兴趣引导的策略,希望能让学生喜欢读、主动读。可现实远远不如理想美好,学生们要么不读,要么不好好读,整体的阅读状况和教师们心目中的样子相差甚远。其实,学生们的行事方式简单直接,很多复杂的引导手段未必管用,我们只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好的体验,学生们自然就会愿意读了。所以,教师只要想办法让学生们的阅读变成“悦读”,那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读,读书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变,这样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才能不盲目,才会读得更积极,甚至还会因此树立读书上的远大目标。给小学生讲读书的道理,不可太高深,脱离了他们的认识,像可以有助于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一类的话就不要说了,学生们理解不了,反而起不到什么引导作用。要从近处和实际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他们真切感受。比如,曾经大火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很多学生都看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诠释读书之好。主持人和嘉宾妙语连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征服了很多人,学生们要想成为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人,也必须多读书。这样简单的比方,便于学生们理解,被诠释后的阅读,就成了一个能改变人精神和内涵的魔法棒,学生们会愿意拥有的。
学生们读不出趣味感,是因为现在学生在阅读上受到的限制太多。首先,他们的阅读书目大都是专家推荐、教师建议的、家长购买的,并非由他们自己选择。这些图书当然是好书,有文学价值,有教育意义,能开启心智,能拓展思维,但孩子们未必喜欢。没有兴趣在里面,就不能称之为“悦读”,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怎么能提高呢?我们建议,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阅读兴趣引导阶段,一定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先让他们爱上读,然后再谈在阅读上的发展。其次,学生们没时间读。他们的课余时间都被家庭作业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领了,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还特别明显,他们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完,以便能争取到玩的机会。课外阅读就是有弹性的学习任务,便成了学生们偷工减料的对象。没有被好好对待的阅读,怎么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呢?因此,教师还要给学生相对宽松的阅读时间,不要一到周末和假期就加大作业量,让学生想读而无暇读。我们应该划拨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让他们从容地读、专心地读,才是最可靠的。
情感的牵引力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能让我们抛开一切去追寻。读书也是,促使我们一直读下去的往往是书里面流露出的情感。也许是被感动,也许是产生了共鸣,也许是抓住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总之,情感的契合会散发无穷的魅力,让人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文本饱含的情感入手,先打动学生,然后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比如,推荐《小王子》这本书时,教师可以先描述小王子神秘、聪明、纯真,且经历丰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们对主人翁充满喜爱之情和好奇之心,那学生自然就愿意读了。
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提到阅读都绕不开考试这一主题,特别是教师,在谈阅读的时候,本能地就会想到如何读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在安排学生读书的时候,会附加很多任务。比如查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写读后感等,这些任务确实对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它失却了阅读最本真的味道。阅读本来应该是读者和文字之间的思想互动和精神交流,但在应试的背景下,被掺杂了很多东西,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一直想着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那还怎样获得读书的愉悦感?因此,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有好的体验,就要抛开应试的思想枷锁,让阅读纯粹起来,采取去任务化的阅读形式。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学生们才会读得专心、读得开心。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和赞美具有无穷的力量,因此,教师们不要吝啬自己夸赞的语言,要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始终在关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当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的时候要及时提出表扬,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积极进取的力量;当学生愿意读时,一定要尽可能提供帮助,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学生在作文中用到积累的素材时,一定要给予肯定,并提出表扬;当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感悟的时候,一定要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通过说或写表达出来。有了教师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对读书喜好的情感获得了共鸣,这样他们会更愿意读,在读后,也有了表达感悟的欲望了。这不但能提升他们读书时的愉悦感,还会促进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和享受的过程,是人成长中必需的精神营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阅读这一基本特征,抛开应试教育的思想,还阅读最本来的面貌,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在快乐阅读的促使下,学生不但会交出一份让教师满意的答卷,还会为自己完成一张优秀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