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徐瑞华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能力、素养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力的主要途径,纸材料作为美术教学中常见材料,在课堂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灵活运用剪纸、撕纸、折纸、拼搭纸等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美术学习视野的充分拓展,增强学生美术创作艺术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剪纸艺术,作为与百姓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多年来剪纸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在春节、婚庆等重要日子中都能看到剪纸的身影。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剪纸艺术,能够教会学生这种便于操作、十分简单的美术艺术形式,将自己想象中的美好事物绘画出来,顺着绘画线条剪裁,这一过程中充分运用抽象能力和轴对称审美能力,小小的剪纸蕴藏着大大学问,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其中的奥妙,在研究与反复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天空》(人美版)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想象美丽的天空是什么样子,把自己的想象绘画到纸上,然后剪裁下来美丽太空的组成要素,贴在背景颜色为淡蓝色的教室黑板上,所有学生一起构建广阔的美丽天空。有的学生剪出了飞翔的小鸟儿贴在黑板上,给美丽天空中增加了生命活力;有的学生剪出了朵朵白云贴在黑板上,给美丽天空增加了一分温柔;有的学生剪出了孙悟空(简单小猴子轮廓)贴在黑板上,给美丽天空融入了一丝神秘、奇幻和神话色彩。学生们集思广益地拓展想象空间,在思考和剪纸中一起完成了美丽的天空创作,教师使用相机将学生们一起呈现的作品拍下并打印出来,悬挂在班级美术角,进一步营造了浓郁的剪纸氛围、团结合作氛围和美术艺术氛围,本节课的教学在剪纸助力下大获成功。
相较于剪纸而言,撕纸更具开放性特质,能够增强课堂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撕纸互动中构建密切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有趣的撕纸活动,锻炼学生的美术思维和空间想象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撕纸创作体会,交流经验,总结撕纸技巧,从而可以在充满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课堂上,熟练地通过撕纸创作美术作品,全面提高美术理解能力、交流能力和创作表达能力。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画影子》(人美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画影子前先组织学生开展“撕影子猜谜游戏”,要求学生两两一组,使用手中的纸撕一个事物的大概轮廓,让对方猜一猜这是什么,如果没有猜中则继续细致地撕出更形象的轮廓重新猜,如果猜中了换另一个人开始撕影子重复游戏,看规定时间内谁猜中得最多,谁撕得最像。有的学生四顾环视后发现了教室窗外大树,灵机一动撕了一棵大树影子;有的学生看到手上手表,照着样子撕出了手表影子;有的学生看到桌子在地上的影子,顺势撕起桌子影子来。充满学生熟悉生活事物的撕影子游戏促进了学生美术交流互动,为本节课学生画影子提供了充足素材,也更好地引入了学生生活经验。教师在学生结束游戏后引导学生将废纸集中丢到可回收垃圾箱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创作要注意环保和节约。
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采取折纸教学法,这是因为纸材料具有较强柔软性、可塑性和安全性,将纸材料按照一定线条折起来进行拼搭可以形成具体、形象的立体作品,这是绘画所难以达到的艺术创作效果,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各个平面观察立体作品,形成良好的美术空间感,在今后的美术作品设计和创作时,可以运用折纸带来空间感提升作品艺术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会变的盒子》人美版)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折纸来创作会变的盒子,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吃力、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一起折出多变的盒子,并且开动脑筋让盒子变得更多用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美术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实践效果。有的小组学生通过折纸和纸张交错堆叠、拼搭,创作出了可以变成文具盒的笔筒,获得了班级其他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折纸与合作中获取到成功喜悦,体会到折纸的快乐,愈加爱上了美术学科。教师及时对学生折纸作品进行评价,注意使用赞扬性、赏识性的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折纸创作自信心。
综上所述,纸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既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纸材料的教学优势,将其充分应用到课堂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剪纸教学、撕纸教学、折纸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学生形成浓郁的美术学习兴趣,掌握使用纸材料发现美、创造美的多种方法,体会到纸材料带给美术课堂的无限魅力,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