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2019-01-20 09:35卢丽刚麻钱钱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国总书记

卢丽刚,麻钱钱,张 慧

(华东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提到“担当”,涉及了“为何担当、为谁担当”“何为担当、担当什么”“由谁担当、怎样担当”等基本问题,其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178篇重要著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有62次(第一卷29次,第二卷33次)直接谈及“担当”,另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有9次提及“担当”。“担当”已经成为非常有冲击力、穿透力的“新概念”[1],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之中”[3],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品格”[4]以及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格”[5]。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深刻把握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发展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担当思想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反映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传承了优秀历史文化”[6],“既包含民族担当、为民担当、改革担当、责任担当,又包括大国担当、治军担当、治党担当、为官担当等多个方面”[7]。综合起来,可以从时代、世界和人民三个维度进一步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

一、时代的维度:实现中国梦需要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8]10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的重要论述,首先就是要从这一时代维度出发进行总体把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并为人类作出过许多杰出的贡献。只是到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中国才一步一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浴血抗争。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又经过建国后3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再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8]10。这两个“迎来了”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饱含着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和伟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重担历史地落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上。习近平在刚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后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曾郑重宣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9]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宣誓,实际上就是一份担当,一份时代的担当。这一时代的担当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主基调、主旋律。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这一时代担当,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10]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又从民族、国家、人类等更加宏大的视野突出了这一时代担当的崇高性、神圣性和紧迫性。他说:“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1]14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重温了毛泽东的一段话:“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12]这就向全党全社会全世界再一次传递了时代担当的崇高性和神圣性,他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要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大家一起努力吧!”[1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全面深化改革是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9]71。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担当起了领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担。中国改革经过40年,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现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更加艰巨,“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9]101。习近平认为,在新的起点将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以“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推进落实。“突破既得利益,让改革落地,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14]152。面对多年积累的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强调:“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措施。”[9]87。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14]40全面深化改革,尤其要求共产党人发扬担当精神,领导干部要带头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以身涉险。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9]346-347他反复告诫全党,责任即担当,是对历史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他还要求党员干部要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奋进不怕难,克难攻坚不畏难,在解决矛盾中展现胆识和才干。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15]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和机会宣传新时代的担当思想,传导时代担当的崇高性、神圣性和紧迫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向实现中国梦迈进了一大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综合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适时地提出了“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并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8]15。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越是形形色色、越是前所未有,我们越不能懈怠,越不能骄傲自满,越需要担当精神。他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8]11。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敢于担当,勇敢地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勇敢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针对两岸关系问题,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同马英九会面时指出:“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11]428习近平总书记在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上同样体现出其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时代担当。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需要一代接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奋斗。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又把时代担当的主旋律传导到了青年一代。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殷切希望青年一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9]172。同时,他也坚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9]176。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这一维度关于担当的重要论述充满着崇高的使命感、神圣的责任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透露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

二、世界的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担当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一个显著特征。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十分低迷,但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不断上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博大胸襟,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且给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新时代的大国担当。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于国际大家庭。中国新时代的大国担当首先表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起来”[9]248。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放眼全球,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最强音,但是仍然有很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还面临着贫困、战乱、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环境污染、强权政治等问题;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各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在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面对这些世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完善全球治理,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同各国尤其是周边邻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人民愿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1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指出:“维护亚洲和平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历史责任和共同担当。亚洲各国人民要永不为敌、增进互信,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为亚洲各国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17]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和共产党应有的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共赢共享。”[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也体现出中国国家领袖的责任担当及大国胸襟。

中国新时代的大国担当还表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广阔的全球视野、卓越的战略远见和坚定的担当精神,精心谋划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是大国担当在全球战略上的重大体现,也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步骤。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表示:“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9]288。这表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古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也就是要用和平友好、互惠互利、包容共鉴、共同发展的新理念建设新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周边国家的参与合作,有着鲜明的和谐共荣性。“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着眼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着眼于实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通过“一带一路”不仅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实现中国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也要通过合作共建,让其他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与合作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会见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时强调:“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19]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相关国家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会。“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正在不断改善沿线国家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加强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增进了相互了解,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盛况空前,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论坛闭幕式上再次呼吁各国政党和政治家要携手合作、敢于担当,他说:“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20]

中国新时代的大国担当还表现在开创新型大国关系方面。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的大国关系。迅速崛起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发展正在并将进一步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但是,西方一些人却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威胁和冲突,“文明冲突论”的代表塞缪尔·亨廷顿就认为“最重要的权力增长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在亚洲文明之中,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21];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则认为,随着实力的长足增长,中国也必然会效仿“山姆大叔”,按相似的现实主义逻辑行事,“中美关系未来也会陷入严峻的安全竞争态势,中美之间因为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而卷入战争的可能性甚至超过冷战时期的美苏”[22];甚至包括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一方面主张中美“共同演进”,另一方面又提出中美的“冲突论”。2015年3月基辛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中就提到“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守成大国,而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这两者之间肯定会发生冲突”[23]。回顾历史,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确存在冲突甚至有过爆发战争的惨痛教训,但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日益兴起的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各国虽然不能达到“一荣俱荣”的理想状态,但各国一定会遭遇“一损俱损”的严峻局面。面对更加复杂而又多变的挑战,各大国之间竞争的形式和领域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上世纪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竞争表现在军事领域的严重对抗和残酷的战争上;冷战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因为核恐怖而不敢爆发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虽然世界局部战争和代理人战争时有发生,但大国之间的竞争多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博弈和软实力的较量;人类进入新世纪以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倾向于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核心因素。这就为新型大国和平崛起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大国“要避免20世纪大国权力转移中的历史教训重演,必须构建新型大国崛起的战略逻辑,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为国际体系转型和新型大国关系打开通道”[24]。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指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25]实现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中美两国能够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2017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就指出:“搞好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应有担当。中方积极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我们愿意加强同美方在经贸、投资、科技、能源、人文、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26]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是我国一直所提倡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中国在外交方面的策略和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胸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27]的全球使命和政治担当。

三、人民的维度: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担当

中国共产党“为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为人民而担当。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担当,这是一种理想和道义的担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早在1944年9月8日写下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8]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情系万家忧乐,心念民生冷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9]101。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9]367。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天“基因”。作为在和平环境下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长期在基层工作过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感到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是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29]。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3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人民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础。只有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101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昭通市查看灾情并听取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后指出:“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绝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31]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直抒胸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32]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一声声温暖人心、质朴真诚的话语,无一不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为了人民”而担当的价值取向。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党的全部使命和责任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为了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员干部为人民而担当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许多希望和要求。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地方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9]381。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党员干部“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11]364。2014年初,针对政法部门某些工作存在不足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9]148。2015年6月30日,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的县委书记们“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3]。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省部级主要领导如何为人民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省部级主要领导“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11]223。

为人民而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34]先进性可以指导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依靠的正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精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生命线,它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关系着民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发展。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根本条件,如果失去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失去了执政的根基,失去了执政的资本,失去了群众的支持。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11]145一段时期,党的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入党的目的不是为了担当重责,不是为人民服务,不想真正做事,而是想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获得某种利益和好处。针对党风不正的问题,习近平严肃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11]44由此可见,为人民而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为人民而担当还是一种政治素质和品格素养。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9]413因此,他认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9]415。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到“四个面对,四个敢于”,这就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9]413。他还认为担当是一种责任,他告诫党员干部,担当挂在嘴上不如记在心上,记在心上不如扛在肩上。人生有担当,方能尽显大气与豪迈,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9]415。

为人民而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敢于担当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担当不同的内涵。在古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诠释了担当的内涵;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诠释了担当的内涵;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诠释了担当的内涵。他们对担当的表达有所不同,但是背后的含义和价值毫无疑问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天下兴亡,为了天下苍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赋予担当以崭新的含义。方志敏心中的担当就是“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35];革命烈士邓中夏心中的担当是“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36]43;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锋心中的担当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36]226;焦裕禄心中的担当就是“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36]2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宗旨不改、初心不变,为人民而担当的价值取向始终如一,这首先表现在“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为民情怀。在新时代,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适合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医疗、更好的受教育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共产党人时时刻刻体现自身的担当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

猜你喜欢
大国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吐槽大国
时局图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工匠
中国有梦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大国气象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