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明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以教师素养和教学平台建设为视角
张天明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教师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关键作用。但很多教师无企业、创业经历,对国家政策缺乏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长远打算,创新创业理论不深,教学方法欠科学,教研分离,从而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具体表现在: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对其提供了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的资源与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课被纳入正常教学体系,而不再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作为正常教学活动的补充;一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总的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初创阶段,不少困难与阻力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一些地方高校尤其如此。“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没有有效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实践中过多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显性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嵌入式课程建设滞后。”[1]77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经验、高素质的教师[2]7―12。本文拟以师资队伍建设为视角,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引起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注意与思考。
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或长或短的教学经历与经验,掌握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能够驾轻就熟地开展教学。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对宏观的国家政策等问题不感兴趣,这在地方高校教师身上表现尤甚。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阻塞等因素的制约,远离中心城市的人们对国家政策、法规相对隔膜,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惯。地方高校教师对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政策的关心与认知缺乏主动性,更缺乏深入研究。作为顶层设计的创新创业政策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的,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国家政策,极可能导致其课堂教学不尽科学,形似而神异,或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一致,或教学方法陈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与措施、领导体制等进行了界定。《意见》第二部分“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提出,要“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3]。这明确告诉我们,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都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与高职高专、研究生教育有所区别。有了这么一个认知,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目标设计、内容拟定、教学方法的选用,才会有更加明晰、科学的定位,才能统揽全局,高屋建瓴。
一线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研究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分析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研重心,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教研工作健康开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拥有扎实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创业的政策法律,掌握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4]73。
任何课程都涉及学科理论、学科史和学科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科理论包括创新创业的内涵、特点、规律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典型案例的研读,为创新创业理论提供实践支撑,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评价办法,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就要熟悉并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然而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理论的认知与积累十分有限。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在研读相应政策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史,并找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办法。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相应的深度。
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再把这种思考反馈于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同样,教师的其他科研工作对教学也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时间短,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潜下心来研究。然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动机纷呈,其中不乏混课时的和为评职称混教学经历的,真正有长远目标打算的不多。由于缺乏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打算与追求,一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缺乏积极性,认识始终停留在表象和笼统感悟的阶段,甚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一些教师只管上好自己的课,很少思考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怎么开展,更没有展望整个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前途。当然,教师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有自己的实际需求,他们一开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低级阶段而不思进取,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意见》第二部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3]一旦优秀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运用,一些教师可能面临下岗危险。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安心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剖析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有专业教学的背景,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将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迁移到教学中,这种做法显然不尽科学,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文科、理科、工科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显著不同。很多教师迁移专业课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借鉴他人的经验,或通过培训等途径向其他教师学习,或通过研究理论书刊领悟。但是,很多教师借鉴有余,消化不足,甚至不经打磨直接采用,这必定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教师的才情学性不同,在彼处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此处可能就不灵。笔者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明确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改造;教师应积极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但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切忌生搬硬套。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讲,任课教师大多有教学经历但缺乏校外实践经历,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可能适应于具体的教学班,但缺乏普适性,推广价值不大,且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知识广度不足,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疏离。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试行任课教师在校内不同专业轮换的办法,也可与其他高校合作实行校际交流,如互相担任对方的指导教师等。
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教学经历,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创业理论也有一定了解,但是他们大多缺少企业经历,更缺少创业体悟。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企业、创业情景有距离,真实度不足。有教学经历,缺企业、创业经历,这几乎是很多教师的短板,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打破这种瓶颈,高校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励教师到企业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二是邀请业界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或顾问;三是“鼓励部分教师从事微小型创业或高新技术创业”[4]74;四是“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3]。
地方高校一般远离省城,特别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高校与工、矿等企业的联系少,合作度不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企业平台,学生只能在教室里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或模拟感受,这必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道是“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个合适的平台。因此,高校与社会要尽可能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一是积极发挥学校实习单位、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三是“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3]。
[1] 李巍.对地方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8):77―79.
[2]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8-10-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 丁越勉.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角色及素养的再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72―74.
2018-10-15
2018 年度黄淮学院校级教改研究立项项目(2018XJGLX0424)
张天明(1965―),男,河南新蔡人,副教授,硕士。
G642.0
A
1006–5261(2019)02–0145–03
〔责任编辑 张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