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探究

2019-01-20 04: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思政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52)

人的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多维度、宽领域、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健全人格的育人工作,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以“大视野、大课堂、大教材、大师资、大局观”为特征的大思政格局呼之欲出且势在必行。大思政格局,简单讲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相融合,借助校内课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搭建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传统教育与创新模式相融、理论与实践互通、课堂教学与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长。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以创新意识构建教师、学生、管理服务者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

一、 教师思政:育人者先受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硬要求。育人者要先提高点灯、照路的本领和能力,才能为学生点然成长的灯、照亮成才的路。所以,作为传道者的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者先受育,通过明道以增强育人的本领,信道以增强育人的动力,弘道以增强育人的功效。努力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高尚道德品格的践行者、党领导的坚定支持者,马克思主义的坚决拥护者,真正做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实现人生出彩保驾护航。

(一)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以增强育人的本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传何道?在今天,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为师者,先自明、才真懂,方能以正确的理论、正向的价值观和正面的导向培养塑造学生,做到以真动人、以理服人。否则,为师者,知不博、道不明、观不正,一盏昏暗的灯显然不具备照亮前进路的能力,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人子弟,后患无穷。

高校教师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好学生,在真学上下功夫。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当今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反思和研究,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和理论修养,力争把深奥的原理变为生动的道理,以答学生疑解学生惑。其次,要自觉培育高尚的师德,明德方可立道、才可育人,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明古今中外之大德。最后高校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政策引领,推进服务支撑,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国史、国情教育,系统开发教师德育意识培养和德育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努力让明道之人成为高校教师,努力让高校教师成为“得道中人”。

(二)传道者其次要信道,以增强育人的动力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前有普世真理,后有雄辩事实,上能衔接天气,下可贯通地气,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的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感染的是高尚的思想灵魂,树立的是高远的科学信仰。“让人信首先得自己信。”为师者,必真信、才坚定,有信念,方能底气十足、理直气壮地教育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方能不负使命,画好同心圆,筑牢承重墙 。否则,为师者“信道不弘,执德不笃”,只能是自欺欺人,虚伪以对。

信道,马克思主义是“必修课”,高校教师首先要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深入学习、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从而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正义性,学深悟透,真懂真信,方能补充“精神之钙”,涵养思想之源,夯实信仰之基。信道,理想信念是“家常饭”,高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锻炼自身的坚定意志、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检验理想信念,以增强明辨是非、抵御不良思想渗透的免疫能力。信道,人文精神、民族意识和法治信仰是“消毒剂”,高校教师要主动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依法从教,依法施教,做一名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好老师。让真理的光芒普照精神世界,努力让每一位高校教师成为 “笃行信道”之人。

(三)传道者最重要的是传道,以增强育人的功效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可能真正打动他人。为师者,言传身教,行为世范,方能以行引人,否则,言而不行、行而不正,自己都得了“软骨病”,沦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何以培养顶天立地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与专业教师是活跃在一线的“传道者”,找准自身价值定位,精准发力,会传道,善传道,传好道则事关重要。

首先,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苦练内功,争取实现对深奥理论有解读力、对鲜活现实有解释力,语言有无尽感染力、行动有无声感召力。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深奥原理变成浅显道理,让专家学者讲家常话,让基本方法变成实用办法。大胆创新个性化教学方式,摒弃机械化的规定动作,多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配套的“自选动作”。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利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和丰富理论教学,贴近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实际。积极拓展“移动式”课堂,将思政理论课课堂搬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博物馆纪念馆、街道社区、红色文化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讲好思政课。

其次,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政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他们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相差无几的年龄也使他们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一定程度上,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为此,辅导员首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以真诚爱心关怀学生、以满腔热情感染学生、以高尚师德感召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探索思政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的育人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的日常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思政教育与日常行为补充融合、共促共进。最后,实现辅导员工作载体的多样化,通过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工作走进“两课”教学的课堂,承担“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的思政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时效性。

最后,要发挥专业教师思政工作的辅助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思政教育的大合唱。专业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根据专业知识和业务特点适时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把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做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又做高尚品格的塑造者。以基础课数学学科为例,如果能以数学教学为载体,适时融入伟大数学家高尚人格、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教育,就能够育德于教,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享受理想信念的熏陶,提升思想人格境界。每一名专业教师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就会减少思政教育刻意而为之的痕迹,使学生易于接受,较好的提高传道的效果。

二、学生思政:让理想信念内化于心

联动四个课堂,运用四个载体,让学生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如何解答学生遇到的真实困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是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应在如何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径上下功夫,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拓展新兴资源,探索育人功能各有侧重的“课堂教学、职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四个课堂,实施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四级联动。

(一)打造“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实施课程思政

构建思政理论课、通识课、实训实践课、专业课组成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思政课重引领思想并要触及灵魂,通识课重人文素养并要根植信念,实训实践课重实操训练并要育教于行,专业课重技能培养并要播撒信仰,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身,坚持共同的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携手挖掘德育功能的教学内容,坚守一致的“立德树人”的思政底色。突破过于集中于“思政课堂”“一点”、“一线”的瓶颈,打破思政教师“孤军作战”,长期唱“独角戏”的窘境,使育人成为每门课程、每位教师的责任,所有课程、所有老师共同担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 组织“职业实践”第二课堂,实施实践思政

高职院校以培养一线劳动者为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创新构建以校内实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科技创新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实践为途径的职业实践思政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转到职业岗位、内容转为员工培训、队伍变为社会人员、管理改向职场要求,评价转为企业效益,实现实践思政的形式常态化、管理制度化、基地规模化。以实现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技能,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三)挖掘“校园文化”第三课堂,实施文化思政

思政教育工作,除了课堂和实践的显性教育,还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高职院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根,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基,特色校园文化是本”的指导思想,重点挖掘校园文化这个第三课堂,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产业、企业、职业、专业文化相调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子“家国情怀”、开展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铸就“大学精神”,营造好的校风和学风,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的好气候、好生态,实现思政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给学生以智慧光芒、精神力量、人生启迪。

(四)利用“网络媒体”第四课堂,实施网络思政

网络新媒体的时代,要搭建由课程网络资源、掌上校园文化、实时互联互动平台组成的网络思政体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课程网络资源包含思政理论课、团课、党课、军事理论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等人文类课的线上资源;掌上校园文化以超级校园为平台,开设学生那些事儿、辅导员特色自媒体等线上活动。以微信群、QQ群为基础建设全天候实时互联互动平台。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建立“网络执行官-网络管理员-网络信息员-网络运营员”四级管理运行体制,及时了解学生最新动向、发布学生最新资讯。打造原创的网络宣传文化作品,征集校园文明行为微视频剧本,拍摄学生文明行为公益视频,通过发学生的“小”声音讲述国家的“大”故事,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用“微互联”成就“大思政”。抢占网络媒体,占领网上舆论阵地,既要把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修好,也要为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学生系好“安全带”。

三、管理服务思政:创新四个协同,强化服务理念

大思政格局下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一个部门或一部分老师的职责,应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使命。

首先,突出党委核心,加强领导协同。要强化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走好新长征路,做好新时代的思政工作离不开坚实的党建与优良的作风,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同志带头,以党建推动思政工作,改进作风服务师生校友。要勇于担当、敢于管理、善于服务,对于不良风气和言行举止要主动介入、大胆劝教。在学生宿舍楼设置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工作室等,及时关注“四困”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家”里。

其次,要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协同。高职院线中开展思政工作的主体,不止是教师、行政、辅导员,那些提供热乎饭菜的食堂师傅、保障学生寝室清洁卫生的宿管阿姨、凌晨已开工的校园环卫工、24小时在岗的校园保安……他们作为校园的服务者,也是学校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所有服务人员良好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从服务态度和效率上塑造影响教育学生,以服务育人助推立德树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全体学生都受益”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再次,完善配套办法,加强制度协同。研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立德树人”的育人过程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站稳政治立场、恪守从教底线。

最后,坚持“校、家、社会”一体,加强环境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动的育人氛围,确保三者形成合力:在方向上一致、功能上叠加、方式上互补、效果上重合。建立健全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班级家长QQ群、家访家长会、定期沟通交流来凝聚家长力量,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建立校友定期联络机制,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参观访问,强化榜样引领。全面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综合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