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炀 张远
摘要:分析了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规范化、标准化的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就关键工作环节给出了示例,以期为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控;风险分级;隐患排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4-9944( 2019) 24-0148-04
1 引言
随着全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安全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企业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同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又连续印发了《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切实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安全风险[1]。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各地在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 问题分析
当前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标准清单编制质量不高,体系运转不够顺畅,企业自主排查治理隐患的水平不高等[2]。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企业主体参与度不高。现在很多企业更多的是把双重预防当做一个任务,大多都委托第三方进行风险辨识,首先第三方对企业了解程度不高,编制的风险管控清单针对性不强;其次员工对这项工作参与度不高,导致无法把风险清单有效转为检查标准。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设想,首先是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级的过程需要安全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参与,整个双重预防机制的编制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梳理和培训教育的过程。其次是提出在风险管理与隐患之间搭建桥梁,在分析风险的同时,根据风险的管控措施缺失或者弱化寻找出对应的隐患,制定企业隐患库和隐患排查表,这样做可以将隐患清单直接用于检查,消除一线员工在检查过程中将风险清单进行二次消化这一过程。
3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过程
3.1 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流程
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通过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从初期建立机构、开展培训,中期风险识别、分级管控,后期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均体现了全员参与的理念。而建立隐患识别库则是将风险这一无法直接排查的内容落到了实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完善组织机构,夯实全员参与基础
企业全员参与是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首先建立组织机构。在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架构基础上,保障该项工作有效落实和常态化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应由企业负责人牵头,由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等各类管理人员和全体一线操作员工作为成员开展实施,确保人员全参与,专业全覆盖。对技术力量相对欠缺的企业,可以借助社会化服务力量参与其中。
之后建立覆盖所有层级的全员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在工作小组中的职责,领导层负责保障工作落实的各项资源需求,做好监督决策;管理层负责落实各自部门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工作,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隐患整改、信息上报等工作;岗位员工负责参与危险源辨识,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工作[3]。
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解决员工想不想、会不会查隐患的问题,组织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人员,开展针对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两类培训。
3.3 融合风险与隐患,建立岗位隐患管理识别库
以岗位为基本单元,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员工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详细地剖析岗位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和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准确描述。制定本岗位的风险辨识表,进而形成企业风险辨识表。危险源辨识可采用的是作业危害分析法,将岗位工作分解成若干个节点,然后分析各个节点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采用风险矩阵法(表1、表2、表3),按照全行业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的分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岗位存在的风险标示平面布置图上,形成企业风险分布四色图,在公司、车间进行公示。
低风险:蓝色区域(可容忍与有条件容忍),不需要采取措施或需确认程序或控制措施已落实;一般风险:黄色区域(不希望发生),采取工程或管理措施;较大风险:橙色区域;重大风险:红色区域(不能容忍),立即整改降低风险至一般风险以下。
3.4 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
企业在风险辨识分级的基础上,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采取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举措,达到规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企业应对安全风险采取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制作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清单。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措施。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直接管控;一般风险由车间管控;低风险可由班组管控钉。
图2介绍的是电梯企业中一个工序较小的岗位:电控车间控制柜组装岗位,辨识小组将岗位划分为物料搬运、模块装配、通电调试和外壳装配4个节点,然后对每个节点进行风险描述,预判可能的后果以及讨论目前现有的安全保障。之后进行风险分级,这里使用的就是上述的风险矩阵,然后按对应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建议措施,原则上要求红色和橙色等级必须用工程技术措施;黄色等级推荐用工程技术措施,也可以使用管理类措施;蓝色等级视为可接受风险,建议使用管理类措施,也可以继续原有防控措施管理。
3.5 风险防控分析,建立岗位隐患库
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组织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岗位员工对岗位风险点防控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失效或者弱化的可能进行全面的辨识,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论证,之后再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岗位隐患库。图3是电控车间的隐患识别库,其中控制柜组装中的隐患描述内容就是风险管控清单中摘录出来的。
3.6 隐患分级分类,制作隐患排查表
结合企业实际,将隐患库的内容按照设备、作业环境、作业情况、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分级分类,建立覆盖公司、车间、班组、岗位等各层级的隐患排查表。将隐患排查表发放到各层级人员手中,并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各层级人员的隐患识别能力。图4为岗位检查表的内容,其中检查的项目就是隐患识别库该岗位的内容。
4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以岗位为基本单元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强化风险与隐患之间的关联度,对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形成岗位隐患识别库,对隐患进行分类,制作覆盖公司各层级的隐患排查表,这是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有效提升。通过这个模式的运用,将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了企业隐患管理水平。
4.1 科学风险评估,企业本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过去试点企业风险管控措施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风险较高场所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缺陷,通过这两方面的举措,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5],对重点场所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本质安全性。例如一家电梯制造公司通过风险评估,及时发现了机器人岗位存在安全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了门机连锁装置,很好的提升了企业安全条件,提高了法律法规的执行性,又提高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性。
4.2 连通风险隐患,隐患排查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运用这两方面举措,将风险与隐患进行有机融合,试点企业对岗位风险点防控措施失效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梳理,建立起风险与隐患之间的联系,制作简单易懂的岗位隐患排查表,使风险、隐患情况呈现的更为具体,改变了以往企业隐患排查清单一线员工难以操作的问题,增强了隐患排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3 落实机制保障,员工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以往企业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主要由安全管理人员执行,一线员工参与度较低。运用这两个举措,让一线参与隐患排查的员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员工成为双重预防机制运作中的主要执行者,极大程度的推动了一线员工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的落实。
5 结语
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不仅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表现,更是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步骤,企业才能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其实质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l]张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水电建设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10):41-43.
[2]董德.風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工贸企业中的开展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9,25(10):74.
[3]张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及应用[J].中国化贸易,2019,11(6):111-112.
[4]张畅,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理论分析[J].中国商论,2018, (2):104-105.
[5]乔喜宏.加快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J].中国科技投资,2017,(23):263.
收稿日期:2019-11-25
作者简介:徐炀(1987-),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