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张阿姨特别喜欢到各个展览馆参观。但今年夏天,张阿姨可犯了愁,一到冷气充足的地方,这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而且声音还不小。在展览馆那样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清晰,这让张阿姨很是尴尬。医生告诉张阿姨,她这种情况叫做肠鸣。肠鸣是怎么产生的呢?频繁的肠鸣会不会预示着什么疾病呢?生活中又该怎么调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肠鸣,俗称肚子叫。肠管内存在气体和液体,当肠道蠕动时,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相互撞击,产生了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这种声音被称作肠鸣音。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出现4次~5次,因为其声音比较和缓,很少会被人听到,一般需要把耳朵贴近肚脐周围或是借助听诊器检查才能听到。但当肠道兴奋明显时,不需要借助听诊器也能听到肠鸣了。
肠鸣音每分钟达到10次以上,但音调不是特别高亢,这种情况被称作肠鸣音活跃,提示肠道蠕动增强。当人在休息时,肠道的蠕动较慢,肠鸣音会表现得稀疏而微弱。进餐后的肠鸣音会变得频繁而明显,是因为摄入的食物刺激了胃肠蠕动。
当我们进食不易消化、生冷或是辛辣刺激等食物之后,就有可能出现肚子咕咕叫。这种咕咕叫可不是身体饥饿的信号。
肠管内的气体增多也会刺激肠蠕动,比如食用产气较多的食物(如萝卜、洋葱、豆类等),喝含气的碳酸饮料,或是在风大的室外吃东西,边吃饭边说话,导致大量的气体被吞进胃肠道。一般因气体增多导致的肠鸣常伴有腹胀,在排气后可以减轻。
同样,肠管内存在大量的液体也会刺激肠道蠕动。如果您曾经做过肠镜检查,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泻药,一定深有体会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情况,肠鸣常常是暂时的。如果肠鸣持续,或伴随其他一些症状,就需要警惕了。比如肠鸣伴有腹泻、发热等表现,需要注意有无急性胃肠炎的可能。若长期吃止痛药、阿司匹林等对消化道黏膜有损伤的药物,或是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等情况,出现黑便和肠鸣,伴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就需要排除有无胃肠道大出血。当出现诸如此类情况时,建议积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肠鸣音次数多,且音调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被称为肠鸣音亢进,一般提示肠道不通畅了。当肠道阻塞不畅时,肠管内的积气会增多,那肠壁就会被胀大变薄而且极度紧张。您可以想象充满气的气球来理解,薄而紧张的肠壁,可以与肠鸣音产生共鸣,就呈现出高调的肠鸣了。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出现4次~5次,因为其声音比较和缓,很少会被人听到,一般需要把耳朵贴近肚脐周围或是借助听诊器检查才能听到。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分析肠鸣伴随的症状初步判断属于什么类型,进行简单的饮食调理。
当肠道不通畅时,那肠管内的气体、液体等就不能顺利排出来,会引起肚子胀痛、排气排便减少或是消失。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当管道的下方堵塞了,就像咱们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一样,管道内的东西就可能逆向管道上方,在人体上就表现为呕吐。
引起肠道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肠道的肿瘤、肠套叠、肠黏连、粪块、腹腔内巨大肿瘤压迫等。这些病因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帮助你。
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肠鸣的论述了,后散见于后世医著之中。肠鸣主要是由于肠道气机的紊乱引起的,常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有关。肠鸣往往不是“形单影只”,常常和腹痛、腹胀、腹泻等合并出现,不同病因引起的肠鸣及伴随症状,也是不尽相同的。
进食生湿产热的食物或是感受外界暑湿的邪气,湿热之邪积聚于胃肠,再加上脾胃运化功能的异常,会影响肠道的传导功能,可以出现肠鸣、腹泻等。
寒性凝滞,主收引,进食寒凉食物或是呼吸寒冷空气也可以导致肠道气机运行不畅,出现肠鸣,常伴有腹痛、腹胀,温敷后疼痛可以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分析肠鸣伴随的症状初步判断属于什么类型,进行简单的饮食调理。
1.脾胃虚弱证
肠鸣的同时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大便不调、面色不红润等表现。
平时可以适当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山药是物美价廉的补品,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可以碾粉蒸糕,做甜食,或切片煎汁当茶饮,或煮粥、做菜等。大枣具有和胃补脾的功效,可与山药搭配食用。如果伴有脾虚湿盛、腹泻,还可配合食用茯苓、炒薏米、芡实等健脾化湿。
2.脾胃阳虚证
肠鸣的同时伴有腹部隐隐不适、怕冷、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等表现。平时不宜过多进食生冷或性偏凉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梨、螃蟹等,以免损伤脾阳,使症状频繁发作。可以适当食用温性的食物,如韭菜、南瓜、羊肉、鸡肉、桃、荔枝等。做菜时可适当加入花椒、小茴香、生姜等温热性质的调料。
3.饮食积滞证
可以表现为肠鸣伴有腹胀、食欲减退、嗳腐吞酸、大便秘结等。
平时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适当食用萝卜、山楂、鸡内金、麦芽等消食导滞。
4.肠道湿热证
可以表现为肠鸣、腹泻不爽、粪质黄稠臭秽、肛门灼热、口渴等。
平时要注意避免大量进食辛辣、烧烤等食物,可以食用马齿苋、扁豆、生薏米、蒲公英、绿豆、苦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
5.寒邪凝滞证
多于受凉后出现,肠鸣声音相对明显,腹痛也较脾胃虚寒证明显,伴有腹胀或是腹泻、呕吐等。
平时要注意保暖,出现症状后可以服用姜糖水。生姜是一味常用的食疗佳品,煎饮生姜,加红糖调匀,有暖胃祛寒的作用。
1.腹部热敷:因感受寒凉出现的肠鸣,可应用热水袋、热敷包等放在肚脐上方热敷。
2.腹部按摩:肠鸣伴有腹胀,排气不畅,可尝试顺时针按揉腹部5分鐘,再逆时针按揉腹部5分钟,最好产生热感,每日数次,以促进肠胃蠕动。
3.穴位按揉;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脾俞、胃俞、大肠俞以调节胃肠功能。手法:点揉以上穴位,每穴100次~200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肠鸣伴有腹胀,排气不畅,可尝试顺时针按揉腹部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腹部5分钟,最好产生热感,每日数次,以促进肠胃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