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实践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9-01-19 14:26吕军城牟春蕊刘洪庆邹广顺王素珍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模式

吕军城 牟春蕊 刘洪庆 邹广顺 王素珍

1.潍坊医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01053) 2.潍坊市中医院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设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员独立自主解决科研和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是普遍存在学员理论笔试成绩较好,但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的问题。本文基于教学一线实践深入剖析医学统计学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提高实践课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1.传统的医学课程学习方法不适合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一般设置在大学阶段的中后期,经过医学课程学习,学员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习和记忆模式。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1],需具备灵活实践技能才能进行正确应用。访谈中发现不少学员习惯后期强化突击学习和记忆,不注重前后知识点梳理、贯通,这种记忆和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医学统计学的学习。

2.实践课时设置相对不足,缺乏具体实践的锻炼

当前,基于医学认证背景下,大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统计学设定为限定选修课或必修课,但是由于受学分和学时限制,实践课学时设置不足凸显,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课大多不超过10学时[2-3],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又因统计学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导致学员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对所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实践应用。

3.传统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和模式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而言,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实践课的内容是基于教材课后题或配套的习题集,各章附带的练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非常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或者案例,所用的方法一定是本章刚讲过的方法;但是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不同设计类型、不同分布类型资料;“单章节”实践课禁锢了学员思维,导致在遇到实际多样化资料问题时,感觉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教学模式方面大都采取理论串讲、学员做题的模式,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方法生搬硬套,不利于学员发散性思维和统计学思维的培养。

4.缺乏具体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医学院校中,因为与医学统计学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多,学完统计学后很少有其他课程讲解过程中会提到统计学知识;而且学员参与科研和接触具体数据的机会少,缺乏具体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当学员具体应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时,统计学方法硬套、误用现象屡见不鲜。

5.尚缺乏实践课教改推广的平台和政策

近年来问题导向教学(PBL)[4-5]、案例教学(CBL)[6]、多层次多目标教学[7]、翻转课堂教学方法[8-9]等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教学起到了经验介绍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但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比如:(1)新的教学方法大多更适合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如果开展小班授课,需增加双倍的师资力量和工作量,大部分医学院师资规模难以满足;(2)当前大部分普通医学院校学员尚不具备较强的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3)需要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和获取知识的信息平台和网络,诸多学校在专业知识网络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尚不健全。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尽管很多学校进行了网络升级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学员可以方便上网,但是由于专业网站建设滞后、文献检索渠道不畅、检索方法不熟练等原因,学员无法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资料;(4)大部分学校尚未出台明确的教改配套政策。医学统计学教改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不断尝试和改进,改革势必存在风险,必须出台教改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给予教员适当的弹性教改空间并确保教学效果。

6.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学模式和手段尚未得到充分推广应用

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慕课、智慧树、网络精品课程等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一些新的教学软件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对分易等对医学统计学教改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将“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更好地应用于统计学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

医学统计学实践课教学优化对策

1.加强课程学习方法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课之初,专业课教师需要将医学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学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根据资料类型、设计类型、资料分布特征等方面选择统计学方法,注重加强统计学思维的培养,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比较和融会贯通,才能在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处理的得心应手。

2.适当增加实践课课时,提供更多科研实践平台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尽量加大实践课学时数,充分培养学员处理数据的统计学思路和能力。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以岗位胜任力和执业需求为准绳,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专业的实践课时数和实践课内容,如临床医学专业应设置20个左右的实践课时,内容应涵盖统计描述和所有简单统计推断方法。通过学术讲堂、科技创新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组、助教助研等方式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建议将学员参与助教助研纳入学员综合考评,诱导和激励学员主动应用医学统计学解决科研实践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打破章节限制,对实践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打破章节的限制,打破传统“单章节”实践课模式,可以按描述指标、统计图表、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面进行“集中模块式”实践。除代表性案例外,教员课前需精心准备“非常态”的实际案例,精心设计案例“陷阱”,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教学模式方面,实施“基于角色转换”的实践教学设计理念。以定量资料假设检验部分为例,讲授理论课后,实践课上把学员分成不同的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研究目的。学员根据研究目的,自主进行医学研究设计,并进行组间角色转换,不同的组根据对方的设计类型构想出数据的形式,根据数据特点和研究设计类型从学过的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检验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最后具体操作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解读结果。这种课堂设计可以较逼真地模拟实际工作或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比较全面地培养学员的统计学思维、锻炼和检验学员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将讨论式教学、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实践课教学环节,启发学员主动思考,有利于发散式统计学思维的培养。对实践的内容、学员易错环节、在下课前进行集中总结和反馈,真正让学员明白其所以然。

4.加强实践课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

医学统计学的灵活应用,还需要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背景知识,如基础医学、医学科研设计、统计软件、预防医学、现场调查、流行病学等。由于理论课没有充足时间讲解相关课程知识,需要在实践课上加强相关课程的内容联系和整合。在数据类型和科研设计环节应穿插实践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知识,在数据分析阶段系统补充讲授一门统计软件如SPSS、SAS,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要侧重于软件操作步骤,更应侧重讲授如何针对输出结果,结合统计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对结果进行合理解读,得出统计学和专业性的结论,提高学员分析数据和解读结果的能力。

5.教学环节实施比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比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员进行不同章节、不同资料、不同指标、不同方法、不同适用条件等之间的比较和贯通;有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整合,克服思路不清、方法混淆现象,形成良好的统计学思维和知识框架。如在讲授三种常用的非参检验方法时,单纯从设计类型而言,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适用的两种设计类型类似于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设计t检验设计类型,Wilcoxon秩和检验类似于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设计类型,Kruskal-Wallis H检验类似于方差分析的设计类型。在讲授配对设计t检验和配对设计χ2检验时,不少学员会混为一谈,应该启发学员思考和比较两种配对设计类型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之处。

6.为实践课教改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实践课教改新方法的大规模成功推广需要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教学主管部门及院系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出台教改的配套保障机制和政策,确保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才能激励和促进教员不断探索,将根本性的实践课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医学检验教学模式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