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奇松
(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20)
目前,有关中美两国海洋安全及其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国海权之争、海军战略及其对对方的影响(1)参见杨震、周云亨、朱漪:“论后冷战时代中美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4期,第35-45页;凌胜利:“中美亚太海权竞争的战略分析”,《当代亚太》,2015年第2期,第61-81页;王森:“从幕后走向中央——中美海权竞争激化背景下的美国南海政策”,《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年第2期,第41-53页;鞠海龙、曾芮:“中美海洋与岛屿战略:对撞抑或相容?”《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4年第13期,第16-29页;John B. Welfield and Le Thuy Trang, eds., Building a Normative Ord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Evolving Disputes, Expanding Option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9; David C. Gompert, Sea Power and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and, 2013; Ji You, “The Sino-US ‘Cat-and-Mouse’ Game Concern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and Flight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39, Nos.5-6, 2016等。:一方面,包括中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国家利益和海军的意涵(2)参见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给国会年度报告的有关章节。;另一方面,涉及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实施“印太战略”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海洋权益维护的影响(3)参见郗笃刚等:“‘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美国在南海周边军事布局及其对南海问题的影响”,《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6期;谢斌等,“试析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成本强加’战略”,《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3期;陈积敏:“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进程、影响与前景”,《和平与发展》,2019年第1期;赵明昊:“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制衡态势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2期等。。当然,中美两国就东海、南海、台湾问题等展开了激烈博弈,也是中美两国海洋安全研究的重点(4)参见Michael McDevitt,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lace Where Sino-US Conflict Could Occu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36, No.2, 2014; Steve Rolf and John Agnew, “Sovereignty Regim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sessing Contemporary Sino-US. Relations”,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Vol.57, No.2, 2016;白纯:“美台军事关系的现状与走势论析”,《台海研究》,2019年第1期;郭拥军:“躁进与谨慎之间:再论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台海研究》,2018年第4期;施道安、秦恺:“南海与中美对抗”,《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1期;杨志荣:“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焦点、根源及发展趋势”,《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4期;曹群:“中美防空识别区规则是否存在分歧? ”《当代亚太》,2014年第2期等。。本文试图从中美两国海洋安全观分析中美两国的海洋安全博弈。
在展开论述之前,本文先对海洋安全和海洋安全观做一简单界定。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各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与变化,海洋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局限于本国海洋领土范围,而是延伸到了航运通道稳定、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秩序等方面。而且,各国对海洋安全的界定不尽相同且具有选择性,海洋安全的威胁或风险根据现实需求随时构建。(5)Christian Buege and Timothy Edmunds, “Beyond Seablindness: A New Agenda for Maritime Security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93, No.6, 2017, pp.1293-1311; Basil Germond, “The Geopolitical Dimension of Maritime Security”, Marine Policy, Vol.54, No.4, April 2015, pp.137-142.简言之,海洋安全涉及一国运用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对海洋施加各种影响,确保其海洋安全与利益,为其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由此,海洋安全观是行为体认知海洋安全的观念,涉及如何看待海洋技术、海洋经济、海洋军力及其运用与国家安全、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美两国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及其安全对于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由此形成了各自的海洋安全观。
中国于1998年发布的海洋白皮书(6)“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8年5月,https://www.scio.gov.cn/zfbps/ndhf/1998/Document/307963/307963.htm,访问时间:2019年3月5日。以及2015年和2019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7)“《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5月,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5/Document/1435161/1435161.htm,访问时间:2019年3月8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7月,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07/24/content_4846424.htm,访问时间:2019年8月5日。都阐明了海洋关乎国家安全、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安全,这三个白皮书确立了中国的海洋安全观,即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确保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上交通安全;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海洋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中国海洋经济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8)“2018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8.3万亿 占GDP比重为9.3%”, 2019年4月11日,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90411/4949808.shtml,访问时间:2019年5月7日。而且,中国能源与原料对外依存度比较高,(9)2018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80%,天然气为45%,大豆为82%,以上数据分别参见罗佐县:“辩证看待对外依存度增长”,《中国石油石化》,2019年第7期,第32页;吴莉:“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5%”,《中国能源报》,2019年1月21日;李顺萍:“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分析”,《世界农业》,2018年第11期,第108页。相应的海洋安全风险很高。随着国家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和个人纷纷走出国门,开展海外投资和海外就业,中国的海外利益也随之大大拓展。总之,开放型经济体系表明自由航行及海上贸易航线畅通对中国极为重要。同时,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中国的国家利益诉求由陆权向陆权和海权并重过渡的历史必然。(10)倪乐雄:“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1期,第22-32页。此外,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巨大威胁来自海洋: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除了受来自陆上俄罗斯帝国的威胁外,中国受外来入侵的主要威胁来自海洋;新中国建立后,海岛主权权益被诸多区域国家、域外国家抢占、干预,核心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例如,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美国拒不履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协议,反而让日本管辖钓鱼岛等;以及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等政治、军事手段,阻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11)“《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5月, 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5/Document/1435161/1435161.htm,访问时间:2019年3月8日。。
因此,基于历史和现实,中国确立“海洋强国”战略,旨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可持续发展。2015年发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参与海洋国际合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实际上,中国适度发展海洋能力(包括海洋军事力量),谋求适度的海权,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尤其是解决台湾问题)(12)参见张文木著:《论中国的海权》(第二版),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鞠海龙著:《中国海上地缘安全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鞠海龙著:《中国海权战略》,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胡波著:《中国海权策》,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胡波著:《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版等。,确保贸易航线安全和海外利益等各种海洋权益,目的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崛起的试金石。(13)东南亚国家把中国处理南海问题视为中国和平崛起的试金石(参见罗肖:“南海与中国的核心利益:争论、回归及超”,《当代亚太》,2018年第1期,第123页),而对于中国而言,笔者认为能否解决海洋主权争端,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虽然围绕实现海洋安全的目的、达成目的的方法及其效果、成本与收益的判断、不同的能力发展路线等,中国学者之间是有分歧的(14)例如,就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尽管有学者认为航空母舰没有多大作用,但是多数学者(如张文木、杨震、毛正公等)认为航母不仅仅属于海军,也是海陆空三军的作战平台,也可以发挥外交功能等作用。至于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学者之间存在分歧。石齐平认为出三大洋,中国至少需要6~8艘才够用(参见“石齐平:中国重返海洋强国三条路线图”,2013年10月2日, http://phtv.ifeng.com/program/spdcj/detail_2013_02/22/22382827_0.shtml,访问时间:2019年7月20日);有的学者说需要5个航母战斗群(参见郭懿芝:“中国究竟需要几艘航母?”《世界报》,2012年9月26日)。,但在建设海洋强国和世界一流海军,保障中国海洋安全、国土安全和国家发展方面的意见则较一致。建设世界一流海军,保护国家安全与促进国家发展;与各国合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上述海洋强国目标,需要强大的海洋能力和海军能力,需要海洋能力装备的现代化与海军现代化。
同样,海洋对美国的繁荣发展和霸权地位维护也无比重要。二百多年来,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与海洋紧密相关。美国海洋安全战略在确保美国安全、推动和维持其成为世界霸主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美国奉行“门罗主义”,依靠两洋天堑,维护其国家安全,并发挥“离岸平衡手”或者“世界警察”的作用,开始承担国际体系的责任。故此,美国一直把海权作为国家安全、美国霸权重要基石。
同样,美国经济繁荣也依赖海洋。美国拥有20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经济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美国进出口货物总重量的71%,货物价值的42%,依靠海运。(15)“NOAA Report on the U.S. Ocean and Great Lakes Economy”,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8, pp.1,9, https://coast.noaa.gov/data/digitalcoast/pdf/econ-report.pdf,访问时间:2018年12月8日。因此,美国视海上贸易航线安全、自由航行为现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石。全球航行自由和货船航行无忧,是美国制定海洋秩序规则的基础,(16)Christopher Yung and Wang Dong ,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Maritime Security Domain”, in Travis Tanner and Wang Dong , eds., U.S.-China Relations in Strategic Domains, NBR special report, No.57, April 15, 2016, p.3, https://www.nbr.org/wp-content/uploads/pdfs/publications/special_report_57_us-china_april2016.pdf,访问时间:2018年6月16日。也是美国海洋霸权的真谛之所在。
2015年,美国军方颁布《21世纪海权联合战略》(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17)“Document: U.S.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 2015 Revision”, USNI, March 13, 2015, https://news.usni.org/2015/03/13/document-u-s-cooperative-strategy-for-21st-century-seapower-2015-revision,访问时间:2018年8月8日。,体现了美国海洋安全观。该战略突出海军要承担5项职能:一是全域进入能力,即美国海军不仅要能畅通无阻地行驶在全球任何海洋上,并且能够进行海洋作战,且还能在陆地、天空、太空、网络空间与电磁频谱等领域自由行动。二是威慑,让对手明白其无法战胜美军,或其收益远远小于攻击美国海军的代价。三是海上控制,也就是美国海上力量在作战海域拥有制海权,剥夺对手海上行动能力。四是力量投送,即通过海洋把军力投送到危机地区,并在危机地区施加外交、经济、政治等在内的各种力量,应对、管控危机,促进特定地区的稳定。五是海上安保,保护美国领土安全和海洋资源,维护海上贸易航线,应对海上非法活动。这个战略赋予海军承担维护美国海洋霸权的责任,应对另外一个海权国家挑战其霸权的使命,确保与维护其主导的海洋秩序与规则。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美国政府重视与盟国合作的重要性。简言之,控制海洋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实现上述目标,特朗普政府强调建立一个维持355艘舰船的现代化海军(18)“US Plans to Have 355 Battle Force Ships in About 10 Years-Vice President Pence”, May 21, 2019, https://sputniknews.com/us/201905211075188814-us-navy-battle-force-ships-pence/,访问时间:2019年8月5日。;对潜在敌手实现威慑,必要时打败之;与盟国一道,开展包括海军在内的各军种协同;在前沿部署强大海空军力(19)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Summary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 p.9,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访问时间:2019年5月7日。。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都把海洋与海洋安全视为国家安全与繁荣的重要支点,虽然在维护海洋安全方面有着共同利益:除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持海洋可持续发展外,两国需要安全的海洋贸易航线;中国需要海洋安全维护国土安全、国家发展,而美国需要海洋安全维持其海洋霸权。但两国在维护海洋安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不主张搞海军军备竞赛,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包括海洋交通运输线在内的各种海洋安全威胁,各国共建和平之海、繁荣之海;进行适度的海洋能力建设,维护国土与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权益; 而美国则主张通过强化海洋存在,建立排他的海洋联盟,维护其海洋霸权。中国对海洋安全有着切肤之痛,是海洋安全的坚定维护者;美国是海洋霸权的受益者,极力维护其治下的海洋安全。由是观之,中国海洋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海洋权益,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应对海洋上的各种犯罪活动,促进海洋交通线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相比之下,除了有限度的合作或选择性合作、保护海洋环境与资源、打击海洋犯罪活动外,美国则主张维持海洋霸权,实现海洋安全,进而维护国家安全。美国除了研发先进武器系统外,还通过政策宣示或局部战争等手段,警示对手,取得关键海域的制海权。简言之,美国的海洋安全观,是利用海洋作为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同时利用海洋优势维护其海洋霸权,通过小集团范围内的合作,维护“自由”航行和“自由”飞越,维护其构建的海洋秩序与规则,打击各种海洋犯罪活动,保护海洋环境与资源。
美国基于其海洋安全观,对中国海洋能力的安全威胁感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担心中国民事、科研海洋能力抵消其影响力。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海洋科考与商业能力方面。就海洋科考或商业海运能力而言,美国并不担心这些领域的发展对其海洋安全构成影响,但是担心中国利用民事与科考能力为其软实力服务,作为拉拢其他国家,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服务,促进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稳定,削弱美国对沿线地区与国家的影响力;(20)“USCC 2017 Annual Report”, USCC, pp.164-165,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7_Annual_Report_to_Congress.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以及担忧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军事能力。
其次,担心中国极大提高进入战略通道的能力。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认为,中国在南海吹沙造岛,将南沙部分岛礁军事化;在吉布提建立海军基地(未来可能建立更多的海外军事基地),以及连同中国公司在近20个国家建设的28个港口,(21)“USCC 2017 Annual Report”, USCC, p.163,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7_Annual_Report_to_Congress.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这些都极大提升了中国进入战略通道的能力。
再次,担心中国海洋能力的现代化,尤其是海军舰船数量的增加与装备的现代化,大大提升了中国战略投送能力与作战效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2017年向国会提交报告说,中国海军拥有超过300艘军舰,可实施远洋部署,进行两栖作战。(22)同①, pp.203-207, 390。该委员会2018年的报告老调重弹,进一步突出中国海上能力的现代化,尤其提到中国提升海警部队、海军陆战队等实力,意在支配、突破第一、二岛链,挑战美国在“印太”的海上支配地位。(23)“USCC 2018 Annual Report”, USCC, pp. 222-228,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8%20Annual%20Report%20to%20Congress.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8日。美国军方更是忧心中国东风-21和东风-26反舰导弹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结合,让美国反导系统无法拦截,从而增加了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24)Ronald O’Rourke,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RL33153, August 1, 2018, pp.8-9, 71, https://fas.org/sgp/crs/row/RL33153.pdf,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最后,更担心中国海军作战能力的提升。如果说中国上述海洋能力的提升对美国海洋安全的影响是潜在的,那么中国海军作战能力的提升对美国海洋安全则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挑战。美国认为中国参与护航行动,提升了中国海军作战能力,这与海军军舰数量的增加同等重要,甚至要超过军舰数量的增加。中国通过31批次的护航任务,展示了中国海军保护海洋贸易交通线的能力正在提升,也增加了中国把军力投送到印度洋的能力。甚至,中国攻击核潜艇也参与到护航任务,提升了中国核潜艇的作战能力。总之,中国海军参加护航行动,极大提升了中国海军作战能力,美国为此担忧。(25)“USCC 2017 Annual Report”, USCC, p.171,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7_Annual_Report_to_Congress.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 Andrew S. Erickson and Austin M. Strange, “Six Years at Sea… and Counting: Gulf of Aden Anti-Piracy and China’s Maritime Commons Presence”,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June 2015, http://www.andrewerickson.com/wp-content/uploads/2015/11/Erickson-Publication_Anti-Piracy_China_Jamestown-Book_GoA-Mission_6-Years_2015_Final.pdf,访问时间:2018年11月25日。
实际上,美国认为中国海洋实力的提升已经挑战了美国海洋霸权,挑战了美国建立的“印太”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危及美国对盟国安全保障的承诺,这是美国感受到的最大威胁。美国认为这种威胁,就是上述中国海洋能力整体发展的结果。2018年11月,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报告称,包括中国海军在内的军队现代化,使美军优势被侵蚀到了“危险程度”,美军在同中国或俄罗斯可能发生的战争中有失败的危险。(26)“Providing for the Common Defense”, USIP, November 2018, https://www.usip.org/sites/default/files/2018-11/providing-for-the-common-defense.pdf,访问时间:2018年12与23日。国防战略委员会是根据2017财年美国国防授权法组建的,是一个跨党派的委员会,职责是负责评估特朗普政府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该委员会于2018年11月提交了评估报告。
而传统优势与利益在于大陆的中国,对美国海上能力的威胁感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战略层面上,美国的海洋霸权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事关发展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与周边环境,这需要有强大的海洋能力(包括海上核战略能力)予以保障,威慑与慑止域外大国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权益的侵犯。美国海洋霸权,尤其是西太平洋霸权,对中国和平发展存在巨大威胁。美国政府按照其惯有思维,认为国强必霸,崛起的中国注定要称霸东亚,然后称霸全球。基于此,中国分析家认为奥巴马重返亚太,以及特朗普实施“印太战略”,是从零和博弈思维出发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崛起。(27)参见周建仁:“同盟理论与美国‘重返亚太’同盟战略应对”,《当代亚太》,2015年第4期,第26-54页;金灿荣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5期,第3-12页;陈积敏:“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进程、影响与前景”,《和平与发展》,2019年第1期,第1-23页;李金明:“在南海遏制中国:印太战略的根本目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5期,第16-23页。特朗普政府把中国与俄罗斯列为“修正主义”国家,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对待,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发展。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特朗普“印太战略”(其中包括阿拉斯加重建第二舰队、充实印度洋上的第五舰队),就是实施美国战略学界和军方多年鼓吹的对中国封锁的“以海制陆”战略。
其次,在地区层面,美国在东亚海上霸权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等海洋核心利益。在东海,日本和韩国抢占原本属于中国的岛屿,也就存在中日、中韩海洋经济专属区权益之争。在南海,有关国家抢占了诸多中国固有的岛、礁,导致中国与这些国家发生领土、海洋权益之争。而美国基于其安全利益,给予这些国家军事援助,或者直接在这些国家驻军,美国在东亚的这些海空军存在,本身就是对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威胁。此外,美国直接干预中国海洋权益,尤其表现为海军不时以航行“自由”、飞越“自由”为借口,进行抵近侦查等危险做法,严重侵犯了中国核心利益。
更重要的是,美国明显把中国台湾作为独霸太平洋—印度洋制海权的重要一环,而不仅仅是一枚战略棋子,阻止中国崛起。台湾地区能否顺利回归,是中国海洋安全的一个重要指示器,事关中国国家整体安全,是中国跨出第一岛链,维护海外利益的关键出海口的重要一环。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发展适度海权、建设远洋海军的试金石。
再次,在海洋运输线与海外利益层面上,美国海洋霸权威胁到中国的海洋运输线和外海利益。海洋仍然是世界上最低廉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国际贸易往来最重要的媒介。中国与外界的贸易绝大多数是通过海洋来完成的。可见,海上贸易交通线已经成为中国的生命线,维持海上交通线的通畅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例如1993年,中国一艘商船在波斯湾海域被美国海军拦截,凸显了中国海洋运输线的脆弱。
总体而言,无论是美国增加在亚太地区、“印太”地区的海军军力,遏制中国的崛起,还是进一步加强与盟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合作,封堵中国海军走向远洋,也不论站到与中国有领海主权纷争的国家阵营,牵制中国崛起,还是借口航行“自由”与飞越“自由”,利用海军和空军对中国进行抵近侦查,都让中国感到了来自海洋的巨大安全威胁。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简言之,中美两国对彼此海洋威胁的感知表现为反对海洋霸权与维护海洋霸权。尽管美国理解中国发展海洋能力,是为了支持国家安全与国防的需要,保护全球自由航行与海上贸易交通线,也就是说,美国理解海洋安全是中国的内在利益需求。(28)Christopher Yung and Wang Dong,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Maritime Security Domain”, in Travis Tanner and Wang Dong, eds., U.S.—China Relations in Strategic Domains, NBR, Special Report, No.57, April 2016, p.5.但美国担心中国整体海洋实力发展对其产生安全威胁。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整体军事发展意图与能力不透明,在海洋实力发展方面亦如此;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如同美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具有进攻性,尽可能地扩大战略利益范围,把军力投送到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29)Sergio Miracola, “Chinese Maritime Strategy and the US-China Relations: Thucydidean Trap or Chinese Historical Legacy?” p.32, http://web.isanet.org/Web/Conferences/HKU2017-s/Archive/9cc8d186-b888-49f9-8731-514f1200ae00.pdf,访问时间:2019年5月10日。美国长久以来把太平洋看成是货物向西运输的通道,而不是把威胁东引至家门口的通道。(30)同②,p.12。对于中国而言,为了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维护领土完整、保护海洋权益,中国提升海洋能力,提高海洋安全实力,适度发展海权,逐步缩小了与美国海洋实力的差距。这样,中美海上能力呈现出地区性结构矛盾,表现为中美两国海权之间的战略矛盾和地缘矛盾,而且无法根除。(31)凌胜利:“中美亚太海权竞争的战略分析”,《当代亚太》,2015年第2期,第66-69页。
中美海上能力呈现上述地区结构性矛盾,是两国相关战略互动的结果,也是美国对中国包括海军在内的海上能力发展的认知与回应的结果,(32)凌胜利:“中美亚太海权竞争的战略分析”,《当代亚太》,2015年第2期,第64-67页。当然,也是中国对美国海洋霸权意图回应的结果。为此,在海洋安全方面,中美两国基于各自的威胁感知展开博弈。
首先,中美双方就海洋能力,尤其是海军装备及武器系统的现代化进行激烈博弈。维护或反对海洋霸权,其实力基础在于海上军力的现代化。2018年11月,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包括中国海军在内的军力发展,使西太平洋大部分区域已经成为美军的“禁区”(“no-go”zones):美国不仅将在2024年丢掉台湾地区、2022年还将默认中国掌控南海;而且美国还会丧失在亚太地区的信誉和地位;(33)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ommission (NDSC), Providing for the Common Defense, November 2018, p.14, 17. https://media.defense.gov/2018/Oct/03/2002047941/-1/-1/1/PROVIDING-FOR-THe-COMMON-DEFENSE-SEPT-2018.pdf,访问时间:2019年5月13日。如果与中国开战,美国可能要输。(34)Dean Cheng, “Problem: In a War with China, the U.S. Could Lose”,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vember 19, 2018,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problem-war-china-us-could-lose-36482,访问时间:2018年12月12日。因此,国防战略委员会报告呼吁美国加强军力。其实,早在这个报告之前,美国就已经着手购置海军军舰和武器系统,未来10年美国计划建造、维持355艘军舰。与此同时,美军强化海军武器系统的现代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特朗普2019年1月公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35)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issile Defense Review 2019, III-IV, https://www.defense.gov/Portals/1/Interactive/2018/11-2019-Missile-Defense-Review/The%202019%20MDR_Executive%20Summary.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2日。着力提升反导能力,应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包括海军在内的海洋能力,把中国建成海洋强国,力争2035年把包括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捍卫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36)《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7月。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07/24/content_4846424.htm,访问时间:2019年8月5日。因此,中国也大力发展各种海上能力,包括海军、海警能力、海洋运输能力、海洋科考能力、海底探测能力等,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是美国官方报告、文件念兹在兹的事情(37)See “USCC 2017 Annual Report”, pp.170-186,204-207; Ronald O’Rourke,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RL33153, August 1, 2018, https://fas.org/sgp/crs/row/RL33153.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海上能力还会继续增强。
其次,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方面,中美两国进行着互不妥协的较量。为遏制中国海军发展远洋作战能力、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千方百计提升“美台关系”。为此,美国使出了不少花招。一是向台出售武器系统,二是派军舰(甚至航空母舰)通过台湾海峡,三是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台湾旅行法》等提升美台关系。
在防止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上,中国不容任何妥协的余地。2015年国防白皮书明确阐明,“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长远发展”,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9年国防白皮书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实际上,台湾地区能否按照大陆的意愿回归,是中国能否成为海洋强国的标志,同样事关中国远洋海军安全与发展问题,因为远洋护卫需要可靠的出海口和补给基地,对中国来说,最有利的就是台湾地区。(38)胡波:“中国海洋强国的三大权力目标”,《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3期,第79页。在有关台湾问题上,中国与美国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一,全程监视穿越台海的美军军舰;其二,适时在台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其三,通过国防白皮书等方式,向美国等势力发出严重警告,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其四,严厉谴责美国种种提升“美台关系”的政治、军事的“小动作”。
就中美在台湾问题的博弈而言,中国往往是对美国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与实力震慑“台独”势力双管齐下。“台独”势力一般挟洋自重,往往得到美国政府一定程度的呼应,因此,中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抗美国“帮助”台湾当局,另一方面从经济、军事与政治上遏制“台独”实力,即“组织舰机‘绕岛巡航’,对‘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正警告”。(39)“《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7月。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07/24/content_4846424.htm,访问时间:2019年8月5日。这样做可以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警告“台独”势力,武力是解决台湾回归的选项;另一方面也警告美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不惜与美国开战。
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为了表示对盟国日本的支持,兑现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诺,美国公然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派出飞机不事先通报就飞越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针对美国支持日本侵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骚扰中国在东海的油气资源开采,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定期巡航钓鱼岛,维护海洋权益。识别区的设立几乎完全改变了过去美日战机肆意在中国近海挑衅、在黄海和东海进行演习、侦察与恫吓中国春晓等油气田的局面。同时,中国派出海警执法船只,巡航钓鱼岛;军队在有关海域进行相应的军事演习,展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决心与能力。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以“航行自由”和科学考察的名义,派军舰、飞机对中国岛礁进行抵近侦查。其一,从2017年6月下旬开始,美国的南海“航行自由”计划,由奥巴马政府时期需要白宫“一案一审”,降低为由五角大楼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执行年度计划。其二,美国联合日本等国,派出航空母舰在南海地区进行演习,对中国进行威慑。其三,美国派出海警船只在南海执法,不仅仅是监视中国海上民兵活动。 2019年6月,美国派海警船只进入南海,帮助菲律宾等国在南海执法,而美国海警船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南海关注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也就是说,海警充当了“美国在南海的新工具”。(40)“以‘执法’为幌子 美国海岸警卫队到南海‘挑事’”,凤凰网,2019年6月13日,http://news.ifeng.com/c/7nSu33XKVBA,访问时间:2019年7月28日。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显示美国正在重返亚太或实施“印太战略”,二是显示对东南亚盟友的支持,兑现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安全承诺,三是维持西太平洋有利于美国的海洋秩序与霸权。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也采取多种行动。一是增加海警执法船数量,提升执法船性能,增派海警进行巡逻执法。二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共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努力将南海问题回归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问题,而不是让美国等域外国家参与进来形成国际化。三是进行岛礁建设,适当增加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41)Weston S. Konoshi, “China’s Maritime Challen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Options for US Responses”, the Chicago Council, January 10, 2018, https://www.thechicagocouncil.org/publication/chinas-maritime-challenge-south-china-sea-options-us-responses,访问时间:2019年5月22日。此外,驱逐抵近侦查的美国军舰和船只,做到斗争的有礼有节。
总体而言,在东海、南海、黄海等问题上,中国实施“岛礁警戒防卫,掌握周边海上态势,组织海上联合维权执法,妥善处置海空情况,坚决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和侵权挑衅行为”,“组织空防和对空侦察预警,监视国家领空及周边地区空中动态,组织空中警巡、战斗起飞,有效处置各种空中安全威胁和突发情况,维护空中秩序,维护空防安全”,(42)同①。与美国等国家进行海上安全斗争。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军舰捉襟见肘,不得不让海警参与行动,维持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同时承担保护西太平洋航道安全。而另一方面,中国面对美军海空军、海警的“挑衅”,加快了海岛防御体系与能力建设;同时锻炼和提升了海军和海上民兵作战能力,以及海警海上执法能力。海洋安全的天平逐渐向中国方面倾斜。
最后,中美就反对海洋霸权与维护海洋霸权进行着较量。上述各种博弈归结到一点,就是美国维护海洋霸权,以海制陆,阻止中国崛起;中国则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反对海洋霸权,维护海洋权益。
为维护美国海洋霸权,美国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在政策宣示方面实施海洋威慑。2007年颁布的《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43)U.S. Navy, “Marine Corps and Coast Guard,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 October 2007, https://www.hsdl.org/?view&did=479900, 访问时间:2018年5月18日。2015年的《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44)U.S. Navy, “Marine Corps and Coast Guard,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 Forward, Engaged, Ready”, March 2015, https://news.usni.org/2015/03/13/document-u-s-cooperative-strategy-for-21st-century-seapower-2015-revision, 访问时间:2018年5月19日。以及2015年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45)“The 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Achieving U.S. 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NDAA%20A-P_Maritime_SecuritY_Strategy-08142015-1300-FINALFORMAT.PDF, 访问时间:2018年8月17日。都声称,美国利用海权慑止冲突,如果失败,则使用武力打败对手。
二是美国海军等军种有针对性地设想、验证争夺海权的作战概念。最初,美国国防部提出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简称ASB),后来发展为机动进出全球公地联合构想(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简称JAM-GC),意在争夺制海权。2010年国防部提出空海一体战,旨在增加海军和空军应对中国等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经过海空军在“勇敢盾牌”等演习的验证,2016年国防部正式提出“机动进出全球公地联合构想”。在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除了刻意对作战对象进行模糊化处理外,新概念更加突出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强调各军种在全球公地的联合作战能力。
三是提升美国海军相对优势。美国知道仅仅通过政策宣示慑止所谓的中国对美国海军、前沿基地发起攻击过于理想化,因此需要采取实际的行动,保持美国的海洋霸权,信守美国对盟国的安全保障承诺。美国国防部采取了许多行动维持美国对中国等国的军事能力优势,这一点至少从奥巴马时代就开始筹划了。(46)Ronald O’Rourke,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pp.75-76, https://fas.org/sgp/crs/row/RL33153.pdf, 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强调,以更快速度研发和部署新武器和军事技术。(47)“Summary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US DoD, January 2018,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访问日期:2018年9月21日。就海军而言,美国加快了前文述及的武器系统的采购与列装。
另外,很重要一点就是,美国实施战略调整,遏制中国海军发展。一是实施“印太战略”,增强第五舰队实力和重建第二舰队,企图遏制中国进出印度洋、北冰洋的通道。二是增加西太平洋海军军力。至少保证6艘航母作战群,保障随时准备作战、进行作战;到2020年,海军将其军舰数量的60%部署到太平洋等。三是扩大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海军合作,辅之以海军联合演习。在政治框架下,落实与盟国进行海军合作。这些合作就是力图把现有的双边海军合作(如美日、美澳、美印)扩大到三边合作,即美—日—澳、美—澳—印,或者扩大到四边合作,即美—日—澳—印(48)参见张洁:“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与亚太地区秩序的重构”,《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5期,第59-73页;屈彩云:“解析‘日美澳印’战略合作的局限性”,《南洋问题研究》,2018年第1期,第32-45页;陈新明等:“安倍内阁打造‘日美澳印’四国联盟意图分析”,《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第42-52页。。在合作框架下,美国与盟国、盟友的海军联合演习明显增多。
基于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以海制陆”遏制战略,维护美国海洋霸权的企图,以及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海洋威胁感知,2012年和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先后两次提出建立“海洋强国”战略,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为此,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提出中国海军战略“近海防御,远洋护卫”。(49)“中国的军事战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5月,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5/Document/1435161/1435161.htm,访问时间:2018年3月5日。在此战略下,中国逐步提升海上装备与能力,力图打破美国和盟国构筑的第一、二岛链对中国海洋能力的封锁,以及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因此,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海军“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因此,中国有针对性发展海上能力,建设海洋强国。除了上述美国所说的增加海军装备与武器系统外,中国在非洲吉布提设有保障基地;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在多个国家建设海港,便于海军进出关键海域与补给,保障海上运输线安全。(50)“USCC 2017 Annual Report”, pp.174-75,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annual_reports/2017_Annual_Report_to_Congress.pdf,访问时间:2019年8月6日。另外,中国强化海基核威慑能力建设。海基战略核能力是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杀手锏”之一。在反对海洋霸权过程中,中国也积极发展海上民兵建设。(51)有关中国海上民兵建设、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中国知网,以《国防》报纸报道居多。参见刘自力等:“海上民兵参加海战的任务与行动”,《国防》,2018年12月13日;张莉:“加强海上侦察分队建设初探”,《国防》,2018年4月25日;何军毅等,“万船齐发挺进‘海战场’——浙江省宁波市加强海上动员力量建设纪实”,《国防》,2017年2月17日等。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战争的伟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5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511页。在现代战争中,进行海上人民战争,反对外国军舰侵犯主权活动,以及推进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地缘政治诉求,(53)James Kraska and Michael Monti, “The Law of Naval Warfare and China’s Maritime Militia”, 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 Vol. 91, 2015, pp. 451-452, 456.海上民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简言之,中国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美国从海洋围堵中国崛起的安全威胁,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在海洋能力发展上也越来越自信。而美国担心其海洋霸权,尤其是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洋霸权逐渐被中国侵蚀,通过各种方式遏制中国崛起,在海洋能力发展上显示出焦虑与不自信。
中美两国在海洋安全方面存在共同的利益需求。两国需要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确保海洋可持续利用。两国对外依存度较高,都重视航行自由,视海上贸易航线的安全为国家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两国把海洋能力看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保护海洋经济权益,维护海外利益,应对海上灾难。
但是,两国在海洋安全领域存在着差异。中美两国之间的热点问题在海洋领域比较突出。尽管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当前的最大热点,深刻地影响着两国关系,但是引起两国安全关系的大问题主要集中在海洋领域。以域外国家的身份,美国插足中国的东海、南海,兑现对盟国的安全保障;以航行自由为借口,干涉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图谋遏制中国崛起,企图阻止中国统一;遏制中国发展蓝水海军,把中国困守在第一岛链或者第二岛链之内;同时,在危机之时掐断中国海上贸易航线,美国先后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太战略”,充实第五舰队、重建第二舰队,实现对中国实施“以海制陆”战略,维持美国海洋霸权,极力打造350艘规模的战舰数量,包括最新式战略核潜艇、攻击潜艇和核航母战斗群,力图对中国拥有绝对的制海权。而为了维护固有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巩固国家安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提高包括航母、短程以及中远程反舰导弹在内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因此,在海洋安全威胁感知与回应下,中美两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安全困境”。但鉴于两国都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为避免两国在海上擦枪走火,2014年中美共同签署了《海空意外相遇规则》(CUEZ)和两个备忘录,即《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与《中美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为两国海空意外相遇时避免危险举动、避免误判、有效和妥善地处理危机事态,以及建立一线军事人员之间的联络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海洋安全观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国反对海洋霸权和美国维护海洋霸权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两国如何看待美国的海上秩序以及海洋规则。在主观上,中国寻求公正的印太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无意挑战美国确立的印太地区海洋秩序和海洋规则,但是在客观上又对其形成了一定压力。中国发展海洋能力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保护包括海上贸易交通线等在内的各种权益。以目前的海上实力,中国没有能力改变印太地区的整个海洋力量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海洋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完全控制印太海洋格局的局面,部分抵消了美国主导的海洋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所设定的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与美国所划定的遏制中国崛起的前沿部署出现了冲突。 而且,随着中国海洋能力的发展,美国完全控制印太海洋格局的能力将进一步下降,当然,中国肯定会遭受美国更强烈的回应。
就海洋规则而言,中国并不反对自由航行,但是坚决反对美国借“自由航行”之名,行自由横行、尤其是行军事横行之实。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并不反对航行自由,毕竟航行自由符合中国利益。关键的问题是,美国以航行自由、科学考察为由,对中国岛礁建设进行干扰与破坏,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妨碍了国家发展权利。对此,中国坚决反对。在“猫捉老鼠”游戏的“航行自由”处理上,中美双方表示了相对的克制,都进行了模糊处理,因此“自由航行”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为未来海洋规则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从总体上看,尽管中美两国在维护海洋安全方面有着一些共同利益,基于各自的海洋安全观,双方在海洋上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博弈,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互动。美国当然不愿意看到其所确定的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被改变,根据其惯有的“国强必霸”思维,以及在安全观中固有的“寻找敌人”的传统,美国企图以更强的实力迫使中国就范,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面临来自美国海上的压力也许会进一步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况会逐步缓解,美国派出海警船只“执法”南海已经显示出部分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