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进
409000重庆黔江区中医院
2018年1-12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平均年龄(69.2±3.4)岁;心绞痛Ⅰ级28例,Ⅱ级46例,Ⅲ级16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糖尿病33例,合并血脂异常32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1 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方案治疗;②对照2 组针刺内关穴方案治疗;③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内关穴方案治疗,针刺疗法:取内关穴做局部消毒,患者取仰卧位,用1 寸毫针朝向穴位处直刺0.5~0.8 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 min,留针30 min,1 次/d。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芪12 g,当归尾、赤芍各6 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 g。阴虚者加生地黄15 g和麦冬12 g;阳虚者加桂枝12 g,制附片9 g。痰多者加瓜萎15 g,半夏12 g;寒盛者加桂枝12 g 和细辛3 g;以水煎服,1剂/d;所有患者口服药物及针刺内关穴治疗后2周评估疗效。
观察指标:以三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疗效和中医证候评分为评价指标。中医症候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症候评分越低,患者临床症状越不明显。
疗效判定标准:⑴心绞痛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后轻、中度心绞痛症状消失,轻、重度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减到轻度;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③无效:症状和治疗前一样或加重。⑵心电图疗效判定:①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范围;③有效:ST 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 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 波变浅(达25%以上)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③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⑶硝酸甘油停减疗效判定:①显效:硝酸甘油彻底停止服用;②有效:治疗后硝酸甘油服用量较之前减少超过50%;③无效:治疗后硝酸甘油服用量减少不足50% 。⑷停减率=(治疗前用药片数-治疗后用药片数)/治疗前用药片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 8.1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绞痛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1 组心绞痛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21/30);对照2 组心绞痛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20/30)。
治疗组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1 组心电图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2 组心电图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24/30)。
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1 组硝酸甘油停减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21/30);对照2组硝酸甘油停减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前,三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治疗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9.86 ± 3.22) 明 显 低 于 对 照1 组(13.15±3.81) 和 对 照2 组(13.22±4.05),差异有统计意义。
针刺内关可使经脉气血通畅,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口服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内关穴治疗方法,既体现中药治本,又体现针灸治标之法,相得益彰,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实际而有价值的中医治疗途径,进而为进一步研究本方法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