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润
436000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鄂州
急性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发生部位包括胃部、食管、十二指肠等,诱发因素较多,常见包括血管疾病、黏膜损伤、肿瘤等,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出血量大的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对于该类患者,临床治疗上需要首先止血,进而对症治疗,在止血上多采用药物止血,奥美拉唑属于临床常用药物,但止血效果仍然有待提高[1]。为探究更为有效的用药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以奥美拉唑治疗与联合使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2018年1-12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47.8±6.7)岁;出血部位包括胃部22例,十二指肠13例,食管12例。试验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7~74岁,平均(47.4±6.8)岁;出血部位包括胃部20例,十二指肠14例,食管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药物禁忌证。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体位干预,取卧位并适当垫高下肢,维持低流量吸氧状态,禁食禁水,常规抗感染并建立静脉通路扩容,预防失血性休克,清除口腔异物,防止误吸,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重点监控尿量,如为血红蛋白70 g/L 以下,则需要及时以浓缩红细胞干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以40 mg 配比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将0.1 mg 奥曲肽配比2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而后以微量泵维持0.25 μg/h速度静脉给药,维持用药1~3 d。
观察指标: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体征稳定,黑便、呕血等典型症状消失,胃管内未见血性引流液,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恢复正常,胃镜检验未见出血点,则为止血成功,24 h 内完成止血;②有效:24~72 h内止血;③无效:72 h后止血[2]。⑵对比两组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⑶对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肝功能异常、腹痛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Excel 预处理,以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试验组显效27例,有效4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7例,无效10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1例,恶心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1例,总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2例,恶心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1例,总发生率为10.64%(5/4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60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未得到及时干预,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甚至引发失血性休克,为此,实现有效抢救,及时进行止血是非常有必要的[3]。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以胃镜为黄金标准,利用内镜也可实现止血操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中仍然多采用药物止血。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引发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胃部pH值,如果pH值较小,那么止血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通常pH>6 的情况下,凝血功能才相对正常,可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否则胃蛋白很容易造成血凝块的溶解;为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合理改变胃部pH 值,以提高治疗效果[4]。而在药物使用上,奥美拉唑属于常规药物,能通过实现对H+-K+-ATP 酶作用的抑制,能够明显降低胃酸分泌量,可促进凝血功能恢复,但由于该方案在治疗上消化出血需要较长的时间,故需要探究更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作用于人体后效果持久,在抑制胃酸分泌以及胃蛋白酶分泌上效果极为理想,也可显著抑制血清(24%~40%),能够维持体内pH 值的稳定,可缓解血凝块的溶解,为此可认为将该药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有一定理论依据[5]。综上所述,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疗效理想,用药安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