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撰稿人: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邓联合
义马市市场监管局 郭郑民
三门峡锅检分院 彭建良
洛阳锅检分院 常颜波
随着现代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以产业集聚区和化工园区的方式,集约化经营管理化工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化工园区600余家,其中江苏、浙江、山东最多。
化工产业的集约化,在为园区当地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以河南某县级市为例:该地注册特种设备近3000台,其中机电类特种设备占25%,压力容器占特种设备数量达到75%,电梯占机电类特种设备60%,压力管道近90Km,使用单位100多家,制造、安装、维修、充装、检验单位近40家,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复杂,任务艰巨。
根据特种设备分布现状,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就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方面,对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查落实。针对特种设备维修市场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等特点,实施动态管控。结合当地煤化工企业情况,建立了以企业、检验机构、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有关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参与的特种设备专家队伍,系统开展区域特种设备管理服务工作。
特种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操作运行、合规管理,到修理改造、检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涉及的信息统计和风险因素辨识180多个,需要进行预控管理的档案、台账10余种,仅分析现场设备运行中需要进行的预控管理因素就有3类4种。按照风险因素点区分轻重划分,一级因素点占68个,二级因素点占72个,基础因素点占41个。
面对如此之多的风险因素点,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联合相关企业,大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双预控建设——
一是针对周边区域因为安全阀校验不当造成的事故教训,组织开展园区安全阀、爆破板隐患排查及专家技术服务解难答疑活动。
二是通过活动与企业管理人员、现场一线人员一起重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现场是否存在选型错选的安全阀;是否存在有毒有害介质安全阀出口未进入系统、未引入安全空间的问题;对有害介质安全阀入口未加装手阀,不能确保安全阀按期进行离线校验,而依赖于在线校验,无法进行密封面试漏等问题进行认真探讨;探讨企业安全阀如何能够符合法规要求,实现延期调校的疑难问题。
三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能后,出现工艺变更时安全阀参数需要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整定参数,使其既符合工艺稳定运行的要求又确保安全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是在安全阀校验和使用维护方面,如何落实需求和服务双方责任,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既能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又能够确保安全,规范市场秩序。
近年来,在国家特种设备行政机构改革不断深化、行政职责转化过程中,新法规、新办法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传达学习、落实执行需要无缝隙对接。一些法规及时在网络上发布,客观上方便了学习,有的通过一些机构组织培训宣贯,起到落实作用。但受市场经济大形势的影响,在培训费用、差旅费支出等方面受到制约,成为企业参会学习的难点。
网络学习蜻蜓点水,非强制性要求,法规宣贯普及工作存在不全面和深入度不够,理解片面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专家们自发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在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培训基础上,专门组织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进行宣贯学习,对《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考核大纲》等法规技术规范修改内容进行学习宣贯,落实执行,提高区域特种设备法规学习宣贯效果和企业管理特种设备法规意识,自主开展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参照河南省地方标准《区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2019年3月,全市开展了特种设备区域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分级工作。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调研、讨论、交流,提出特种设备区域安全风险管控的建议与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点辨识。结合当地2018年底特种设备数量情况,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各特种设备数量情况进行风险排序;结合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气瓶充装、电梯维保、检验检测、特种设备使用等单位数量情况进行分析后,存在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叉车)等注册登记、检验等需要实现100%覆盖问题。
外地过境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难。特种设备维修与检验检测等经营活动,存在流动性作业,在检管、检查时,发现维修、检测单位及人员,区域流动性大,质保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确定等问题,也是威胁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的风险点。
承压类特种设备存在潜在危害。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有可能发生爆炸、泄漏造成燃烧中毒和污染环境等潜在危害,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有可能发生困人、挤压、坠落、倾覆等潜在危害,是管理者始终要考虑的风险点。
进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通过对风险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根据风险判定原则,风险分析结果划分四个等级:重大风险。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未落实、未使用登记、检验检测不合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及专业培训缺失;较大风险。移动式压力容器(罐车)事故、气瓶事故、压力管道事故、电梯事故、安全附件事故、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一般风险。锅炉事故、压力容器事故、起重机械事故;低风险。场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大型游乐设施事故。
开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压力容器排查。所在区域涉及危险化学品介质的特种设备多。分析发现压力容器涉及危险化学品介质的占85%,压力管道涉及危险化学品介质的占90%以上。特种设备除了存在固有危险性外,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特种设备数量稳步增长,承压类特种设备呈现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发展趋势,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当地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特种设备安全更为重要。要求企业单位对这类特种设备仔细排查,分级建账,实现专项管理。
专家组分析认为,随着特种设备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设备老化会出现腐蚀、磨损等诸多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在特种设备的维修、检验、更新方面投入不足,会造成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需要管控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单位无人负责管理,主体意识缺失、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制度机构不健全、责任履行不到位。
二是气瓶充装环节需要严格把关、定期检验、到报废期的气瓶不许使用。
三是检验、检测方面严格落实定期检验,对到期不能实施全面检验的设备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评估。
四是对于企业较早建造的压力管道使用登记、检验、自行检查等方面存在不符合要求问题,要开展全面排查,通过检验整改完善手续。
五是使用环节存在日常检查和隐患排查质量低、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作业人员素质低、操作不规范、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
六是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方面存在执法检查不彻底,法规贯彻不严格等。
关于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相关单位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应认真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并保存记录,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一是工程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按照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要求,做好设备购置、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检验检测、自行检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等。
二是管理措施。使用单位要落实主体安全责任,构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防患于未然。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群防群控,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治表,更要治本,构建监管体系。
三是教育培训措施。强化法规标准宣贯,普及法规知识,提高守法自觉性和能力。
四是个体防护措施。使用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作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五是应急处置措施。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六建立完善特种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企业要逐台/条建立特种设备技术履历档案。档案内包括: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登记表,特种设备设计、安装及出厂资料,收集连续的特种设备运行记录,全面检验、年度检验、年度检查报告记录;收集保存特种设备改造、维修竣工、交工资料(含维修监检报告);对于特种设备维修仅需告知而不需要监检的事项,也要保存收集维修单位维修合格的证明书等资料;保存特种设备安全附件一生资料;保存特种设备合于使用评价报告,以及特种设备报废退役、销户的资料。保存、管理好特种设备一生资料,做到有依有据,实现特种设备一生合法合规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要真正体现“特”的思想,各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中,无论是操作规程还是检修维护方案,管理部门都要从“特”上做文章。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维护要求》,使“特”不同于“一般”,不同于“常规”的思想贯穿于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从根本上实现合法合规和安全。
通过特种设备综合安全管理的开展,提升化工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特种设备管理水平。查找区域内企业间物料共享、危险化学品移动式运输、公共场所娱乐设施特种设备运营等方面,公共监管存在的死角。对涉及民生的电梯、气瓶、公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无缝隙管理。避免出现区域特种设备管理不善而造成安全事故影响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
就区域特种设备整体来看,虽然多年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但全国事故案例中与特种设备有关的事故故障仍时有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时刻绷紧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绳,通过综合安全管理来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