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2019-01-18 10:11孙祥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情境活动数学

孙祥峰

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 做好每节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变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可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应用题时,可将市场经济中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有“动”,课堂才有活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行教材的设计及课程教学安排正是这样要求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其实质就是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都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课堂活起来,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动”字.只有教师讲台上的侃侃而谈,其结局可想而知.这是不负责任,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学生不可能从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再者,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堂教学就应设计成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动”中学、在“动”中体会、理解,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索、交流过程方可获得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化”的合作模式为主,把学生置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中,进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往往教师的教总是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熟悉、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不能简单地复制在大脑中,而应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能当堂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问家长、问老师、查资料、上网查找……这样,学生的学习很自然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现实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让学生能真正地“问”起来,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只要善于运用多种教法,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產生积极互动,课堂教学气氛就会大大活跃起来,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情境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