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艳, 辛俊伟, 杨 俊
(东华理工大学 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近20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实际是越趋严峻。一是大量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是许多用人单位用人紧缺且招不到急需的技术型人才[1]。就业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个人才“滞销”和“脱销”共存的怪圈[2],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鸿沟愈发明显。如何才能让人才培养和需求有效衔接?这个问题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专业建设的重点研究目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特点突出、涉及边缘学科众多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该专业的从业者一直以来活跃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与管理、景观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第一线[3],随着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房地产等领域热度不断升温[4],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应该会比较乐观,然而,通过调查统计,现实就业现状却很不理想。为了进一步了解、分析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状况,有效地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课题组选取了江西省某高校2013至2016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课题以近四年江西省某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样本,对该专业近四年共计235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和初次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总体情况上看,该专业毕业生近四年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85%、90.93%、81.81%和80.97%。仅通过初次就业率就可以直观地看出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呈现逐年回落趋势。导致就业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分别从就业去向、行业分布、就业区域分布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
第一,通过对近四届学生的最终就业去向数据分析,发现每年该专业升学学生约占20%左右,约70%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就业,未签订就业协议学生约占到了10%~20%。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少数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部分继续考研;有个别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剩下的部分处于待业状态。针对这些情况,建议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考研考公务员辅导工作应该再进一步加强,最好能够做到精准帮扶。
第二,从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该专业毕业生每年约30%从事国土技术服务行业、约15%的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这些都是符合专业建设目标的本行业就业,但是,约24%学生从事基础测绘行业以及8%的学生选择了诸如金融、保险、餐饮等其他行业,此类毕业生就业“背离”了自身专业。该专业近四年学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两大主要原因:其一是本行业人才需求小于高校毕业生供给,部分学生还难以匹配相应的岗位需求,而基础测绘工作相对门槛较低、需求量较大;其二是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有限,在校期间获得的专业知识与就业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或代沟,直接导致了无法适应本专业就业领域的市场化需求,只能通过就业其他岗位来弥补专业能力的缺陷。
表1 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近四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表
第三,从就业地域分布上看,该专业近年毕业生工作区域分布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其中江西省比例最高,占35.88%;其次为广东、浙江和湖北省。究其原因,主要是招生生源地分布以及就业辐射区域集中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工作区域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生工作区域分布比例
根据以上三个视点的情况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造成该专业就业相关问题的原因:首先,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过快,已经远超市场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次,大学专业设置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与社会需求不对等,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2017年计划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接近百所,然而此专业相关行业的需求量已经日趋饱和;再次,地方高校就业渠道相对窄,就业辐射区域主要在本省或邻近省份,就业帮扶、政策执行相对弱,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就业专业局限性大,就业出路相对较少。
针对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充分调研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后,结合他们的反馈意见,建议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做到找准培养定位、优化培养方案、推行企业实训、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就业帮扶。
(1)找准专业建设方向的定位。目前,我国已经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创办了此专业,而各院校的专业办学特点风格迥异[5]。有的院校注重于综合利用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进行相关技能的塑造,有的院校偏向于对土地经济的评价、土地政策的分析,有的院校却侧重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能力的培养[6]。作为地方院校,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去修改和完善该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顺应就业市场的专业需求。
(2)按市场需求去优化培养方案。定期做好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通过企业、单位反馈的市场需求来定期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方案,进而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公共基础课的设置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学时数,或取消与本专业联系少的基础课;其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建立科学的专业能动机制,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例如,可以增设土地评估、土地整治、土地规划、土地复垦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兴趣课程,培养他们的专长技能。
(3)逐步推行“企业实习学分管理制”。建立“企业实习学分管理制”[7],学校积极“走出去”,把优质企业“请进来”,让企业和学校建立起合作机制。在第七、八学期,把部分学分放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中,由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实习学生。推行“企业实习学分管理制”,选择优质企业和单位来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向签约基地输送实习生,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确实让学生投身于生产实践,增长其专业技能和其它综合能力。
(4)加强学生就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目前,“双证”或“多证”已经俨然成了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重要条件[8]。例如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注册测绘师等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优化评价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评。
(5)就业帮扶做到“精准帮扶”。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及时建立和更新就业工作台账,对考研失败、就业困难、家庭困难等学生就业信息动态掌握,并安排专人“一对一”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对症下药、及时帮助,有针对性地去推荐实习、就业岗位,让这些困难学生在就业之路上不再“困难”。
本文通过调查和统计某地方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近年来的就业现状基础数据,对该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充分调研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后,分别从找准专业建设方向的定位、按市场需求去优化课程、逐步推行“企业实习学分管理制”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让地方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能够顺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市场需求,积极培养顺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