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园
影视行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刑侦剧走入观众的视线,剧中“刑侦大神”们缜密的思维、精准的推理、敏锐的洞察力、庞大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常常令人叹为观止。现代科技的进步也让那些曾经只出现于影视作品的刑侦“黑科技”渐渐走入现实。
在美剧《犯罪现场调查》中,常会看到探员双手敲打键盘,随后电脑屏幕上的信息悄然铺开并自行筛选,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画面。他们是如何在庞大的人口信息中搜寻到嫌疑人的?其实,在这层层信息搜索的背后,隐匿着“大数据”这只“神手”。
大数据的出现并不突然,用户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消费、娱乐等都会留下痕迹,产生海量数据,而大数据就是利用精确的计算技术收集、存储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再利用数据之间的关联匹配某些特定的行为结果。
现实中,美国非常重视DNA在侦破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各种数据库进行跟进。DNA大数据重在分析人类基因,通过运用基因测序技术获取个人DNA信息,再录入全国联网的统一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其分析、存储,构建人口DNA库。当足够多的DNA信息汇集到各库中时,DNA大数据应运而生。在侦查拐卖、空难、碎尸等案件时,DNA数据库是探员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自1987年首次将DNA监测技术用于破案后,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和“打拐DNA数据库”。
刑侦技术中的“通灵人士”靠的是观察嫌疑人的微表情、微动作以探知其内心的想法及心理变化,并利用语言刺激获取犯罪证据的关键信息,从而破获案件。这项技能通常被称为“读心术”。
目前,读心术在刑侦中多体现为司法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即给嫌疑人心理暗示,根据嫌疑人下意识的反应探测其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此外,侦查人员常利用测谎技术快速排除嫌疑人,筛选出重点怀疑对象。目前侦查中使用的测谎仪(又称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能检测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
科幻剧《机器之心》中描述的未来时代,洛杉矶警署的探员们都与人形机器人搭档。其实这样的办案情景早已走入现实。
国际知名刑事科学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曾说:“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物证联结系统将是21世纪破案的新方法”。人工智能说的是智能计算机。目前,智能计算机除了具有听、说、读、写、看等功能,还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应用前景广阔。机器人不惧怕复杂、危险的环境,具有传感和远程通信功能,在侦查破案中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如今,用机器人勘察犯罪现场正在成为可能。英国杜伦大学的法医学教授及研究员MehzebChowdhury博士提出利用机器人MABMAT装载可以拍摄360度视频的相机,还原犯罪现场的每一个突出细节,将真正的现实勘察提供给陪审团参考。
美剧《犯罪心理》中,主角亚伦·胡奇在侦破系列连环凶杀案时,经常会带领团队分头赶往犯罪现场、当事人、证人等处寻找线索,再将各种线索汇集、整理分析罪案,对作案者进行侧写,通过模拟作案者的思维模式对案件进行重现,捉拿嫌疑犯归案。
犯罪现场的物理呈现是刑事法庭庭审的重要环节。它是运用科学手法分析、考察犯罪现场的环境、物证位置及犯罪行为间的关系,利用可得的检验鉴定结果,以抽象或现场模拟法来推理现场事实,重建犯罪现场的犯罪内容与过程。
时代在进步,刑侦技术也在高科技化。如今,在刑侦人员开展调查工作及破案的过程中,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象化说明”似乎也有了用武之地,它可以帮助警方还原犯罪现场,于虚拟中对重建的犯罪现场实施侦查。刑侦专家将截取到的犯罪现场信息汇集并创建成3D模型,通过头戴跟踪式显示器,能在3D版重建的犯罪现场进行侦查,进而促进开展调查工作。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斯坦福郡大学的某研究团队正在研发、构建以VR虚拟现实技术重建犯罪现场的软件,并将其用于辅助审判。若此软件研发成功,陪审团的成员将会头戴跟踪式显示器,在律师的引导下回顾犯罪现场,检查虚拟物证,并从自身的验证中做出判断,确保最后的判决更合理。
未来,随着刑侦科技的突飞猛进,将有更多科幻警匪剧中的“神技”运用到现实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编推荐:
6部国产烧脑刑侦剧
1.《暗黑者》:故事从一张“死亡通知单”展开,面对神秘凶手的公然挑衅,警方成立专案组与之抗衡。随着案情的推进,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
2.《湄公河大案》:该剧讲述了中国公安机关在老挝、缅甸、泰国三国警方的支持配合下,成功侦破杀害中国船员一案并破获重大国际贩毒团伙的故事。
3.《心理罪》:根据作家雷米的同名系列小说改编,讲述了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协助刑警邰伟破获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案件的故事。
4.《法医秦明》:该剧改编自紫金陈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危机四伏的陷阱中,警察严良与犯罪分子博弈的故事。
5.《无证之罪》:该剧依托缜密的故事情节引起了不少推理犯罪类型剧剧迷的关注。
6.《白夜追凶》:该剧自开播以后便好评不断,剧中多处场景都是经过对比真实场景结构和室内布置1∶1还原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