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倩,王春梅,杨娟,田英,冯超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北沧州 061000
资料显示[1]: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让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势态,而且很多患者的健康意识较差,部分地区经济落后,缺少肿瘤筛查技术,很多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即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采取放化疗和药物保守治疗。阿帕替尼属于靶向治疗药物,资料表明[2],可将其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放化疗治疗中,有助于提高疗效。该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阿帕替尼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纳入该研究的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该次研究患者均为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后晚期患者;②病历资料完整。排除年龄超过80岁、非正常死亡、生存期不足3个月、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脑卒中等致死性疾病者。观察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 7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年龄(58.76±4.59)岁;19例腺癌、11例鳞癌;21例 III期、9例 IV期;治疗前的 KPS评分:(74.38±5.92)分。 对照组 30例,男性25例、女性 5例;年龄 44~75岁,平均年龄(57.13±3.86) 岁;20例腺癌、10例鳞癌;23例 III期、7例 IV期;治疗前的KPS评分:(74.54±6.17)分。两组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该次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比较(x±s)
入组的60例患者全部实施为期30 d的最佳支持治疗。另予以观察组阿帕替尼 (国药准字H20140105),口服,剂量:500 mg/次,1 次/d,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减半,1次/d,直到患者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或者疾病恶化为止。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4项:CEA、CYFRA21-1、VEGF 与 MMP-9。
②疗效判定[3]:完全缓解:患者的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患者所有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缩小程度>30%;稳定:靶病灶直径之和增加程度<20%,或者缩小<30%;进展:靶病灶的直径之和增加>20%,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
该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上世纪70年代初,Folkman等学者第一次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即肿瘤血管的生成理论[4],自此,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发展至今,很多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被用于临床,除了该研究所采用的阿帕替尼之外,还有贝伐单抗、雷莫芦单抗等药物。
阿帕替尼由我国自主研发而成,是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5]:选择性的和VEGFR-2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2相结合,阻止VEGFR-2磷酸化,通过对下游信号转导产生阻滞作用,继而减少、延缓甚至消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终有效控制肿瘤组织的增殖和生长。
阿帕替尼还能够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C-src、C-Kit和 Ret等诸多酪氨酸激酶产生抑制效果[6]。阿帕替尼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晚期的治疗,比如,在一项II期、III期胃癌的研究中,发现阿帕替尼能够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而且患者普遍能够耐受。所以,在胃癌靶向治疗中,阿帕替尼成为唯一的口服药物,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以及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已获得国家批准。除此之外,阿帕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II期与晚期肺癌的治疗中也有可靠疗效,有学者分别对两组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安慰剂和阿帕替尼治疗[7],并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跟踪了解,结果显示,后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8.74%、12.36%,明显优于前组24.58%和0.00%。充分说明阿帕替尼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价值。沈旦等研究学者研究表明,3例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2例病灶部分缓解,1例病灶稳定,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恶性肿瘤效果良好,但仍需要大样本证实[8]。
高血压是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文献称[9]:血管生成抑制剂之所以会让患者出现高血压,或许是和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有关。有学者将非高血压、高血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全面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的mPFS是6.74个月,mOS是11.83个月,非高血压患者的mPFS是2.46个月,mOS是4.92个月(P<0.05)。那么,作为和贝伐单抗同属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的阿帕替尼,所引起的高血压症状,是否影响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11],发现高血压与预后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因大量研究都显示[12],阿帕替尼所引起的高血压、手足综合症、蛋白尿、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恶心、出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本研究并没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只针对近期疗效与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66%,同时CEA、CYFRA21-1、VEGF、MMP-9 指标明 显 低 于 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多线治疗无效的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单一口服应用阿帕替尼是有临床效果的,尽管会伴有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但对于时刻面临死亡,步入生命最后阶段的患者而言,是可以接受,也是能够耐受的。目前为止,阿帕替尼相关性高血压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并没有统一定论,临床用药应格外谨慎,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耐受能力、临床症状、预计生存期等多种因素,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保证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