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易租,潘雪桃
1.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 402706;2.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科,重庆 402706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兼具腰麻和 硬膜外麻醉的优良特性,麻醉剂量小,麻醉作用起效快,还有利于术后的镇痛和恢复,是一种特别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此时的患者往往合并症多而复杂,对手术和麻醉的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1]。在大部分情况下,老年患者习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为了研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作用,该院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骨科患者中患有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差异,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现报道如下。
在该次医学研究中,抽取该院骨科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19 例,年龄在 64~8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2.1)岁,实验组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6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2.1)岁,参与实验的对象均对该次实验进行详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经核查,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开放静脉通道,并输注10 mL/min的乳酸林格液,同时进行连续心电监护,以维持生命体征指标的正常范围,让患者卧位并给予其吸氧指导。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具体操作方法:第一步要对L2~3或L1~2间隙进行选择,寻找最佳穿刺点,之后进行铺巾消毒而后穿刺,需等待硬膜外针的阻力消失后以气泡压缩固定3 cm的硬膜外导管,这之后用3 mL的2%利多卡因溶液(产品批号为100342-200402)进行注射,经过5 min的观察确认安全又将0.375%的罗哌卡因(国药准字为H20113381)分次注射,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血压低于基础值的30%时应在静脉注射8~15 mg的麻黄碱(产品批号为ASB-00016341-00S),心率低于50次/min时要静脉注射0.3~0.5 mg的阿托品 (产品批号为 1226.16-100MG)[2]。
观察组使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具体操作方法:首先选择L2~3间隙作为穿刺点,消毒后进行硬膜外穿刺,待刺入腰麻针后让脑脊液流出并连接注射器,使用5 mg的0.75%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20056442)在脑脊液中稀释至2.5 mL注射进入蛛网膜下腔[3],退针后需留置3 cm长的硬膜外导管,经过10 min再对麻醉平面进行调整,以麻醉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追加药物的注射。
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长和麻醉药剂剂量等麻醉的指标[4]。
该次研究采集的所有数据信息都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加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麻醉时间、麻醉剂的用量和起效时间以及完善时间的比价,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麻药用量、麻醉起效和完善时长(x±s)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问题,骨质疏松也是老年人下肢骨折病症较为常见的罪魁祸首。由于上了年纪,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日趋衰退,并常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王盛明等[5]研究中采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的麻药用量4.3~5.6 mg,约为对照组的麻药用量的17%,起效时长2.8~6.9 s,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50%,完善时长在2.6~9.9 s,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60%,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通过现代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手术中大量使用麻药以及麻药作用范围过大与部分阿尔兹海默综合症有着不可推卸的关联[6]。因此在手术总之要尽可能降低麻药的使用剂量、缩小阻滞区域、降低阻滞完善时间,这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未来都有重要意义。小剂量轻比重CSEA采用的是一种相对密度低的麻醉药液进行麻醉,在本次临床医学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组患者小剂量轻比重CSEA时,由于患侧在上部分,轻质药液便会在体液中上浮[7],因而能使之大量集中在患侧不仅能提高麻醉效果还能降低麻醉剂的使用量,减轻健侧受阻滞、缩小麻醉阻滞范围、降低麻醉对血液流动的动力学影响。
由于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相对而言老年人的麻醉风险较大,单纯采用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但由于可能存在麻醉药物未及时供给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8]。同时麻醉诱导和生效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麻醉则可以在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的前提下,精准麻醉,降低麻醉生效所需时间,并对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同时还能降低在术中升高血压药物和麻醉辅助药物的使用,对避免术后恶心、呕吐、头痛等诸多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大帮助,而且在术后还可进行硬膜外镇痛,对呼吸、循环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更加友好[9]。此外单纯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即使有弥散性、穿透性、毒性小、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但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缺陷就是需要大量使用麻醉药剂,不仅使患者的身体负担加重对麻醉师也是不小的挑战,一旦未能很好掌握麻醉平面,极有可能发生麻醉药剂中毒全身脊髓麻醉的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敏感性较差,反应也比较迟钝,难以准确描述麻醉阻滞平面,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麻醉诱导时间过长的情况,对把握麻醉剂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0]。经过对于该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于观察组的麻醉药的用量、起效的时间长短以及治疗的完善时间等等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的麻醉剂的用量为(5.2±0.6)mg,起效时间在(4.7±2.0)s,完善的时间在(6.3±3.5)s,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价值,药物麻醉作用较快,在减少麻醉药物使用上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手术中麻醉的合理性。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有减轻药物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