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源 潘燕 李玲 陈强 佘琴
非器质性失眠症是以频繁而又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1]。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社会压力增大,失眠发生率日益增高。国外资料报道,25%的成人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10%~15%主诉失眠症状影响日间功能,6%~10%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2]。尽管有许多研究从生物学、行为学及精神心理因素探讨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但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体抗氧化平衡失调和氧化应激状态在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等[3]。GULEC等[4]的研究发现睡眠可能在减弱氧化应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LIANG等[5]的研究同样发现原发性失眠与氧化应激有关联。为探讨非器质性失眠症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进行测定,以了解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变化。
1.1 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科就诊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10)有关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6];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分[7];③年龄18~60岁;④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能够理解和配合研究的要求。排除标准:①患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②有药物滥用或物质成瘾障碍;③患有严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④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近期有外伤或近1周内感染或发热者;⑤有其他形式的睡眠障碍,如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⑥近2周曾使用任何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及可能影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其它药物,如维生素C、抗炎药物等;⑦妊娠、哺乳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妇女待非月经期再行测评。共纳入患者78例,男33例、女45例,平均(50.22±9.06)岁。对照组来自于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岁,年龄、性别、民族等与患者组相匹配;②PSQI≤7分;③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④无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精神疾病及其它躯体疾病;⑤近1年内无从事倒班工作;⑥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能够理解和配合研究的要求。排除标准同患者组。共纳入对照76名,其中男30名、女46名,平均(51.63±10.66)岁。入组患者及对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1.2 研究方法
1.2.1一般资料收集及量表评定 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与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嗜高盐及高脂饮食、药物过敏史等。所有入组人员均经2名精神心理睡眠专科的副主任医师检查,并使用PSQI量表评定受试者近1个月主观睡眠质量。
1.2.2血清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 (患者需在安眠药物治疗前)在清晨7:30-8:30空腹状态下,用生化管取左侧肘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2h,随后在4℃下以3000r/m离心20min,取上层清液置于-80℃冰箱冻存。
1.2.3自由基与抗氧化酶检测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试剂盒型号分别为 A005、A003-1、A001-3和 A007-1(均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样本由同一人员测定,测定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个样本测定3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PSQI评分和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PSQI评分、SOD和MDA结果呈非正态分布)进行组间比较。患者PSQI总分与血清各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1 一般资料患者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嗜盐及高脂饮食、药物过敏史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PSQI评分患者组PSQI评分的总分(Z=-0.679,P<0.001)及睡眠质量因子分 (Z=-10.698,P<0.001)、入睡时间因子分(Z=-10.698,P<0.001)、睡眠时间因子分(Z=-10.821,P<0.001)、睡眠效率因子分(Z=-11.412,P<0.001)、睡眠障碍因子分(Z=-8.844,P<0.001)、催眠药物因子分(Z=-7.370,P<0.001)、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Z=-10.533,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患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情况
2.3 氧化应激指标患者组血清中CAT(t=-7.530,P<0.001)、GSH-Px(t=-4.404,P<0.001)、SOD(Z=-5.817,P<0.001)水平低于对照组,MDA 水平(Z=3.742,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2 患者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结果
2.4 患者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PSQI相关性患者组 PSQI总分与血清中 CAT(r=-0.445,P<0.001)、GSH-Px(r=-0.393,P<0.001)、SOD(r=-0.460,P<0.001)水平呈统计学负相关,与MDA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82,P=0.310)。
表3 患者组与对照组氧化血清应激指标
随着生物精神病学发展,氧化应激与非器质性失眠症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氧化应激是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使机体代谢异常而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或因机体抗氧化物不足,氧化与抗氧化物动态平衡失调,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可使DNA、脂质及蛋白质受到氧化损伤,进而引起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8]。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自由基的氧化代谢产物(如MDA)、抗氧化物酶(如 CAT、GSH-Px、SOD)和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等评估机体氧化应激水平[9]。
睡眠剥夺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剥夺后能量消耗代谢增加导致氧化自由基(reacti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多,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降低,以及通过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间接引起氧化应激等3条途径[10]。本研究发现患者组血清中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AT、GSH-Px、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抗氧化能力,提示非器质性失眠症可能使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加重,氧化应激在非器质性失眠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此结果支持失眠的氧化应激假说[5]。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觉醒障碍,觉醒状态时,过多的认知活动增加大脑皮层谷氨酸能传递物质的兴奋性和氧需求量及供给量,从而提高神经递质的氧化水平,使ROS产生过多,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增高[11]。
GULEC等[4]探讨抗氧化物质及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与主观睡眠状况的相关性,发现血清MDA浓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而血浆抗氧化物质GSH和GSH-Px表达水平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4]。本研究发现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血清中的CAT、GSH-Px、SOD浓度与 PSQI总分呈负相关,MDA浓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结果类似。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外周血清CAT、GSH-Px、SOD、MDA水平改变并不能说明其与非器质性失眠症存在因果关系;研究中也未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等客观检查,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往往对自身失眠状况带有夸大评价的主观性,可能会使临床医生对病情把握不够准确。未来需要开展对患者同时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血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筛选患者时增加评价睡眠质量的客观指标,如PSG等,更加深入地探讨氧化应激与非器质性失眠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