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经济的一点浅识

2019-01-18 23:25陈辉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陈辉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数字经济本身就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数字经济减少了信息流动障碍,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是绿色发展的最佳体现。

数字经济的概念起源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50位思想家的加拿大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就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上世纪90 年代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潮,随着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著作的出版和畅销,数字经济理念在全世界流行开来。此后,“数字经济”概念在全社会开始广泛使用。

关于“数字经济”术语的定义,历经多个阶段,早期倾向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产业,而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定义数字经济的难度加大,目前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各有不同。在中国召开的G20 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G20 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同。从该定义不难发现,数字经济只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和重要推动力,这意味着片面地脱离实体经济推动向数字化转型,是与数字经济的内涵相违背的。

数字经济内涵的解析

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广泛地应用到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促进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这种数字技术的深入融合应用全面改造经济面貌,塑造整个经济新形态。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演化。根据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统计制度,准确界定数字经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中,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互联网零售、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几乎全部架构于数字化之上的行业,可看作数字经济范畴。数字经济难以准确界定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是融合性经济,其他行业因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向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部分却更难以准确衡量。

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让经济数字化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但各行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依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同的困境,核心技术、管理水平、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

1.政府治理能力挑战。数据治理问题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治理与创新的平衡问题考验政府智慧。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领先于政府制度规范,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与跨地区特点突出,现实空间线下问题与虚拟空间线上问题聚合交错。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使传统的现场查验账册、凭证等“实体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使工商、税务等部门“属地化”分块管理难以奏效,跨境电子商务全天候交易的“高效性”,使通关、退税、口岸管理等外贸管理部门“规模化”管理难以跟上节奏。现有政府治理模式条块化与属地化分割,传统政府管理已不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传统政府事前审批、人工检查、现场督察的治理手段显然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治理方式亟待优化创新。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新兴业态呈现的问题与法律滞后矛盾越发突出,政府执法者常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而这部数字经济法不仅是监管法,还应该是一部发展法、未来法和全球法,它应面向未来,具备全球眼光。

2.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挑战。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技术支撑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比如,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各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如高端专用芯片95%靠进口,核心技术还掌握在人家手里,前段时间不断发酵的“中兴事件”,让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再次暴露出来,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5G、智能传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公关,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迫在眉睫。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营商带宽能力与对数据洪流的适应能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远远不及理想中水平,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3.数字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全球大势所趋,而互联网在带来财富与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与风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高危漏洞数量有增无减,网络攻击越演越烈,关键基础设施面临严重威胁,线上线下融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公共互联网病毒、木马、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威胁向制造、金融、交通、能源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传导渗透,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引发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此外,生产装备由机械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并将大量接入工业互联网,会带来新型安全风险,这些设备不仅是网络攻击的对象,一旦被控制,会成为攻击源发动网络攻击,破坏力将被指数级放大。在大数据发展的实践中,出现大量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收集和买卖等现象,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这其中,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缺乏法治意识是其中重要一个方面,包括法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等。

促数字经济发展浅思

1.创新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制度不适应、监管不到位、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和挑战,对政府服务和监管提出了新要求。要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管技术体系,将平台、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等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参与主体纳入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方式。部署在线与远程电子数据证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与水平,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经济监管治理平台,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加强各类平台信息服务潜在风险的研究和预判,及时调整和完善融合创新领域行业管理规范和监管措施,确保新旧业态公平公正、平稳运行的发展。

2.加强信息化法制制度建设。我国目前的法制制度建设与大力发展信息化之间具有相当的差距,如果只有技术领先,没有法律制度保障和推进,信息化将很难健康发展。在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方面,政府需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一是要加快数字经济时代的保护立法工作,制定《数字经济法》、《数据管理办法》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让监管有法可依。在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相关经济活动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应是当前立法的重点。二是建议加快推进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工作。由于各种实名制要求的存在以及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如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寄快递实名、住宿登记实名等,导致公民大量个人信息数据,都已经掌握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数据经常可能被不当收集、储存、利用,甚至用来非法交易。建议加快推进个人数据保护《个人信息法》立法与研究工作,加强个人数据隐私安全的保护。

3.推进核心技术的科研开发。数字经济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数字经济也必须依靠新一代核心技术,积极研究核心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显得尤为迫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体制机制问题,应加快推进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体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精尖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破除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与理念,不断完善核心技术攻关的财税支持、人才资金、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建设。其次应鼓励各方以及产业主体们加强合作、各显神通,在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网络前沿技术研发和商用等领域啃下硬骨头,形成过硬的技术,共同提高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大资金、人才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和促进,发挥“后发优势”,形成集团整体推进,尽快追赶甚至赶超国际领先技术。

4.树立整体全局网络安全观。要成功应对数字经济的网络安全挑战,要首先需要树立整体与全局的安全观。一是要构建整体安全体系。整体与全局的安全观要求在做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时,包括前期的咨询、评估、方案部署和后期运维与服务。各行各业在拥抱数字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应在规划阶段就建立起安全思维、部署好安全策略,不要等到出现安全问题再去修补。二是要及时、准确发现攻击真相。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威胁攻击的真相之源,成为发现网络攻击的关键。攻击者无论怎样隐藏行踪,总会留下数据痕迹。将终端、边界、云端的流量与日志汇总起来,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和威胁情报支持,达到对整体网络安全态势的全面掌控。第三,加强“机制保障”,各领域企业、机构应该在运营中设置信息安全底线。就像每栋楼都有消防栓一样,拥抱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都应制定自身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包括制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安全风险,以及发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应该是数字时代安全运营的底线。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