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文化传播的汉语二语诗词教学

2019-01-18 22:21
天中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义意象诗词

刘 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汉语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意象词语是构成诗歌语言的基本因素,客观物象词语入诗即成为意象词语,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正是通过对客观物象词语的恰当选择实现诗歌意象语言的建构,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感受。不同民族的诗歌中,民族文化语境不同,导致同一事物所引起的语义联想有所不同,也导致诗人选择不同的客观物象词语作为诗歌的意象词语来表达相似的情感[1]。因此,正确把握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语境,是深刻理解诗歌深层语义的重要保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诗词鉴赏教学中,结合中国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分析诗歌“意象词语”的语义,有利于外国学生理解、欣赏中国诗词,感受中华文化。

一、相关概念

(一)意象

“意象”这一术语在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等领域都被广泛使用。心理学中的意象表示事物在人脑中的复现,是一种表象;语言学中的意象也大致取意于心理学,如认知语言学中的术语“意象图式”。蓝纯认为意象图式源于具体的心理意象(mental images),“是存在于我们感知和身体运作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它使得我们的身体经验具有结构和连贯性”[2]58,“意象图式处于相对具体的心理意象和相对抽象的命题式结构之间”[2]58。蓝纯还以一幅“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图画来诠释意象图式:这幅画连同它全部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大体相当于我们头脑中可以生成的心理意象,当我们把这些色彩、细节等(比如宇宙的黑暗、太阳的火红和地球的蓝色)拿掉,只留下其最本源的、抽象的框架时——可以想象一个大圆圈表示太阳,一个小圆圈表示地球,一个箭头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得到的就是一个有着很强概括性的意象图式[2]58。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文艺学中的意象建构和解读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不同的是,心理学中的意象可以是审美的,也可以是非审美的,而文艺学中的意象必定是审美的。

(二)诗歌意象

意象在文学领域的使用始于中国,意象是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特别是以诗词为主导的韵文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意象一词是中国诗歌理论中出现最早而且又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术语,因此,文学中一提及意象也多指诗歌意象。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的典籍,是一部反映早期人类思维形式的哲学著作,凝结了远古先民的睿智卓识。书中的“卦象”“正是一种反映早期人类思维的意象”[3]。“立象以尽意”所体现的“以具体表现一般”的原则以及暗示象征手法,对后来诗歌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诗歌意象理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步确立了其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主要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创造和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20世纪初西方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象派是 20世纪初出现的西方现代诗歌流派,其奠基者主要有庞德(E.Pound)、罗厄尔(A.Lowell)、休姆(T.E.Hulme)、弗林特(F.S.Flint)等。意象派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理论中找到了理论支撑,发展了意象主义诗歌理论;同时,西方诗歌意象派又把自己的意象主义诗歌理论反馈给中国,对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好比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中世纪末期的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反过来,西方又以发展深化了的中国四大发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敲开了东方的大门。这种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称之为回返影响。”[4]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诗歌意象呢?

王长俊认为:“诗歌意象的产生,也是‘象’(表象)接受‘情’的渗透的结果,一旦生活表象染情,就成为诗歌意象。”[5]李孝诠认为:“诗歌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6]翁光宇认为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7]9。李元洛认为:“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7]9

意象派奠基人庞德认为,意象是能在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事物[8]84。意象派主要成员福特(F.M.Ford)认为:“诗的思想最好通过塑造具体的物体得到表现。”[7]9英国女批评家斯珀津(C.Spurgeon)认为,意象赋予品质,创造意境,传递情感,超越任何细致的描述[9]。美国新批评派重要人物布鲁克斯(C.Brooks)和沃伦(P.P.Warren)指出,意象是诗的核心,诗人是按意象思维的,思想、感情、意象……以及语言机制和节奏的渗透融合,乃是诗的本质、诗的力量的源泉[10]。英国诗人刘易斯(C.D.Lewis)认为,意象是“语言绘成的画面”,“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写绘制成的一个意象”[11];“一首诗中的意象就象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了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他们不仅仅反映了主题,而且也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12]96。

可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诗歌意象所做的界定,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即意象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融汇组合而成。“意”指思想、情感、观念、意识等,“象”指自然、社会各种客体的具体物象、事象。意象是“情”与“景”的交融,“心”与“物”的互映。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是诗人对生活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诗人首先对外界事物有所感,然后将之寄托于精心选定的具体物象或事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而创造出特定的意象,再由意象构成特定的艺术意境。当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在思维空间经过碰撞而有机融合时,便产生了主客观统一的诗歌意象。诗歌意象作为情思的载体,其作用在于立象寓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将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事物,将抽象的情思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使之成为情景交融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无限的艺术魅力[13]。

(三)意象词语

诗歌意象这一术语自出现之日起,就与大自然以及社会中个别具体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为诗歌意象,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寄托物。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如“太阳”“雨”“落花”“冷月”等。这些具象性的、可感知的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从而使诗人的情感有准确具体的“客观对应物”,以便使抽象的情感被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13]。

二、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流程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中国经典诗词鉴赏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精粹。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可采用如下流程:介绍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提取诗词意象词语→分析意象词语的语义→确定意象词语的深层蕴含→鉴赏整首诗词。

(一)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的介绍

诗词作者概况及创作背景介绍是鉴赏经典诗词的重要前提,也是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的第一步。以北宋词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为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写于中秋节,当时苏轼与弟弟已分别五年。中秋佳节的明月普照大地,长空浩渺无际,词人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不能施展抱负,又加上怀念身在远方的弟弟,不禁感慨万千,趁着酒酣兴浓,创作了这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名篇。学生只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首词的意蕴。

(二)诗词意象词语的提取

客观物象词语入诗即成为意象词语,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词语是构成诗歌语言的基本因素,诗人正是通过对客观物象词语的恰当选择实现诗歌意象语言的建构,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感受。因此,诗词中意象词语的提取和解读是理解和鉴赏诗词的关键。

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中,在为学生介绍诗词作者及创作背景之后,提取整首词的意象词语是理解和鉴赏诗词的重要环节。仍以《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为例,在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及创作背景后,教师应向他们讲解整首诗词的中心意象词语——“月”。这首词先展示对月宫仙境的美好幻想,而后借用“月”的“阴晴圆缺”来感叹人生的喜怒无常。整首词以中心意象词“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

(三)意象词语多项语义的分析

意象词语是由表示客观事物的具象性词语来承担的,不但具有最基本的概念意义,不同文化语境下还具有独特的文化语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同一事物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同,表示这一事物的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就有很大差异。当诗人选用一个具有文化含义的具象性词语作为意象词语时,这一词语便具有呈现某种民族特定情感的功能,借助这一特定的意象词语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同时,读者也可由此来探究意象词语所寄寓的情感意图,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意涵。如中国诗歌中的“杜鹃”“月”“鸳鸯”“红豆”“夕阳”“落花”“梅兰竹菊”等意象词语,英语诗歌中的“rose”(玫瑰)、“Helen”(海伦)、“skylark”(云雀)、“nightingale”(夜莺)、“daffodil”(黄水仙)等意象词语,都由代代诗人传承下来,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中被反复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意蕴。因此,不同的文化语境赋予了意象词语独特的文化语义,并对意象词语深层语义的解读起着制约作用。

仍以《明月几时有》的鉴赏教学为例,在提取全词的意象词语“月”之后,教师应为学生介绍“月”的文化含义。

意象词语“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例如,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月亮就是母亲和女性的化身,代表着女性的娴静与和善,也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和忧伤。因而,汉语词语“月”蕴含着游子思归、两地相思、望月怀远、共生情思等意境。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明月与故乡联系起来,意象词语“月”即蕴含有“启动乡愁、寄托情思”的文化含义。这种以意象词语“月”来表达“望月相思”的感伤之作在中国诗词中比比皆是,如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曹植的《七哀诗》、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温庭筠的《菩萨蛮》等。此外,在以“月”为感伤意象词语的大量名诗佳篇中,中国文人不但用“月”来表示“游子思归,两地相思”,还常常借“月”的“圆缺、盈亏、夕来晓去”等自然规律来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沉浮、荣辱、吉凶”等,具有象征“人生无常”的文化含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就是突出的代表[14]。

在《明月几时有》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月”多重文化语义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诗词作品中的“月”是典型的寄托诗人情思的感伤意象词语,它积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散发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正如美国汉学家克兰默·宾(L.Cranmer Byng)所言:“月亮高悬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15]

(四)意象词语深层蕴含的确定

除了基本概念意义,意象词语还具有民族文化赋予的多重文化含义。在意象词语的众多语义中确定其在某首诗词中所具有的深层语义,是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最核心的环节。

为了确定诗歌意象词语的深层语义,我们可以寻求语言坐标系中两轴语义关系的帮助。语言组合轴和聚合轴的概念是由索绪尔(F.D.Saussure)最先提出的,而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出很大贡献的是语言学家雅可布森(R.Jakobson)。他指出:“将相似关系置于邻近关系上,便可以赋予诗歌以彻底的象征和复杂多义的精髓。”[16]370雅可布森所说的相似关系就是语言的聚合关系,邻近关系则是语言的组合关系,两者一则表现为“选择轴”,一则表现为“组合轴”。他进而讨论了语言的两轴与语言的隐喻和转喻方式的关系,认为语言中的两轴关系实际上反映了语言的两种主要方式——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

对于诗歌来说,构成横轴的可以是一行诗,也可以是整首诗的线性发展;构成纵轴的则是诗歌语言的灵魂——“意象词语”的众多内涵或联想意绪,这些内涵是和民族文学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审美情趣等紧密联系的。从语义关系上讲,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词语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语义构成意象词语语义理解的纵轴[17]。

在汉语二语诗词鉴赏教学中,介绍意象词语的多种蕴含,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坐标系下的两轴语义关系,确定意象词语的深层内涵。仍以意象词语“月”为例,在为学生介绍中华文化赋予“月”的多重文化含义后,教师可结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揭示其深层语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中的意象词语“月”蕴含着“寄托相思”的深层语义。意象词语“月”在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各种文化语义具有相似的聚合关系,组成诗句语义坐标系的纵轴;诗句的线性发展构成彼此间的邻近组合关系,组成诗句语义坐标系的横轴。意象词语“月”既参与了“横向组合”的语链,又是“纵向组合”轴上的成分。根据横轴上诗句的语义关系,在纵轴上选择“月”的内涵,可以确定诗句中该意象词语的深层蕴含——表现“相思苦”的感伤意象。

(五)整首诗词的鉴赏

仍以《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为例。在确定其意象词语“月”的深层语义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鉴赏整首诗词:《明月几时有》全词以“月”为中心意象词语,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了词人浪漫而复杂的情怀;词的上阕描写作者醉后在月下的幻想;词的下阕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从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不禁深深哀叹,然而他又想到,只要人能健康地活着,即使不在一起,也能欣赏这美好的明月,这亦是幸福的事。词作者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诗词鉴赏教学历来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意象是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诗词的灵魂和生命,诗词创作过程就是作者选择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诗词语言,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其主观情感的过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意象词语为主线,结合中国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细致分析意象词语的深刻内涵以及意象词语所营造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和领略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感受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语义意象诗词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语言与语义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象、形神
关注诗词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