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安
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学家有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贡献,学界有不同意见。大体来看,目前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学家什么贡献也没有。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从整个国际经济学界来说,我们没有领导性、开创性的理论,没有在顶尖杂志上发表重要论文,即使发表了一些论文也是跟随型和补充性成果。还有一种极端的观点是极度的自信,即我们说的东西不管你懂不懂,反正我们自己给自己说,我们就是创新的。这两种观点都不是持科学的态度。
我觉得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经济科学的创新在基本的表达形式上应该是一样的,没有东方和西方之分,也没有独立的中国的经济学。但是在基本表达形式一致的前提下,议题的选择、具体问题的研究,那是可以有特色的。我国经济学界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必然会导致我们经济理论的创新。但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出现的很多现实问题,只是我们经济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姚洋教授说得很好[注]姚洋教授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召开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上题为《中国经济学要具备设定议题的能力》的演讲。,他强调了设置议题的重要性。把重大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课题,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不是说中国有这个现实问题,就自然有相应的理论创新。关键在于怎么把这个现实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问题。这个转化很重要。
中国经济理论有没有创新,不能以“谁说的”、“发表在哪里”、“是否被媒体追捧”等为标准,而应该是以对既有理论的挑战程度、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对现实的影响力为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我觉得中国经济理论还是有很多重要创新的。今天就讲一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统一?这是我们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基本的学理依据。原来那一套我们要改,改成什么呢?公有制要保留,市场机制也要用起来了。那么,这到底能不能统一呢?这个问题非常重大。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然后构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所以,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历史的宿命,那就是在不发达的情况下革命,革命胜利以后,它必然选择的是单一公有制加上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单一按劳分配的经济体制。虽然在理论上还可以有其它选择,但是在现实中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当然,在短期内,这个体制类似于“打激素”,对这些国家革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重工业发展都有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行了,因此不得不改革。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思有一个判断是对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这种体制必须要在很高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和发挥好作用。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主要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但是马克思有一点没有考虑到,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了以后,中产阶级成为了社会主体,它的革命的动力也下降了。中产阶级不想革命了,就导致了后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走了所谓的修正主义即议会式改良主义道路,人家不想革命,想保护自己的产权。所以说,只有无产阶级才想革命,这很有道理。《共产党宣言》说得非常好,无产阶级革命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发达国家爆发具有必然性,只有无产阶级才想要革命,而且革命胜利以后,肯定要选择公有制,因为他们痛恨私有制,所以肯定要变成公有制。因而,传统的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虽然在理论上是有选择余地的,但现实上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然而,单一的公有制加指令性计划管理加按劳分配,虽然在短期内有作用,但是“激素”作用衰减以后,就不得不改革了。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通俗来说,就类似于穿鞋子。小学生穿了高中生的鞋子,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套了一个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那肯定要换鞋的,鞋太大了,超前了。那么,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要建设社会主义,还要搞市场经济,这在理论上说得通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学家包括在座的很多老、中、青三代经济学家,都在探索这个问题。我统计了一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论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统一或兼容的文章,大概有两千篇。我大致分了一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前发表的这类文章,我将其视为理论上的创新;党的十四大以后发表的这类文章,我将其视为文件解读和宣传。中国经济学家有很多,老、中、青包括我们自己也参与了,论证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统一、可以兼容。实际上,中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理论假说,即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统一。
理论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存在的。一个理论假说包括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是否由假设前提、概念、概念之间的逻辑运动即推理和结论构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科学的理论必须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检验了以后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就是说,今天否定了这个理论或者是否定了它的一部分,我们仍然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重大的科学贡献。所以,中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统一的理论假说,应该说就经济学意义而言是具有重大贡献的。
当然,我们讲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统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不要忘了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已经提出来,并论证了“社会主义也需要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其中有三个主要代表:卓炯、孙冶方和顾准。但我不认为他们提出和论证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理论假说。他们只是说明了一点,就是中国需要商品货币关系。但是,有需要不等于理论上就可行。而且他们主要是引经据典的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里面找依据,找马克思在哪个地方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觉得,这可能是出于时代的原因,是老一辈经济学家的一种自我保护,既然马克思都说了,我们也可以。不过他们还是没有逃过“文革”时期的批斗。
为什么说这一假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呢?中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应该都读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货币关系吗?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不兼容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暗含的基本结论也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基础就是私有制。所以才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就是搞私有化。我们说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但是西方国家认为你就是搞私有化,因为他们认为不搞私有化怎么能搞市场经济呢?由于我们还有公有制,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所以西方很多国家都不认可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它这个逻辑是很清楚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过去40年,还有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既坚持了公有制,市场经济也搞好了,国家越来越富强了,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结论之一是应该修正的,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兼容、不能统一,根本就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也意味着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的天然制度是私有制这个结论也是错的。
所以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理论假说对已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改革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现在我也不敢说已经被完全证实,这需要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经受考验。
未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但至少到现在的实践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假说是对的。就算将来这一假说被证伪,或者这个假说不完全成立,也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统一的理论假说就不具有科学贡献。我们说科学就是一个理论假说,既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不管怎么样都是科学贡献。
大家都知道科学哲学常举的例子:天鹅都是白的,这是一个全称判断。我们看中国的天鹅是白的,俄罗斯的天鹅也是白的,亚马逊河的天鹅也是白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是证实。可是后来人们发现了少数天鹅是黑的,那不能说天鹅是白的这个理论就没有贡献,它会促使科学家去进一步观察研究,为什么有少数的天鹅是黑的?大多数的天鹅是白的,少数的天鹅是黑的,两个加起来,我们人类对于天鹅的认识就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