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2019-01-18 03:40:38黄东辉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拳术技击传统武术

黄东辉

(茅台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贵州仁怀 564500 )

1. 传统武术概述及其文化特征

1.1 传统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武术的定义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200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河南登封召开研讨会,会议就武术定义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

那么传统武术与武术又有什么不同?传统武术是相对于现代竞技武术而言的,传统武术是具有完整的理论、套路修炼、技击技战术训练和功法修炼的一套或一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1.2 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武术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务实精神,恒久意识,崇尚权威,追求中和”[1]。这些文化特征深深渗透于传统武术的文化形态之中。

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首先表现在武术的理论基础上,如少林武术的“拳禅合一”;武当武术主要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讲究自然求柔、以柔克刚;太极拳等拳术吸收了道家养生功法,具有后发先至、后发制人等特点;八卦掌的易经理论和游身游击等思想特点。传统武术之所以有这些特征,是因为吸收、融入了传统思想文化,并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

2. 道家思想概述及其主要内容

2.1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为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流派,并在以后各个年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流派。老子学说以“道”为宇宙的本源,道家思想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的理论主要体现在“道论”、“气论”及“天人合一论”等多个方面。

2.2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并包括秦汉黄老、魏晋玄学等思想的总称,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2]。

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老子、庄子的学说为主。老子对“致虚积”、“守静驾”、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虚实、动静、刚柔 、曲直、强弱作了精辟地论述。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无疑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最好体现。

3. 道家思想传统武术的影响

3.1 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内外家分类的影响

“老子关于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重要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的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3]。而这种思想被一些拳术吸收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所谓的内家拳。道家的道论、气论被一些拳术吸取,武术产生了练气、养气的功法,而有的人认为,以这些功法修炼为主的武术拳种就是内家拳,反之则为外家拳。

清代黄百家的《内家拳法》,吸收了道家的“道论”“气论”、,而吸收了道家思想的拳术被称为内家拳。可见正是因为吸收了道家思想,才产生了拳术内外家之分,甚至是武术流派的内外家之分。武术各流派之间应本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去看待道家思想,正确看待各个流派的文化理论特色,促进各个流派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3.2 道家“气论”对传统武术养生的影响

“道家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万物的生成与毁灭,都是由于气的凝聚或消散的缘故”[4]。道家的养生主张“养气”,主张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的思想,“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不但具有深刻丰富的哲理,而且也符合养生之道,道家认为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身体的健康要顺应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规律因素。

自古以来,“气”、“精气”对人体的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对立的统一体,脏腑气血旺盛且协调平衡,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5]。传统武术受到了道家“气论”的影响,吸收了道家养生思想的传统武术,对修炼者的技击技术提升和良好健康身体状态的保持有着显著作用。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为了应对突如奇来的搏杀、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习武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武技,还要时刻保持强健的体魄、充沛的体力、清醒的思维意识。为了使身体经常保持强健的身体、良好的体魄,传统武术中的很多拳术都吸纳了道家的“养气”、“练气”思想。如太极拳除了具有技击功能外还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术,太极拳内功是依据道家的内丹修炼术形成的,太极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劲”,注重充实丹田气、养气。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都讲究充实本元之气,达到“中气充足、精神百倍”的良好养生效果。

3.3 道家“天人合一”、“自然求柔”思想对传统武术格斗技术的影响

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也就是武学和武技两方面”[6]。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水为天下至柔之物,平静时如镜面,柔和时缓缓而流,任人玩耍嬉戏,但刚猛时山洪爆发、波涛汹涌,势不可挡。

传统武术中,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术是遵照“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武术修炼的,追求“自然求柔”是其修炼的重要环节,“自然求柔”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若没有这些环节很可能达不到极高的技击水准。“太极拳的松柔,有利于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顺从意念的需要,使整个身体在意念的导引下做到‘一声令下,百体皆依’,随心所欲发放人体能量”[7]。太极拳大师杨澄浦曾说过,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松柔,浑身关节要节节松开,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达到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的程度。松柔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是修炼太极拳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可见,道家“天人合一”、“自然求柔”思想对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4 道家“以柔克刚”思想对传统格斗战术的影响

“《老子》所讲的无为、守弱、不争,要求要完全隐蔽自己,击敌于不经意之中,是一种与正常的战术方法完全相反的战术策略”[8]。道家所讲的柔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弱”,而是交往时或战斗时以自然示人,将实力隐藏,根据外界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始终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有时又能使对方麻痹大意,产生轻敌骄傲心理,而我方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将其击败。这才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在道家看来,柔就是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避实击虚。

“以柔克刚”是形成于实战中的表现形式 ,心理层次和临战心态却是“守静致柔”,即保持内心的静和身体上的柔,示柔弱之于敌,锋芒内敛,以逸待劳。“守静致柔表现为‘不争而争’,即先行退让,然后利用对方的破绽,实施进攻”[9]。

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对方以极强攻势攻来,我先避其锋芒,引起落空,再以自身整体劲力击打对方,给对方以沉重打击,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而八卦掌的走圈走圆,很像是游击战的战术,对抗中我方走圆避其攻势,到其侧面或者背面进攻对方,避实就虚,攻其不备,从而取得胜利。可见,道家的“柔弱”思想在传统武术格斗战术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3.5 道家“道论”对传统武术本体论的影响

“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是万物之根,是宇宙生成的最终根源。“其主要观点体现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两个方面。道的两个含义,一是指法则、规律;二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性”[10]。

传统武术的本体论是指构成武术本体的基本理论,传统武术吸纳并融入“道论”,对传统武术的理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武当武术吸收了道家的道论思想,表现它的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拳术都吸收了道家的道论,并且以道论为基础发展成自身的理论基础。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开篇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重要理论;形意拳讲究要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是道论中的“道”和“无”;八卦掌遵循阴阳八卦及其所含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内外兼修。其它的拳种如两仪拳、八极拳、无极拳也都吸纳“道论”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因此,道家的“道论”思想,对传统武术的本体理论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丰富了传统武术的理论。

4. 结论

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内外家拳派的产生、养生思想、实战技术的修炼、武术技击战术以及武术本体理论,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家思想丰富的哲理和其特有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传统武术的丰富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今我国受多元文化冲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环境下,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对中国的传统武术理论与实践能完整继承和顺利发展,促进传统武术能够完整继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拳术技击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0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36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9:53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3:39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少林拳术图说(七)
少林与太极(2011年2期)2011-01-24 05:33:32
拳术论
少林与太极(2010年5期)2010-08-15 0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