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晓航,刘 凯
(南阳理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南南阳 473004)
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合作发展的进程中,体育资源共享是高校与社会共同磋商和研究的重点问题。2017年,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双方密切沟通,共同探索研究体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全面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同发展。
“按照体育资源存在的不同形态,可将体育资源分为体育文化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物质环境资源。从资源的性质角度,可将体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和无形资源(体育文化、区域认同感及归属感等)。”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的主要目的在于取长补短,社会体育借助高校优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促进自身发展,高校体育则通过引进优秀社会体育文化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才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有责任充分整合和善用优质教育资源去服务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亦有责任积极参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是高校服务社会、社会助推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从高校角度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更多体现在高校的管理与维持上。”从社会角度看,体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难点在于社会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
在推进高校体育服务社会体育进程中,高校主要面临如下难题:
2.1 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规模比较庞大,校园体育教学场馆设施相对不足,教学活动安排密度较大。社会体育活动频繁走进高校,会不同程度冲击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对进入高校的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是高校面临的难题。
2.2 相关体育法规政策的不健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会涉及一系列责、权、利问题。例如,进入校园的社会人群和走出校门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合法权益保护、纠纷处置等。目前,我国关于体育方面的法规政策多偏重于政策导向性内容,导致法规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高。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政策保驾护航,一个突发的责任安全事故,就会导致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进程的中断。
2.3 体育经费相对短缺。政府对高校服务社会体育的补偿性经费拨付很少甚至是空白,加之我国高校都面临体育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因此,社会体育活动频繁进校园,必然会导致学校难以承担体育场馆设施正常运行与维护费用。
在社会体育促进高校体育发展中,社会体育主要面临如下难题:
2.3.1 社会体育人才进校园面临障碍。社会体育人才(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具有较强实操性专业技能,而高校体育人才的聘用,更注重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等。人才管理体制的较大差异,导致优秀社会体育人才进课堂、进社团等合作计划难以实施。
2.3.2 文化差异较大,难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社会体育多侧重于发挥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而高校体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重视体育的教育性。社会体育在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发展中,社会如何助推学校人才培养,发挥社会体育实践育人的特有作用,就成为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难题。
2.3.3 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难以实现对等共享。在我国,很多高校与社会体育团体或社区都签订有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普遍涉及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享问题。实际上,多数社会体育团体或社区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匮乏,合作模式多是高校单向为社会体育提供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服务,导致高校往往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实施合作计划。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同发展,是学校与社会携手育人的重要举措。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深度融合,“能够让学生与社会产生接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高校体育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改善目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缺乏的现状,鼓励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资源共享是学校与社会开展体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必须依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有效合作机制。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签订的合作协议,为双方实施资源共享计划提供了制度性支持。
实现体育信息资源共享,有赖于良好交流平台的成功搭建。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在合作实践中,共同成功搭建了依托南阳体育网的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体育法规政策宣传、全民健身活动宣传推广、学校与社会体育赛事宣传报道、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普及、体育培训等信息通过南阳体育网手机微信订阅号推送给大学生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团体。
人才资源共享是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其中人才库的建立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性保障。南阳理工学院21个学生体育俱乐部与南阳市34个体育协会实施了对接合作计划,共同建立人才库,吸纳学生体育俱乐部指导教师、骨干会员与市体育协会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等进入人才库。人才库的建立,使人才资源共享计划得以落实。
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享,一直是高校与社会体育合作的难题之一。南阳理工学院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积极与南阳市体育总会沟通合作,构建了以联合承办体育赛事和举办体育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享机制。即,利用学校和社会优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同承办在校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共同参加的综合性或单项群众性体育赛事;邀请社会体育团体进校园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运动(健身)项目技能培训、裁判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民健身项目推广等;选派学生体育社团骨干会员到校外参加各类体育培训。
在高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竞赛产业部共同启动了体育产业项目合作计划。我校与市体育总会竞赛产业部初步达成了共同在校园建立体育产业基地的合作意向,目的在于通过体育产业合作项目,培育大学生参与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项目研究能力。目前,我校大学生已实质性参与了少儿体育舞蹈人才培养、航模运动宣传推广、南阳体育网运营管理、体育赛事播音主持等体育产业项目。
建立可持续的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机制,必须符合友好协商、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应贯穿于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的全过程之中。
在我国,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多是采用“一事一议”的模式,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高校与社会应共同建立友好协商的长效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共享合作。例如,可设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体育团体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常设联络机构,专门性协商、协调体育资源共享相关事宜;共同制定共享合作计划,本着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更多的是社会利用高校优质体育设施资源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高校利用社会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实例较少。我国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分布的现状是:政府掌握着大型“高端”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高校拥有比较集中的“中高端”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则分布着比较零散的但涉及运动项目繁多的小型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政府、社会、高校应进一步寻求互补共赢合作,政府有计划支持高校和社会共同利用大型“高端”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开展中大型体育活动,高校则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社会体育团体积极吸纳大学生群体参与群众性健身活动。
在实施社会体育人才进校园和学校体育人才走向社会计划中,由于双方体育内容、活动方式、管理制度等存在的较大差异,会产生种种不适应、不协调。因此,应本着合作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联合培养体育人才计划,达到社会体育人才进入校园助推高校人才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特别是学生体育社团骨干)更好融入社会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