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萍
摘 要:作为小学学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思维等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改善教学效果,就此作一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探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成了获取数学知识的一大工具和手段。当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增添了不少活力,在教学手段上进一步得到优化。当然,传统教学有传统教学的一些优点,而现代信息的应用,则是用其先进性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同时,与时代同步,让数学教学也能体现时代感,教师灵活教学,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使學生吸收知识的方式更为多元,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一、二者融合所产生的作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确让教学更有了活力和生动的元素,尤其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生了“变化”,从抽象到形象立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的特点,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少几何图形以及线条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变抽象为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教师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生活化,学生有了感性认知,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依循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循序渐进地搭建理性的阶梯,再一步步从理解到形成逻辑思维,自主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当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突破了传统的藩篱,首先是改变了原来教学方法单一、对重难点较难突破、无法直观展示、演绎等局限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互动性不足,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多讲,一味灌输,缺乏了沟通与交流的有效介质。这样的课堂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动地听,兴趣点没有被激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受到影响。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让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强,还让学生的兴趣点有了落脚之地。课堂上穿插的多媒体画面等,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教师把思考和观察的权力让给学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让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数学思维,进一步促进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说,教师结合数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合信息技术,犹如在课堂注入了活水,教学环境变得更为愉快、轻松、平等与和谐,从而也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二者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切实的辅助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学科,让它与各个学科融合,会因为触及到各学科的关键核心问题而意义非凡。实际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对社会的一次变革,就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对其教育形式、方法、内容以及目的等的一次深刻变革。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遇,也进一步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对传统进行了变革,在有力增强师生互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与学的双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科学策略,真正体现出二者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要有目的、有目标,借助其自身优势,为每一堂课上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助作用,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单纯通过讲解无法让学生理解的部分,一是可以让学生首先借助一些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查阅,自行做初次的理解;二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装”;三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和热情,牵动他们的思维,顺利投入学习中。如在进行“年、月、日”这一方面的教学前,就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预习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电子阅览室等渠道收集相关的知识,在讨论中收集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一一引导解决,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先进行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开启自主学习的思维,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增强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这一前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初相遇,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缔结学生与信息技术从陌生到熟知的关系纽带,同时,也让信息技术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熟用手段。
总之,小学数学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探索的步伐需要加快,将教学实践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涛.深度融合,启迪思维,提升效率: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学周刊,2019(4).
[2]程志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19(3).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