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之研究

2019-01-17 06:00汪鹏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汪鹏阳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其中需要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累积,将学生情感体验能力、赏析能力、理解能力提升当作目标体系。针对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给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基础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更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明确教学策略,以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为其阅读思维的提升奠定基础,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一、中段阅读教学现状

在中段阅读教学当中,效率比较低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教师没有正确把控教学目标,甚至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些模糊,使学生累积知识、体验情感以及提升能力层面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便是教师的课程目标设定不明确,使其在应用教学策略方面没有较强的针对性,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教学效果以及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及目标,需要中段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明确,然后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需要三项要素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最主要的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其中需要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累积,将学生情感体验能力、赏析能力、理解能力提升当作目标体系。中段阅读教学的关键性目标在于:

其一,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其二,实现一定的阅读量;

其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程的要求,对中段教学目标给予进一步明晰。根据实践教学,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素包括三项:

(1)学生的感受能力。具体来说是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熟知文章的总体大意。

(2)理解感悟能力。可根据文章对词句的意思进行解释,感受文章关键词句表达的作用。并对文章的大意以及主要内容进行把控,感受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可对文章的大意进行复述,初步感知其中的优美字句,能够交流与他人之间的感受。

(3)对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累积,并且课外阅读量不能低于40万字。

三、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分析

1.情境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自教师对课堂的操控以及高度掌握。教师对于优质情境的构建,可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调动,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密切沟通。教师需要应用设备等,对迎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创设,其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中,情境的创设过程,需要以良好的环境氛围营造作为目标,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育性、感染性和创造性为主[2]。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民间故事,之后出示图片展示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然后提出问题,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合作交流,体会感悟

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阅读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感悟,使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以便学生可以在该阶段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参与教学的机会和空间。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学习。锻炼学生利用中心词或者中心句子,与上下文进行联系、理解词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以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对文章有更深的感悟,体会文章的魅力。

3.延伸拓展,巩固提升

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深入理解,以便对学生的语文灵活应用能力进行提升,使得语文课程的内涵得到丰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并有了感受语文美的能力。在授课中,教师要重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教师要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提升。

总之,中段阅读教学为小学教学低段教学和高段教学当中的教学,很明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渡性。知识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会慢慢深化,由之前的简单到最终比较复杂,所以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要逐步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已经明确提出了,閱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实施阅读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具体来说,便是在日常阅读当中,为学生创造自我探究以及体验的过程,以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其中,教师为主导并不是主体,真正的主体为学生,这有益于阅读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阅读积极性的调动。

参考文献:

[1]李淑萍.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95.

[2]刘双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78.

[3]马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青海教育,2019(9):36.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