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2019-01-17 06:00杜晓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关键问题生本课堂小学数学

杜晓红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如今老师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立足五年级课堂,尝试构建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梳理教材提炼关键问题,基于关键问题设计适合学生起点的学习活动,然后探寻聚焦关键问题解决的生本课堂有效路径,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感受健康的学习状态,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关键问题;先期学习;生本课堂;小学数学

大力倡导和推广“生本教育”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即“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主张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简明,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那么学生如何大作功夫,在哪里大作功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笔者首先思索:如今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已体现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观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种典型状况。

(一)重设计,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我们的课堂,老师占主导地位。老师往往用自己的教案设计代替学生的实践、体验,用自己的思维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跟着老师转,没有自主的空间,所做是指令性的操作,老师给予学生的不是激发而是联动,犹如大齿轮带着小齿轮在转动。一旦缺少润滑油,师生之间的联动不那么顺畅的时候,学习就会产生障碍。

(二)勤搭桥,忽视学生的“先期学习”

这个画面,相信一线老师应该很熟悉。课堂上,老师正煞有介事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某一知识内容,可某些学生却把结果一股脑儿地全讲了出来,探究的气氛一扫而光。因此有的老师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以免学生的“先期学习”打乱预设的教学进程,便“千方百计”地“控制”学生。

二、提炼“关键问题”,设计适合学生起点的学习活动

(一)细研教材,提炼关键问题

翻阅五年级上下册教材,并深入进行研读,笔者认为在数与代数领域和空间图形领域可以尝试展开该种课堂模式的探索。

(二)尊重学情,聚焦关键问题

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他们有自己已有的经验,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经历,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有自己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这一切都是学生的“先期学习”。老师应正视并重视学生的“先期学习”,围绕关键问题做到“小立课程”,调整教学策略,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作功夫”,实现课堂学习形态的转变。

三、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的实践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以整数”一课为例,阐述如何构建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

(一)教师功在课前

1.研读教材

(1)“小数除以整数”教材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例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4)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与四年级上册相继学过整数除法与商不变规律,时过一年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除法,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技能可能生疏了,学习小数除法估计比较吃力。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估算,自主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学生“大作功夫”

1.课前自主学习

围绕“关键问题”解决形成的学习单,要求课前自主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生本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第一是时间上的开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第二是空间上的开放,自主学习单上的留白部分很大,足够让学生记录思维的过程,记录与人不同的方法等,可以用文字记录、画图等。

2.课堂互动探究

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主互助解决关键问题。

四、成效与后续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1.學生层面

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自学能力增强。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得以增强;其次,合作交流意识提升。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和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有疑问敢于提出,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更自信了。再次,师生的关系更民主、更融洽。

2.教师层面

尝试改革近一年来,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首先,备课中需深入钻研教材,紧扣重难点设计关键问题,形成相应的预学方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增强;其次,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现场的即兴汇报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增强;再次,这种新模式的改进促进教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总体来说,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后续思考

本文探索的以“关键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生本课堂模式针对的是新课教学环节,研究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以后还会针对练习环节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此外,应用这种模式开展教学以来,遇到最大的困惑是,学生展示时的语言组织毕竟不如教师,经常出现课堂上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拖堂”的问题。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笔者今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俞正强.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5.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关键问题生本课堂小学数学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