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2019-01-17 02:05王之宇张国春南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王之宇 张国春 南宁

摘要:针对地方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作者提出以深化专利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以S大学为例,对专利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通过构建专利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发明潜力、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来提升学生专利申报技能的具体做法。针对专利教育中存在的师资问题、经费问题和成果转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利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181-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1],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2]。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点[3]。专利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4],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5]。S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該校以专利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构建专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培养学生专利申报技能和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效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专利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专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需求。随着“双创”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群体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者,一些学生所发明产品或商业模式有着很强的创新性和可观的市场前景,部分已经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在“双创”教育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难免令人担忧。例如,在S大学组织的一次创新创业大赛中,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可以悬挂于室内墙壁的蜂箱,在审查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发现,这名学生发明的蜂巢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适合室内放置的宠物蜜蜂蜂箱”(ZL201720298278.0)内容非常相似。该学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并没有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在这个专利申请日之前他已经有了这想法,自己不存在侵权行为。这件事情具有一定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模糊,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无形资产;二是对自己的原创性成果没有保护意识。所以,通过专利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十分必要。

2.专利教育是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改革的需求。改进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办法,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S大学某学院在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上进行了积极尝试,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在该学院制定的《创新学分认定办法》中提出,创新学分是学生的必修学分,是学生毕业、申请学位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1个课内创新学分和6个以上课外创新学分。对于专利的三种类型规定了三个学分等级,其中发明专利12学分,实用新型专利6学分,外观设计专利4学分。由此可见,专利类的学分在认定细则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是体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学生中开展专利教育是改革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的基础。

二、专利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建设的方法

1.开设专利课程,系统学习专利申报基础知识。构建专利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向学生系统传授专利知识是大学生专利教育有效且快捷的途径。S大学某学院对此做了初步探索,目前已经对所在学院的2016级全体学生进行了五场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讲座内容针对零起点的学生,从专利入门知识到申报材料撰写都做了较为完整的讲述。讲座虽然只有3小时,但对学生专利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讲座举行后一个月内已经有4名学生将心中琢磨已久的想法写成了专利申报文件,并均已被受理,而在此之前该学院还没有学生独立申报专利。

2.克服畏难心理,营造“人人都是发明家”的氛围。在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调查走访中发现,学生普遍对于专利申报比较陌生,很多学生认为专利是遥不可及的。针对这种状况,在专利教育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专利并非高不可攀,要让学生克服对专利申报的畏难心理,营造出“人人都是发明家”的氛围。在具体实施环节可以通过一些技术简单但构思巧妙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在讲座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解决痛点精神可嘉,克服痒点就是专家”,发明创造不一定要解决多么高深的问题,解决行业内的“痛点”固然难能可贵,但是着眼于一个细小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就足以称得上是这个问题的专家。很多学生在听完这些话后深受启发,已经跃跃欲试要成为一名“发明家”。

3.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发明创造的潜力。大学生专利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在实践训练中激发灵感。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只有彻底了解现有先进技术的使用情况与研究现状,才能明确自己的技术是原创性、重复性还是跟进性,才会有机会开展高起点的技术创新。

三、大学生专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专利教育师资力量短缺。从事专利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否则很难培养出具有相应素质的学生。另外,教师还应掌握专利基本知识和专利文件撰写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对专利相关法律还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对于非专业的教师来说算是高要求了。针对师资短缺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在学校内部培养并选拔一批专利教育技能强、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2)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聘请数名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或做专题报告,将他们的创业经验和创新理念传授给学生。(3)从校外聘请一部分具有专业资质的专利代理人、审查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在为学生授课的同时为教师做专业培训,以提升专利教育团队的整体水平。

2.学生申报专利经费难以解决。在对一些大学生的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愿申请专利并不是没有好的创意,而是对于高昂的专利代理费用望而却步。事实的确如此,实用新型专利代理费动辄2000多元,发明专利更是高达4000元左右,这对在校学生来说无疑是笔不小的开支。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学校应制定学生申报专利的资助政策,为学生解决一部分费用,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以解决经费来源。

3.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专利转化率低是高校专利申报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截至2017年,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持有有效专利624001件,占全国有效专利总数的10%,但真正实现转化的专利成果不到5%。在对大学生的专利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多关注技术前沿动向,掌握市场需求,不能为了完成学分任务而上报一些没有应用价值的专利。学校应牵头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工作,以企业需求和前沿技术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型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深化知识产权交流对接,共同开展专利转移转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岑分欣.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概述[J].价值工程,2018,37(31):217-218.

[2]翁佳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4):135-141.

[3]周婧,文瑜.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170-171.

[4]张殊卓,旭昀.从高校专利申请现状看高校专利教育发展中的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12):116-119.

[5]田宇,孟奇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5):16-1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