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9-01-17 06:00赵翠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同学

赵翠玲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又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小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通过观察、思维活动、文字表达等,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举足轻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常见的现象是害怕作文,感到没有什么可说,也没有什么可写,或心里有话表达不出来。笔者以为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大都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没有写作的欲望和动力,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心有所思,情有所感,只有当学生的所见所闻触动了自己,萦绕脑际,不吐不快,这时才可提笔作文,抒发真情实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即文章,没有生活,没有思想,学生只能是生编乱造。那么,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乐于去写呢?

一、我写我玩

作文的过程是知识、能力、经历综合运用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训练,其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情感经历等在训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是老师要做的首要工作。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家庭的学生,他们是非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能都不尽相同。作文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帮助他们选好写作材料,调控好写作角度,找出他们要流露出的情感并正确引导,那么学生“我要写”的情感就会不吐不快。

不少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常常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作文素材,缺少生活经历,每天生活单调,平平淡淡没有激情,所经历的事情大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一次偶遇和我说起小学最有意思的事情,竟是我和他们做的“击鼓传花”游戏,其他的事情大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可见有意思、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大都不会忘,大都会有话要说。因此,我组织开展各项有趣的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既包括课外活动也包括课内活动,由学生全员参加。如春游、野炊、参观、故事大赛、诗朗诵、文艺联欢等。其目的重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在充满快乐与激情的生活中去捕捉活动的瞬间,获取各种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去年秋天,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秋游,回来以后,让学生写了这次秋游活动。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将这次秋游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记流水账的情形。他们大都从那天的天气、同学们的心情以及去时老师同学的谈话写起,具体写了秋游过程所看到的美好景色以及同学们是如何保护环境的,有的同学还写了自己的感受。还有的同学提出如何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为家乡文明创建和环保做贡献。

另外,我还为学生订阅几种报刊,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家长监督他们有选择地上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或重大新闻讲给大家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积累了生活素材。当今的网络时代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并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二、激兴趣、创氛围、愉快作文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对学习的需要,激起求知欲和对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翅膀,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有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作文不畏惧、想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我综合考虑作文教学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开辟“作文市场”,提高学习积极性,营造各种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市场”和“氛围”中主动去“收获”,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应付。

1.开设写作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各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提高。评价意见也不尽相同,做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同时也为班级培养了写作骨干,为自己培养了小助手,让他们检查其他同学作文里面的毛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有时胜过老师的苦口婆心。

2.开展班级征文活动。定期进行征文评比活动,一开始在本班征集,后来校领导知道后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大大激发了群体写作欲望。

3.编印《幼苗作文选》。坚持每学期编印两册优秀作文选,为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愉快学习的效果。

4.开办“作文桥”活动,每周有固定时间让优秀者通读习作,畅谈写作体会,这样既激励同学,又鞭策自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开展通信活动。有目的开展通信活动,我校地处农村,一部分是镇区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来自周边的几个村子,留守儿童较多。我鼓励他们不但要打电话给父母,也要经常给父母写信。写信可以说出电话里说不出口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让远在外地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思想状况。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写信找到情感寄托,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谈话入文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前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谈话。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的形象事物所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有时也需要学生互相谈话,让他们围绕题目畅所欲言,互相讨论,在议论中提高写作兴趣,找到写作素材。

例如,我在让学生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和品质时,首先询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哪些人?有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我接着问:“那么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品质?”有的说爸爸爱抽烟,妈妈爱打扮;有的说奶奶爱唠叨;有的说张老师很严厉,李老师很幽默……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情绪高涨。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人、事谈起,如叙家常无拘无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写作素材。

四、读写结合,说写结合

学生喜欢写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因此还应利用多渠道的教学,不断促进学生会写。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这个“阅读”指的是课内课外的阅读。阅读仅仅停留在读上还远远不够,不管课内还是课外,好的作品和词汇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積累得多了,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就得心应手。

2.口语交际与写作相结合,以说促写。说训练好,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写。因此写作之前,我常常营造说的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尽管开始学生不愿说或说得不充分,但我不怕耽误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有关系。渐渐地愿意说的学生多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充分地说、有重点地说。这样在说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多就少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小学生的习作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会很多。所以每次习作写好以后我都会让他们自己多读几遍,让同桌提提修改意见,听听家长的看法,然后加以反复修改。但我在批阅作文时,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于孩子来说,认可他们、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夸奖他们更会使他们进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高分;当他们看到老师赞美的评语,学生会更加积极进取。因此教师应当掌握儿童的心理,满足他们,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六、鼓励学生投稿,享受劳动的喜悦

小学生喜好显示自己。因此,每学期我都会将本班好的文章搜集起来,编辑成册打印出来。开家长会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当着家长的面从不告孩子的状,而是夸奖孩子的点滴进步,所以开家长会时孩子们不但不紧张而且还会很高兴。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只要有适合学生参加的写作活动,我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埇桥区举办的两届读书创作活动我班都有学生获奖。

总之,作文当有法,但无定法。以上只是本人近几年来工作中的一种尝试,还很不完善。我将进一步探索努力,使作文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学生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