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晚上,外面天空飘洒着零星雪花,向窗户外望去,医院路灯投影下的走道格外清冷,路过的行人也是畏缩着脖子快步行走,这样的夜里,只有一心赶着跟家人团聚的行人了,再不然就是患者家属。病房里的患者及家属寥寥无几,穿梭在病房里的我,不时会收到患者及家属一系列的问候声,“吃饭了没?”“什么时候下班呀?”………有些早早就睡下了,有些在看春节联欢晚会。
后半夜,我和值班医师都比较忙碌,原因始于前半夜从外院转过来的一个患者,突然发热,高烧,状态不甚理想。女家属紧张极了,待患者状态趋于平稳时,已是凌晨四五点钟。窗外天将破晓时,那位女家属来护士站询问一种药的吃法,我说去问下值班医师,她略一沉吟,对我说:“折腾了一夜,不知她(值班医师)休息了吗?这个药他(患者)不着急吃,早上再说吧!”我的心猛然一惊,所有的劳碌疲惫都被眼前的这位患者家属看在眼里,她能够这样去体谅我们。
周一下午我分管的病房住进来了一位女病人,我询问她的病情,得知她的左脚前些时候被烫伤,因为有糖尿病的缘故,一直未愈合。再且看她,气喘、胸闷,不能平卧。在她院住过一段时间效果并不好,顿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再看站在她身旁的丈夫,面容整洁,衣着标致,在想缘何她的情况会如此重7询问中,夫妇俩因为琐事拌了嘴,看得出,这位女病人性子比较急。可通过两天的值班接触观察发觉,女病人对于医生护士的话语并不重视。一天夜晚,在未告知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在丈夫的陪同下一起外出就餐,不过电话通知后,安全返回。回来时告知她外出的安全隐患,她眼神有所歉意,倒也态度良好表示理解。我想因为病情较长时间的迁延不愈,丈夫甚觉焦虑,女患者的緊张情绪亦得不到舒缓,再加之对于医生嘱托细节处的不够重视,才逐渐至此的吧。
可几天接触后,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夜晚值班,给她做治疗后,与她交谈起病情近况,不经意瞥见桌子上塑料盒里的一个草莓,因为时至寒冬,一个鲜活嫩红的草莓,像是“望梅止渴”般,让疲惫的我眼光停留了一下。殊不知,这个细节竞被面前的阿姨给捕捉到了,在我即将离开时,她伸出手,尽管动作不甚利索,还是从塑料盒里拿出仅剩下的那个草莓,眼睛充满笑意地递给了我。我难以忘怀那个画面,在病榻上的她病情反复,看起来被折磨得够呛,尽管经过治疗已较前精神不少,可她依然想要给予我一点儿她的温暖,是出于好感,抑或感谢。我微笑着谢绝了,前两天还在心里嗔怪她对待治疗的不拘小节,想不到她亦这样心细。
心内科,正值寒冬季节,病床往往供不应求,为了寻求更好的医治环境,患者及家属不怕路途遥远,寻医问诊,这直接导致科室床位紧张,不得不旧话重提“人满为患”……
那天手术日更是如此,收治新患者、接手术病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通常,只有等一天的手术拉下帷幕,病房才会恢复安静。时至黄昏,两天前入院的一位住走廊加床的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大约五十来岁,略显憔悴。她的床位未见家属,只有她一人静静地躺在床上,这两天都是这样,与四周的热闹划分开来。旁边的患者与家属在说笑,她形单影只躺在那里。我趁给她扎针做治疗的空档儿与她说起话来.她道自己生病了来住院,家人在外工作并不知情,自己这次过来想做个冠脉造影看一下。从她的话语中得知,她只身一人过来住院,家并不在本地。
交谈间,我们科室的赵大夫穿着手术服走了过来,走到这里她停了下来,与眼前的这位阿姨说起话来,并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很快塞入这位阿姨的手中。阿姨愣了一下,赶紧推辞,并说过几日会有家人带钱过来,赵大夫不再说话,随即就离开了……只听到阿姨抛出的一句话:“谢谢啊,赵大夫!”还未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注意到眼前这位阿姨感激涕零的表情,她的眼圈红了,转过身来对我说明情况,称自己是赵大夫的老病人了,赵大夫待她亲切。这次来是打算做个造影手术,可家人在外地工作,离得远,钱未凑够,眼看住了两天因为缺钱没有做,她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赵大夫,想再等两日……我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赵大夫能够体会患者的心情而感动,她在忙碌中,面对诸多病人,还牵挂着一位患者的事情并给予帮助。
经过深度学习的导医智能机器人,可以回答导诊中的常见问题
临近春节,科室住进了一位耄耋之年的奶奶,躺在病床上看起来“气喘吁吁”,不能够开口说话,吸氧也不能够很好地缓解她略显烦躁的状态。不过,令我意外的是,我走上前去自我介绍,她竟然主动跟我握了握手,我向她微笑.鼓励她好好配合治疗,我不知她是否听得见,可她也善解人意地报以微笑。这下,我的心有所触动,往往病重至此的患者精神状态不佳,而这位奶奶看似“苟延残喘”,在与病痛做挣扎,却还能够露出一个笑容给我,说明她是一位坚强乐观的老人,且求生意念很强。听闻她的家属道她之前已经在他院住有两个月左右,治疗效果不佳,遂转到我们医院进一步治疗。还戴过呼吸机,摘除呼吸机后,连医护人员都说她能够坚持到现在已不容易。我能够想象的到,她仍在努力配合治疗。
这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情形,第二天再见她时,我有感觉她的喘息声没有昨天厉害了,听家属说她也想要吃东西了。这位老人看到我再次向我点头示意。晚上,老人的孙子、外孙女都过来看她,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围绕着她,外孙女还给她讲述自己近来的趣事,我想此时的老人是有所触动的,在享受儿孙满堂的快乐。如果她能够开口说话,一定一个个叫得不亦乐乎。
出院回家的小患者与护士姐姐吻别
因情况特殊,这位奶奶需搬至病区抢救室进一步治疗,要搬去的房间就在对面,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搬运下,安全到达。过程中,老人眼神有所困惑,不过鉴于眼前围着她的一圈人,她老人家尽量“不动声色”,其实对于病重的患者,哪怕小小的移动,都要特别用心。一个细节,连家属也注意到了,搬运中她的一只手紧紧抓着我的护士服,我想尽管她不知道此时是要干嘛,可有医护人员在侧,她是放心的。别看此时她被迫在病榻,不能够与外界交流沟通,可她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她懂得用眼神交流,有感不适,她的眼神同样能够传达这种情绪。她始终认为,医护人员就是她的救命伞,她要好好配合,争取有好的病情进展。
昨日下午从外科转过来一个九十三岁的老爷爷,已算是长寿的年纪了。之前到外科做了一个微创术后转至我科,现看起来安然,耳朵有点背儿,不言不语,面色平和。你大声跟他说话他嘴角还会露出一丝笑容.他的孙子孙女在身边照顾他,问及长寿的秘诀,孙女说爷爷是个农民,勤劳,心态好,饮食起居有节制,从孙子孙女的言行已感觉得到,他们看起来懂事,言语乐活,不禁感慨长寿老人身边的人大都心态不错。
接触临床后.发现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时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时至今日不难发觉,一些心态较平和的患者,几经过对症处理,会较快平稳下来。还有一些脾气急躁、情绪容易焦虑的患者,当时用药处理后亦或会较前好转,亦或迟迟稳定不下来,且病情反复,我想这跟患者的自我意识不无关系,一些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随时会干扰患者本身的病情发展。病房里不乏一些上了年纪过来调理的长寿老人,观察往往心态平和,神色安然。且看身边的陪护,大都态度乐观。这不禁又让我深思一个问题,一个内环境稳定、喻指心境平和的人,他往往会选择跟他一样脾气性情合得来的人,诸如朋友、伴侣等。如此,在他有意外情况出现,譬如生病,他的伴侣朋友亲人会和颜悦色开导安慰他,给予他正能量。这是不是一个理呢?
患者患病期间,除了寻求好的医疗环境,最大的支持系统就是来自家人的关心与支持了,家属照料开导得当,相信会趋于好的进展。不然,反复无常的住院治疗,家属的情绪变化,患者都会看在眼里,从而消磨掉治愈疾病的信心。
听闻病房里那个聋哑叔叔走了,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他。只得知在他幼小时他还会开口讲话,偶然治病求医时找了一位“土医生”,从此他的命运被改写,成为聋哑人。知道他的遭遇,一丝悲悯之情油然而生。原来他亦在不谙世事时,倾听过大自然的美妙,吐露过自己的·心绪,当然也感受过聒噪,甚至言语上的小争执。又或许在他的世界静默的那刻起,他已忘记早先年幼时的感受。
可从在他身边照顾他起居的弟弟看得出来,弟弟对他关爱有加,他对弟弟撒娇任性,用他们两个人之间才能够听得懂的言语在互动着。他的神情自若,偶尔眼神里会流露出悲伤的情绪,我跟他弟弟讲话时,他会用眼睛静静关注。他听不懂,亦不会开口交流,可他并不傻。
我问他弟弟:“他结婚了吗?”
“没有,”他弟弟停顿了一下,黯然地摇摇头,空气中些许凝重。
不由得想,幸而这种创伤发生在他年幼不懂事时,他已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如果,在他懂事时,他明白自己的世界将永远沉寂,听不到温情暖语,讲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再也感受不到交流的愉悦,那将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骤然间,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自此,伤春悲秋,怨怼命运的不公。我不免又想到,幸而,他的家人爱护他,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悉心照料,没有遭受冷对。他有一个愿意照顾他的弟弟,温暖着他……他的神情中并看不出怨天尤人的味道。
为缩短平均住院日,医院开设了“日间病房”
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爷爷,因之前的脑梗病史,致使他现瘫痪在床。可他仍被家人打理得干干净净,他的家人说他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位爱干净的小伙儿。他虽言语含糊不清,可看到他双目的眼神流转,我知道,尽管他卧榻在床,他意识仍是清醒的。我给他做口腔护理的时候还会时不时跟他讲讲话,两三次后,我再到他的病床前,注意到他的眼睛,涌着笑意。,临床住了一位同样有脑梗后遗症的病人,他刚步入老年,可以试着活动,病情相比这位爷爷好不少。一次,我在给这位爷爷做口腔护理时,临床家屬问我他需要做吗?我说叔叔,可以试着刷牙,一来清洁口腔,二来可以锻炼自身的肢体功能康复。这位爷爷是没有办法才需要做的……当我转过身继续给这位爷爷做口护时,明显感觉到,他的呼吸音较前减轻了,通过他的眼神,可以感到他似在沉思我刚才说的话。我不禁问他的家属,爷爷可以听到吗?他家属说是的。我立即意识到,刚才那句:“爷爷,是没有办法才需要做的……”这句话,伤及了他的自尊心,紧接着,我又赶忙鼓励安慰他,他缓色了不少。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是瘫痪在床的病人,他仍可以通过大夫护士的动作言语来感知一二。做人要言语谨慎,在临床工作中更需如此。
护士悉心照料住院病人
中午时分,医院院区的班车过道旁,站了好多人,班车到来后,过道旁似乎一下子被清空了。趁着等车开的间隙,我在过道旁观察了旁边花园的一株植物,嫩芽初露,似含苞待放的花朵,好似一苞即将萌发的绿芽,在初春时节,散发着春意,给予乍暖还寒的季节一股清新,不知春天后,这花园要给院区增添多少春意呢。上车后,靠窗而坐,旁边坐了一位笑盈盈的阿姨,大约五十多岁的年纪,怀抱了一个似刚出生的婴孩,粉嫩的衣服,眼睛紧闭,浓密的睫毛映衬着白白的脸庞,十分可爱!阿姨用充满爱意的眼睛望着她,还亲了她。我不禁问她有多大,阿姨一看就是个健谈之人,说近五个月左右,那神情,怀里的小宝贝此刻就是她的小天使。我摸摸她的脸颊,她没有反应,阿姨说她睡着了,我说阿姨我可以抱抱她吗?阿姨应该感受到了我对小家伙的喜欢,爽快地答应了,把她放到了我的怀里。我多想她睁开眼看看我呀,可她睡得好沉呀!那副萌态,把我俩都逗乐了。班车上过道旁的对面,坐着小女孩儿的母亲,拎着大包小包。我与阿姨攀谈起来,阿姨语速快,用的地方口音,她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在当地医院住了大概半个月,花了上万块钱,却仍没有好转,也不建议出院,住院期间一位护士向我们推荐了这家医院,来到这里后,在监护室里住了近半个月,也花了上万块钱,但花得心甘情愿,因为她会吃东西了,还会笑了,一说到这,阿姨的神情似开怀了。看她们的穿着,极朴素,一看就是从农村过来的,却为了怀抱里的女孩儿,风尘仆仆赶过来,履行作为监护人的责任,不禁在心里为她们点个赞。
我科收治了一名鳏寡老人,侄儿把他送往我们科后,就由一位大约十六七岁的男孩儿照顾他。作为老人的陪护,由于年龄甚小,心力不够。同时他还是一位低保户,亦没有直系亲属,自己也行动不便。老人感觉只要有口饭吃,能够减轻病痛,就别无他求了。主管医生每日查房给予制定方案,责任护士细心照料,他的病情日渐好转。夜间,男孩儿贪睡,老人呼叫不应,尿壶满了,夜间的护士给予倒掉,白天,责任护士协助老人翻身,整理床铺,保持床单的整洁。半个多月过去了,他即将出院。一个夜班到他床边,他竟然笑着对我说:“改日去我们家乡请你吃红薯!”我会心一笑。他能够这样表达,说明他身体的康复,让他的心情有所好转,也传达对于我们科室治疗护理的满意。
下班后在医院院区门口坐的出租车,师傅是位年轻的小伙。路途上我们攀谈起来,他竟然一眼看出我是医院的工作者。而后滔滔不绝,说起自己的父亲曾在我们医院住院,在老院区、新院区都有住过,感觉新院区这边环境更好,老院区患者人数依然多,我点头致意。讲起自己父亲在老院区心内重症监护室住过,待病情稳定后,就转至了普通病房。说起那位病区主任,我说对方医术精湛,他更有欣喜之色了。又说起在老院区、新院区之间的辗转,在老院区心内科住过后,又到了新院区内分泌科调理,父亲身体有疾,虽花了不少钱,可重要的是得到了调理,有了种信任感。说至这里,他又面露喜色,你们医院服务还真不错,上次我父亲住心内科放支架,一开始带的钱不够,可大夫并未因此而拒绝我们,照例给我们放了支架,说及时补上就行。说至这里,才抓到了重点,也是他感动的初衷。听到这里,也不免有暖意升起,面对一位陌生人,对于同行医者的认可,也是一种骄傲。
一位体弱的老奶奶,自从入院后一直卧床,丝丝白发盘于脑后,瘦小的身躯被白色的被子包裹,面色略微苍白,可眼神明亮,传达着和蔼温柔,可见年轻时也是一位好看的女子。她虽然疲乏无力,不多言语,可每次见医护人员,都会嘴角扬起淡淡笑意致意。身边照顾他的爷爷也是,性情温和,一对暮年好夫妻的形象。一次我到她床边向她问好,她看向我,嘴角笑意扬起,十分欣然的样子,准备抬脚离开时,她开口说姑娘别走,说吃个水果再走吧。我微笑谢绝,可她拉起我护士服的一角,不肯松开,我有些讶异,不想一向看起来温柔的她还挺坚持。爷爷心领神会拿出了一个大苹果递给我,我摆摆手,奶奶仍然不肯松开我的衣角,于是乎,我把苹果捧在手里并说了声谢谢。这她才松开我的衣角,笑着说姑娘辛苦了。至此,仿佛她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一位16岁的小姑娘,每隔半年都能在病房里见到她,乌黑的长秀发,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浓密的长睫毛,如果她不是以患者的身份出现,我会以为她是一位初中生。毕竟,看起来蛮秀气的她,在病房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乖巧安静,每次陪伴她过来的是她的爷爷。我问她还上学吗?她摇摇头。我说等身体好了,可以再上学呀,还这么年轻。她笑而不语。大多时候她都坐在病床上,一双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或者看电视节目。这一天,她又来了,同事叫着她的名字,大家的目光转向她,她依旧那么秀气,小身躯单薄有力,蹦跳着来到护士站,和爷爷办理入院手续。同事看她穿的单薄,立即去更衣室拿了一件蓝色的小外套出来,给她穿上,不大不小,正合适,并且颜色把她衬托得更加灵动了。看着她欢快的样子,心想她如果一直这样就好了。
一位四十多岁的叔叔又过来住院了,之所以说又过来,只因他近两年内,已住过五六次。每次陪他过来的都是他的妻子,默默无闻,话不多。我这次有注意到她是因为期间的一个场景,中午时分,叔叔气喘、胸闷,她轻声问道:“好点儿了吗?还饿吗7”我讶异,她依旧那么温柔,没有流露出一丝厌烦,反复地住院治疗,作为陪护的她,没有被消磨掉耐心以及脾气。我不禁向叔叔提及阿姨的体贴温柔,竞不想他附和:“没有她就没有我了!”说得诚恳。他说起自己年轻时当办公室主任,工作应酬极多,酗酒、熬夜,结果造成了心脏肥大,把身体给弄垮了。所幸,领导关心他,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生病前升了职,不想中年时落下如此局面,感悟良多。
21床住了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儿,粉嘟嘟的臉庞,白嫩细腻的肌肤,樱桃小嘴,眼睫毛长长的,你跟她对视,她定咧开嘴对你笑,没有不安和抗拒,父母对她倾注的爱似乎从她眼眸里溢出来了,一欢快起来,就满脸笑意,活脱脱一个小天使,可小天使今天要做手术了。小女孩儿一出生就发现房间隔缺损,医生说期间可能会长好,她的没有长好,就过来做手术了,平时也没有什么症状,术前麻醉过后,我想她会大哭大闹,可她没有,安静地揉揉自己的小脸蛋,就睡了。乖巧的她,惹得我和同事都表达了对她的喜爱。可能因为手术,她又发热了,可术后6小时内,是禁食水的。不能喝水,她又渴了,父母安抚她等会儿吧,她果真就眨巴着眼睛,安静会儿后,就又睡了。后半夜,小女孩儿的烧退了。醒来后她打了个哈欠,眨巴着闭上了眼睛。而父母似乎没有倦意,一直守在她的床边,看着甜甜入睡的她。
3床住了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我们结缘是因为我们同姓,所以能够感受到她对于我的喜欢,每次到她床边,她还跟身边人介绍我。她有些气喘、胸闷,但她很坚强,说话有力,看得出有大家风范。一次在给她用药时,我问起爷爷呢7她的女儿,一位清秀的阿姨,向我吐露,说奶奶当时生于地主之家,三十岁才结的婚,由此引出了背后的故事。奶奶从小定的娃娃亲,但那位男子在南京上学时去了台湾,后不知音信。他们彼此一等好多年,因为没有等着对方,所以结婚都晚,听说对方在台湾也是快四十才结的婚。奶奶后来的结婚对象是从事教育的,受家庭氛围影响,奶奶也喜欢读书、写字。听了奶奶的故事,我很吃惊,在那个年代,敢于三十岁才结婚,更是恪守承诺,彼此一等好多年。看来,在任何时代,人们对于婚姻大事,都是极其重视。奶奶默默地听着,眼眸有期待,心中有故事。
我分管的病房住进了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姑娘,清澈的眼神,乌黑的秀发,不由得想起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她自诉无特殊不适,但稍稍费力就感心慌。细问得知前段时间得了心肌炎,大致是因为忙于毕业设计熬了两周夜,疲劳过度致使身体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看着她清澈的眸子,一丝惋惜感油然而生。她的身体很虚,不能用力活动,看来在学生时代,也少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本即将完成学业使命的她,看起来还是很乐观,谈起自己的毕业设计,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心疼的同时也祝她好运。
资料写作者:宋静,护士,现居郑州。以上资料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