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碧华
近日,“区块链”成为一大热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强调,区块链推动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是决定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招。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医疗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等产业变革中均有发挥作用的潜力。区块链不能只是炒作概念,而是要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找到自身市场所在。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简称“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18年9月份正式试点运行。目前,该平台已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业务上链。
来自人民银行深圳支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深圳市已有29家银行485家网点接入该平台,产生的数万笔业务中,对外支付场景下产生的业务达4864笔,涉及金额约合人民币6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商业银行在区块链应用上早有布局。例如,工商银行于2018年对外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取得60余项核心技术突破,提交41项专利,应用于资金划收、资金清算、资金拨付、银企互联等60多个场景。建设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并落地了首笔国际保理区块链交易。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三家设计开发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成功上线,成为银行业又一个拓展区块链实际应用的创新项目。
李伟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撑。要想把技术应用好,必须首先把技术研究透。要准确把握每一项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找到合理适当的应用场景。要稳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区块链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技术,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我们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的问题。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要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根据技术特点开发应用场景,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有序发展。
宜信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宁表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应是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不同的金融机构、行业上中下游各方一起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全新的合作模式,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大幅地提升效率、降低风险、降低成本。
10月26日,人民网党委书记叶蓁蓁在署名文章中提出,我国必须走在区块链发展的前列。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媒体,乃至社会各界通力协作、齐心努力,惟其如此,方能使区块链成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真正发挥其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助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区块链技术是否可以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起到帮助作用?能否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作用?能否对建立更好的征信体系起到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提示,不要炒作区块链这个概念,不能披着区块链这个外衣,做非法金融活动;真正要想获得市场空间,这个技术必须从现在经济的痛点上、从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市场所在。“新的技术到底是‘良药还是‘毒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它向着‘良药的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应用落地不成熟,反映到A股上市公司投资上,就是相关实质性投资内容较少,以概念性主题投资为主,投资者需要警惕其中的炒作风险。
海通证券认为,未来区块链将在金融、医疗、政务处理、智慧城市等领域拥有广泛应用空间,但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并非广泛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而且各家上市公司真正体现到业绩增长尚需时间验证,所以“区块链”概念在炒作后难免价值回归,因此投资者需要注意短线追高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区块链技术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同时他指出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也不够完善,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风险。在监管方面,在更加融合的、协调的监管框架下,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穿透式的、协调配合的统一监管。